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家木门通七零》 180-190(第9/19页)

三天, 应该就能凑够一车的货了。”

    山市大部分的地方都没有专门收竹荪的,齐芳和齐老汉分散开在几个市场放出话说要收竹荪后,不少头脑灵活的人都不用人提醒,就知道自己去村子附近收购散货回来统一卖给他们。

    最后几个市场收上来的干竹荪,倒是比顾骁和齐恒两人收上来的还要多一些。

    也因为竹荪能也能卖出高价了,让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这几天市里和底下各个乡镇肉摊上的生意都比之前好上几分了。

    因为绝大部分人挣了钱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

    在现代这种犒劳可能是火锅、烤肉,而在八十年代,这犒劳就是买上一斤肉回家打牙祭,哪怕只有这么一顿能吃上肉,也足够让一家老小高兴上好几天了。

    齐芳这会儿提前给顾骁打了招呼,他回去后就有时间安排家里和厂子里的那一摊子事。

    叶宁平常只负责把控大方向,那些琐碎的事务都是由顾骁负责的。

    他们这一趟出去也不知道要在深市耽搁多久,服装厂那边的工资不用管,周巧珍她们当上厂长之后,他就把厂里的公户存折交给了她们保管,里面的钱足够给工人们发上好几个月的工资了。

    但是果园和养鸡场那边的工资得先发下去,其实依照叶宁的家底和名声,这工资就是晚一两个月发也没什么的。

    不过叶宁极为在乎这个,之前她就再三跟顾骁叮嘱过,说一定不能拖欠职工们的工资,这点工钱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职工们来说,说不定就是一大家子下一个月的生活费。

    虽然顾骁觉得职工们家里多多少少应该都是有点存款,应该也不至于一个月不发工资就断炊,但是叶宁都这么说了,他也一直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临走之前顾骁又问了一句:“那后面这竹荪还要继续收吗。”

    齐芳想都没想就道:“收,怎么不收,这竹荪轻易又放不坏,要是卖不掉,就让老尤放铺子里慢慢卖就是了。”

    顾骁一想也是,尤利民现在已经有了固定的铺子了,这店里总归是要备点存货的,就是不知道这竹荪和衣裳放在一个铺子里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要是尤利民知道顾骁会这么问,那此时的他肯定会回——什么景象,当然是能赚大钱的好景象了!

    话说先前那么大一笔钱花出去后,尤利民他们就铆足了劲儿地想赶紧开门赚钱,几人在市场上奔波了大半天,又是打扫,又是布置店门,当天下午就把这间空了好几天的铺子给收拾出来了。

    当天晚上尤利民他们连招待所都没回去,就因为他的一句明天开业,一定要把这些衣裳熨得漂亮平整,几个大男人硬是守在铺子里,用熨斗熨了一百多条裙子出来。

    现在只有讲究的人会熨衣裳,铁皮做的熨斗,里面装上热水或者炭火燃烧的温度烫平衣服上的褶皱,这种东西在市场里还很难见到。

    尤利民他们转遍了好几个市场都没问道,最后还是谷三灵光一闪,觉得隔壁既然是定制衣裳的,就肯定备得有熨斗。

    最后谷三仗着自己长了一张娃娃脸,拎着两大杯糖水去了隔壁的绸缎铺子,最后还真让他借了两个回来。

    尤利民准备第二天就开业,当天下午就去买了两大盘鞭炮回来,一群大男人也没什么好讲究的,忙到凌晨实在累了,直接躺下就睡。

    用郑老七的话说这铺子讲究,地上还铺了木地板,睡着也不比家里的木头床。

    尤利民深知兄弟们是为了宽慰自己,他知道大家跟着他受了累,不过这么多年的兄弟,也用不着说那些客气话,等回头铺子赚到钱了,他总是不会亏待了他们。

    心里惦记着事情,这一晚上尤利民那叫一个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一早,这天都还没有大亮,他就轻手轻脚地去外面给兄弟们买了早点回来。

    尤利民把郑老七他们叫起来后催促道:“我昨天找人算了,他说辰时阳气初盛,宜开市交易,兄弟们动作快一点,把东西吃完收拾收拾,然后我们就放鞭炮开业了。”

    八十年代的人对黄历还是很看重的,哪怕是乡下的农户,每年开年的第一件事,也是先把当年的黄历买回家,然后一整年里办事都会特意从上面挑选吉日,觉得这样意头更好。

    深市人更是对黄历和风水深信不疑,外地人到了这里,自然也是要入乡随俗的。

    郑老七他们加快速度把面前的包子猛地塞进嘴里后,又仰头灌了两口豆浆,随后直接抬手一抹:“老大,我们好了。”

    尤利民拍了拍手,扬声道:“行,大家伙再把铺子里收拾收拾,我去外面摆鞭炮。”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响声,尤利民在深市的第一间铺子就这么开业了。

    新店开业的第一天,按照山市的规矩,这新店开张,为了图个生意红火的彩头,这门口的鞭炮纸最好是留着,不过老街人流量这么大,这鞭炮纸蹦得到处都是也不像个样子。

    所以负责市场卫生的工作人员过来打扫卫生的时候,尤利民也是说尽了好话,又给对方包了一个一块二的红封后,对方才松口让他在店门外留下了二十来厘米那么宽的一条鞭炮纸。

    这个时间还早,街上没有多少人,尤利民也不急,店里留足存货后,就让郑老七和癞子各带两个人继续去市场上卖货。

    昨天他们在农贸市场摆了一天的摊,因为干蘑菇的质量好,价格也不贵,不挑选直接装就是十一块钱一斤,要是客人有喜欢的品种,要单独买,那就是十二块一斤,深市的蘑菇种类没有西南那边多,尤利民他们卖的很多蘑菇客人们都不认识。

    这蘑菇一个不好会吃死人的事情大家也是知道的,最开始客人还有些担心:“你这蘑菇晒干后好多我都不认识,我就不能挑自己认识的蘑菇买了,这万一吃出事来了可怎么办。”

    被客人质疑了癞子他们也不生气,而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大婶你这话说的,我们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又不是为了害命,这些蘑菇都是我们山市人祖祖辈辈一直吃的,那有毒的蘑菇可不敢拿来害人,你看这种是羊肚菌、这是榆树菌、这是珊瑚菌、牛肝菌、茶油菇……用来炖汤都是一顶一的鲜美!”

    “我们这么大一车货,要在这里卖上好几天呢,你尽管买回去放心的吃,吃出问题了也能来这里找到我。”

    说起来也多亏了现在野生菌还没有固定的市场,尤利民他们可以算是第一次如此成规模地来深市卖蘑菇的商人,光是昨天癞子他们那一个市场,就卖掉了几十斤蘑菇,本地人难得遇到这样的山珍,哪怕是再锱铢必较的主妇,至少也会买个半斤回去尝尝鲜。

    当时有客人没在袋子里发现竹荪,还有些可惜了,说家里人就喜欢吃用竹荪炖的椰子鸡,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在市场上见到了。

    癞子他们跟着尤利民在外面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后,也是学聪明了,当即就说他们这里就有竹荪买的,只是这一批的竹荪刚被一位客人给包圆了,下一批送到还需要一些时间,给对方报了东澜老街的地址:“我们在那里租了一间铺子,卖衣裳和干蘑菇,以后您常去那边转一转,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竹荪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