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家木门通七零》 170-180(第19/22页)
也能和竹荪一样卖出高价,但只要能卖到十块钱一斤,他们就能赚不少了。
买竹荪的人比尤利民这个卖竹荪的人还紧张,很快就揣着钱,找人借了小货车赶了回来。
尤利民见状连忙迎了上去:“老板,一共是二十八斤三两的竹荪和十斤蘑菇,零散的三两就当我送给你的,你给我两千三百六十块钱就行了。”
对方见尤利民手指灵活地在计算器上按了一通后,上面显现出来的数字确实和对方说的没有什么差异,当即也痛痛快快地给他结清了货款。
银货两讫后,对方才开口道:“对了,我看你车里还有不少货,要只是在市场摆摊的话,恐怕卖上一两个月都难卖完,我家亲戚在东澜老街有个铺子出租,正儿八经的旺铺来着,我看你手底下兄弟不少,与其像现在这样到处摆摊卖货,还不如租个固定的摊位,也能积累回头客。”
怕尤利民这个外地人不懂行情,他还多介绍了两句:“这东澜老街明朝的时候就建起来了的,以前就是本地人最爱去逛的地方,现在更是被称作小港城,你要能在那里做生意,这生意指定差不了的,那些港城,澳城,湾岛的旅客来我们深市玩,都会去那里逛,你这些蘑菇,也是那些游客最喜欢的土特产。”
还别说,尤利民确实听人提起过过东澜老街的名声,也知道那是极为热闹的街市,不过深市到底不是他的大本营,之前他也没想过要租下一间商铺固定下来,这会儿被人这么一说,他也不由得动了心思。
不过尤利民也没头脑一热就答应下来,而是先问道:“不知道您亲戚家里的这间铺子,每个月的租金是多少?”
市场管理人员摆了摆手,一脸淡然地朝尤利民扔下了一个炸弹:“那倒也不贵,两千一个月,半年起租。”
第179章 第 179 章 我也有一点小条件,黄……
尤利民闻言不由得张大了嘴巴。
两千块钱一个月!半年起租, 那就意味着他得一次性拿出一万两千块钱。
—— 这相当于山市普通工人十来年的工资!
而落在眼前人的嘴里,竟然是不多吗?
谷三等人本来还在一旁清点着刚收到的货款,这个价格一出来, 他们瞬间就觉得钞票上还没散尽的油墨味不香了。
市场管理员见尤利民好一会儿都合不拢嘴,很是费解地问:“别人就算了, 你随便卖二三十斤竹荪就够交房租了,反应怎么还会这么大?”
尤利民苦笑道:“这竹荪也不是这么好找的,只长在竹林里,一冒头当天就要摘, 不然马上就烂了, 而且这玩意儿晒干后比其他蘑菇可轻多了, 你没看一斤竹荪装一起有多大一包,这玩意儿可不像别的菌子那么好找……”
市场管理员理解地点了头,没说他们平常在市场上遇到竹荪,一般都是按两买的,这东西轻,只买上一两都够炖好几回汤了。
他实事求是的摆手道:“那东澜老街的铺子确实是这个价,那里每天的人流量真的很好,你既然是做生意的,租下来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说实话, 我这亲戚的铺子真是不愁租, 我也是看你的竹荪货好,想着你把铺子租了我下次也能有地方找你,不然我都懒得提这么一嘴。”
“是,是,是,这光顾着聊天了, 倒是忘记问大哥你贵姓了。”尤利民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自己手里能动用的钱,面上又一脸讨好地给对方递烟、点烟。
虽然也不缺这么一杆烟抽,但是看在尤利民态度还算好的份上,对方的声音也柔和了下来:“你应该比你年长几岁,叫我黄哥就行。”
尤利民连连拱手:“原来是黄哥,这黄姓在深市可是大姓,我们之前还特意去过岗街那边的黄氏祠堂参观过,那雕梁画栋的,看着比帝都的皇宫都不差什么了。”
其实尤利民根本就没有去过帝都,连紫禁城的样子也只是在报纸和电影里见到过,根本就无从对比,只不过是为了讨黄哥开心,闭眼吹罢了。
深市本地人是很在乎宗族的,因为尤利民的话,黄哥对他的态度更是亲近了几分,他面上有光,嘴上还不忘谦虚道:“黄氏祠堂就是我们这一支黄姓人凑钱修的,你们在外面可能看不出来,其实里面的柱子和大梁都是花了大价钱去东南亚买的,光是材料和人工就花了一百多万……”
这个价格确实是尤利民他们说不能想象的,至少他们山市那些祖上显赫过的大姓和望族,眼下也不可能抽得出这么多钱来修祠堂。
尤利民真心实意地又顺着黄哥的话又赞叹了一通,用马屁把对方拍得浑身舒坦,以至于黄哥直接拍着胸口表示:“我看尤老弟你也是个实诚人,这样吧,你要真有想租那铺子的心思,我就带你去我亲戚家,看他能不能给你少点房租。”
见尤利民一脸意动,郑老七直接把他拉到了一旁小声问道:“老大,你真想租那个铺子啊?要我说真的没必要,太贵了!”
尤利民斟酌着出声道:“其实也不是特别贵,批发市场好一点的摊位都要八十块钱呢,一个月下来,都两千四了,这商铺肯定是要比摊位好一些的。”
郑老七在尤利民的一众小弟中,属于是最说得上话的了,事关这么大一笔钱,他还是苦口婆心的继续劝着:“可是咱们在农贸市场摆摊,一天才五块钱的租金,再说了,批发市场我们一个月只摆几天,这铺子要是租下来了,每天一开门就是大几十块的成本。”
尤利民单手摸着下巴道:“也不能这么算,我觉得深市的前景比咱们山市好,要是能租下这间铺子,以后我们就留轮换着留人在这边看店,要是能够好好经营,这可比我们这么来回奔波着进货、卖货要轻松多了。”
要是以前要让尤利民一年花两万多块钱租间铺子做生意,他心里可能还没有底,但是现在叶宁的服装厂已经有了稳定的产出了,就说他这次运到深市来的这批货来说吧,不管是从剪裁、款式还是面料,都是远超市面上大部分成衣的水平了。
尤利民觉得自己以后只是在东澜老街那边卖叶宁那里的衣裳,就能把房租钱给赚回来了,更别说他们现在还有了竹荪这样的金疙瘩。
收购价五块钱一斤的东西,运到深市转手一卖,就能翻几倍的赚,这就是地域差所带来的红利。
见两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黄哥又给加了把火:“尤老板,东澜老街的铺子可是寸土寸金,上个月港商租了隔壁铺卖电器,听说只一天的流水就有一两万块,你真不能考虑太久,多耽搁一会儿,说不定这铺子就租出去了。”
也正因为黄哥的这番话,让尤利民坚定了要租下铺子的想法。
他把刚才黄哥给的货款揣到包里后,又盘算了一下手里头剩下的现金总共五千多块钱,还是不够交付半年房租的。
怕黄哥等得不耐烦,尤利民连忙问郑老七他们:“你们身上带了多少钱?都先借给我,回头把货卖出去翻倍还你们。”
还别说,郑老七他们这段时间赚到了不少钱,这深市又是汇聚了全国好货的地方,郑老七他们这趟出来,身上还真的都带了钱,多的如谷三这样的,身上揣了两千多块钱,最少的也有大几百块钱。
自家老大要租铺子,又开口问他们要了,他们是一块钱都没私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