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23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家木门通七零》 230-240(第5/13页)

走近后叶卫明把手里的礼盒递过去:“祝小家伙长命百岁, 健健康康!”

    尤利民和齐芳接过礼盒后连连道谢, 叶宁好奇地探头看了看孩子:“这小家伙长得真俊,眼睛像芳姐,鼻子像尤哥。”

    齐芳笑道:“我家老尤别的优点没有,就这鼻子长得笔挺,家里的亲戚都说他聪明,尽捡着我们两的优点遗传了。”

    “看这底子, 以后我这大侄儿外貌指定差不了。”就算叶宁不带滤镜来看,也得承认尤利民怀里的孩子确实可爱,这要是放到现代,要在网上问这孩子能不能当童模,肯定没人会嘲笑他们亲妈滤镜。

    今天是齐芳两口子的大日子,也不可能拉着叶宁他们在门口闲聊太久,顾骁去旁边的礼宾处上完礼后就进去找位置了。

    和叶宁不一样,尤利民做生意是很注重人际往来的,亲戚朋友加在一起,把饭店大厅里的二十来张桌子都坐得满满当当了。

    叶宁十分眼尖地看到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石崇,在她还愣神的时候,对方倒是先朝她走了过来。

    石崇之前跟着崔维诚投资雅苑,受叶宁的指点也是赚了不少钱,虽然现在他的大部分精力已经放在了房地产上,但是手底下还有一大波兄弟伙呢,其他能赚钱的营生也是要做的:“叶厂长,听老崔说你厂子里生产的毛衣样式特别好,今天有缘在这里见到了,我就顺嘴问一问,你这厂子里还有没有多的货。”

    叶宁没想到只是参加个满月宴,还能遇到问货的,不过她还是照实说了:“还有一些,现在厂里每天能有两三千件的产能,石先生你要是不急的话,再等上两天,存货更多。”

    厂里那么多的机器日夜不停的运转着,换来的就是一批又一批的成衣入库,这几天除了崔维诚的订单之外,叶宁还给马大姐补了两千件衣裳。

    马大姐打电话过来订货的时候,说她那边的生意已经走上正轨了,因为货好,她的服装店现在已经是整个金太阳商场生意最好的店了,这段时间她店里不但有散客,还有同行找上门来打听进货渠道的。

    说起这个问题,马大姐还有些不好意思:“之前答应了老妹你要帮你宣传的,但是我们这疙瘩有钱的人就那么多,我这进货渠道还真不敢宣传出去。”

    对此叶宁也能理解,对于服装店来说,进货渠道确实是一家店的命脉,但是她要开拓更大的市场,就只能和马大姐商量道:“马姐你的顾虑我是知道,要不这样,我让你当我们厂子在你们省的经销商,以后你从我们这里拿货,我都按照六点五折算,唯一的要求就是你每个季度的拿货金额不能低于五十万。”

    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马大姐他们那边盛产煤老板和土豪,说实在的,叶宁是真眼馋那边的客户。

    担心马大姐不会答应,叶宁还不忘做出保证:“相应的我们以后就只供货给你,你们那个省其他人想要进我们的货,就只能从你手里批发,这些衣裳你拿回去后想卖七折,八折都是可以的。”

    马大姐一听还有这样的事情,只斟酌了片刻,就一口给答应了下来,她想得很明白,就叶宁厂里的这些衣裳,她现在只有一家店,这个冬天就已经补了两次货了,虽然货款的数额还没到五十万,但也相差不多了,回头再把之前问过价的那几个同行叫回来,以七点五折的价格把货批给她们,想凑齐这个数是很容易的。

    不说当经销商还能赚到不少钱,就单说成为经销商后能得到六点五折的拿货价,光是这一点,就值得马大姐为此冒险了。

    两人一拍即合,马大姐就这样成了厂子里的第一个经销商,叶宁这思路一清晰后,又给汪先生和萧姐打去了电话,汪先生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他开的服装店本来就多,就是不找批发商,每个季度拿货的数额也能达到叶宁的要求,没有半分犹豫就成为了经销商。

    倒是萧姐那边说要再考虑一下。

    萧姐本来就是自己找上来的客户,她只知道叶宁这边的冬款和毛衣好看,对她的夏装却没有多少了解,就想着再观望一下,反正这事儿也不急,她大可以等到厂子里上春装或者夏装的时候再决定。

    叶宁也没催促什么,说真的她这服装店开得是再顺利不过了,甚至于厂里供应完眼下的客户后,就没什么多的库存了,厂子里现在连专门的推销员和销售员都没有。

    这眼下库房里刚有了一点点的存货,石崇又开口提要求了:“那你先给我留个一万件衣裳,不单是毛衣,其他款式也要配一些,货准备好了给我打电话,我让手底下的人去取货。”

    叶宁十分熟捻地从挎包里掏出电话本和钢笔:“好的,留个电话,回头我联系你。”

    到底是人家的宴席上,虽然蒋桂香他们看着也不会介意,但是叶宁和石崇也不好聊太多生意上的事情,两人打完招呼后就回到了各自的位置上。

    叶宁单手支着下巴听着一旁的马玉书和蒋桂香闲聊着今日男主角的吃喝拉撒睡,心里盘算的却是厂里的事情。

    冬季还没过完,服装厂那边这两个季度的销售额已经快摸到三百万的边了。

    虽说成本不少,但是大头还是现代买机器和毛线去了。

    在这边买布料连一百万都没有花到,原本叶宁也想过要从这边采购毛线,减少现代的花销的。

    但是现在新疆那边的棉花还没有现代的规模,不管是棉线还是毛线,那价格都不便宜。

    在现代几十块钱一斤毛线,拿到这边来,也要卖二三十块钱,怎么看都不划算。

    而且这边的毛线是供不应求,现代的毛线是产能过剩,毛线厂家为了卖货,那是一个促销活动接一个促销活动,最后叶宁只能安慰自己,她从现代采购毛线,也算是给现代做毛纺生意的同胞增加销量了。

    崔维诚和汪先生那边的货款到位后,现在厂子里的现金都有一百多两百万了,前两天叶宁自己转走了一百万,对厂里的说辞是那批机器的钱。

    至于毛线和其他辅料,先不着急,后面再慢慢算。

    虽然这钱叶宁拿在手里也没多大用处,但是她在这边投入了这么多成本,眼下至少是看到了回头钱了。

    叶宁也不贪心,就按照现在的这个趋势进行下去,以后她每一年都能靠这服装厂挣个一两百万就行了。

    要让其他人知道叶宁心里是这么想的,肯定是要骂她贪心了,毕竟现在大部分的家庭一年想挣一万块钱都是难如登天的事情,在她那里,一年挣一两百万竟然还是不贪心的结果,这话说出来也太招人嫉恨了。

    叶宁也没时间想得太深入,尤利民那边宾客到齐后,他自己作为主家登台感谢了大家,又说了一下对孩子未来的祝福,这满月宴就开始了。

    今天这宴席上的菜色十分过硬,不说别的,就那一桌一大盘的大虾,就是尤利民花了大精力让郑老七他们从深市那边给运回来的,到市里的时候就用冰块给冻着了,一早送到后厨解冻后用开水一滚就端上桌了。

    作为市里最大的饭店,今天这宴席不管是从摆盘还是从菜色上,都不比叶宁在现代吃过的差。

    在蒋桂香的特意照顾下,叶家三人和顾骁都吃撑了。

    现在吃席只吃中午,没有一天两顿的说法,吃饱喝足后,叶宁他们就打算回镇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