我家木门通七零: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家木门通七零》 170-180(第17/22页)

  后面她仔细想来,又觉得这个安排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妥的,不是她怀疑周大海和周老三的人品怎么样,主要是对方到底是两个大男人。

    养鸡场连水井都没有,像这种天气比较热的时候,村里人的男人都是直接脱了衣服就往河里钻,之前叶宁就没少在村口的河边看到下河玩水的半大孩子。

    大人们要讲究一些,就是去河边洑水,也回会挑傍晚视线不好的地方,但是山上就周大海他们两个,也没别的人,说不定他们就不会顾忌那么多了。

    江钰虽然瘦小,但到底也是个小姑娘,和两个大男人住在一起,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方便的。

    江钰不理解叶宁好好的为什么这么问,心中忐忑不已,赶忙咽下嘴里的菜点头道:“习惯!您买的床睡着很舒服,周大叔他们对我也很好,也不让我干重活,吃饭的时候怕我吃不饱,总是一个劲儿地给我夹菜。”

    说实话,这几天江钰接受到的善意,已经远远超过之前八年的总和了。

    叶宁点了点头,又问:“那就好,你先在下面将就着住上一段时间,等回头我的朋友从南边回来之后,我在镇上买套房子,然后你就搬到镇上去住行吗?”

    尤利民在镇上的房子是已经竣工了,按照他上次找叶宁赊账的时候表达出来的意思,大概就是等他从南边回来后,就会开始售卖镇上的房子了。

    叶宁依稀记得尤利民那两排六层居民楼足足有两百来套房子,他自己不缺住的地方,剩下的肯定都是要往往外卖的。

    这乐阳镇地皮的价值远远比不上山市,叶宁估摸着尤利民要想尽快收回成本,肯定是不会卖太高的价格,回头买上一套作为自己在镇上的落脚处也不错。

    唯一的问题就是江钰一个八岁的小姑娘,也不知道她敢不敢一个人在镇上住。

    叶宁早就说过要送江钰去上学,这会儿听她这么说,她也没有多想,只以为对方这么安排是为了自己之后上学方便:“不用花这个钱,以后我早点起床就行了。”

    虽然江钰没有步行去过镇上,但是自从她知道自己以后可能会去镇上读书后,私下里就已经找周大海他们问过从养鸡场到镇上所需要的时间了。

    周大海他们也没瞒着她,告诉她从养鸡场步行到乐阳小学,依照她的脚力,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江钰想着两个小时的路程也不算远,大不了她以后早点起来赶路就是了。

    叶宁哪能让小姑娘每天来回四个小时上学,在镇上买房子是必须的,不过她担心江钰一个人住不安全,又道:“回头买好房子后,我找个周奶奶家的灵姐姐陪你一起住。”

    对于叶宁的这个提议,马玉书他们也十分的赞成,他们都说好了,江钰自然就说不出半个‘不’字了,只在心里暗暗记着,自己又得花叶姐姐一大笔钱。

    既然说到了要买房子,叶宁和马玉书他们的话题里就免不得要聊起尤利民。

    而被叶家人念叨着的尤利民,此时也遇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第178章 第 178 章 “那倒也不贵,两千一……

    这是尤利民到深市的第二天。

    原本这大半年里尤利民也来回山上和深市好几趟了, 就连郑老七他们,也因为经常来这边采购干海产和水果,跟这边好几个地方的渔村都有着稳定的合作关系。

    载着满车的衣裳来深市的时候, 尤利民因为手里没多少存款了,这次他是铆足了劲儿地想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这次尤利民只留下了两个人在镇上守着摊子, 剩下的兄弟全部带了出来,除了从叶宁那里买来的衣裳之外,他还紧急在市场上收购了八百多斤干蘑菇。

    这玩意儿是山市的特产,本地人爱吃就不说了, 味道也是没得挑, 尤利民想着深市这边的老百姓一贯是爱炖那些汤汤水水, 这蘑菇炖汤的滋味简直不用摆了,这销路指定不用他多操心。

    眼下真是深市蘑菇出世的季节,各个乡镇和市里都有不少做干活生意的人会四处收购。

    为了凑够这一批货,尤利民也是花了大价钱的,市场上四块钱一斤的行价,他直接以五块钱一斤的价格收。

    后面除了市场上卖货的农户,就是很多本来就是做干货生意的人,为了省事都把手里的存货送到尤利民这里来了。

    蘑菇晒干后是不压秤的,八百多斤蘑菇, 直接就把货车的车厢给塞满了, 这玩意儿晒干后容易破还不能太过用力地压,一辆车装不完,还往旁边运衣裳的货车里塞了不少。

    原本尤利民他们只当这几百斤蘑菇是跑这一趟生意的添头,到了深市后,他们也没多耽搁,开着车直奔之前的批发市场而去。

    深市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这一点也十分明显的体现在了深市那日益飞涨的物价上。

    之前尤利民他们来这个批发市场卖大衣的时候,觉得一天五十块钱的租金就已经高得让人难以接受了,但是这才过去几个月啊,现在这个批发市场已经按区域收费了。

    靠门口的摊位最吃香,八十块钱一天,依次往后是七十、六十,就是最不受欢迎,靠近公厕的那个两排摊位,都要六十块钱一天,五十块钱的时期已然成了老黄历。

    而且还不止是涨价,随着生意红火,在批发市场常租摊位的人一多,这市场上流通的摊位就更少了,尤利民他们交了钱还只能排队。

    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随手翻了一下登记簿,就眼皮也不抬地淡淡道:“三天之后有位置,在c区那一块,你要能接受的话,我就给你先登记上。”

    出门在外,尤利民也是深谙阎王易见,小鬼难缠的道理,也不计较工作人员态度不好了:“能接受,能接受,麻烦您帮我们先排上。”

    摊位要排队,尤利民深谙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就琢磨着在排到摊位之前,索性就分成两波开着货车边走边卖吧。

    现在的市场管理还没后世那么严,深市所有的农贸市场,只要交钱,就能够摆摊卖东西。

    考虑到衣裳的价格太贵,尤利民租到摊位后也没带太多到铺子上,每个款式和尺码只各拿了五六件。

    农贸市场专卖果蔬和鸡鸭鱼肉,别看深市已然成了国际大都市,实际上人以食为天,哪怕是繁华如深市,周边也有许多的农民靠来市里卖菜,卖点水果挣点钱养家糊口。

    在这样的性质下,农贸市场的摊位自然也不会太贵,一般的小摊贩只用租两三个平方那么大一块地盘,一天就只用给一毛钱的摊位费。

    尤利民他们这又是货车,又是自己准备的竿子,花布帷幔的,这租用的摊位自然也小不了,管理员收了他五块钱,然后把市场门口很大的一块地盘都划给了他:“也是你运气好,之前在这里卖调料干货的老板这两天家里有事,出不了摊,不然你可租不到这么好的摊位。”

    尤利民笑着从兜里摸出香烟来递了两支给对方,嘴上还不忘道谢:“是,是,劳你费心了。”

    管理员是本地人,等尤利民他们把摊子支起来了,见他们是卖干蘑菇的,当即也来了兴趣。

    深市本地是产蘑菇的,,只不过数量不多,他们又爱清淡鲜美那一口,这蘑菇就成了很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