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人在洪荒,目标天帝》 80-90(第5/14页)
三更变。
他们个体虽弱,但靠着智慧和团结,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对神仙的依赖与敬畏自然越来越少。
娘娘作为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代更比一代强,能够脱离母亲,脱离漫天神佛独自生存,难道不觉得欣慰吗?”
女娲娘娘沉默良久,忽然叹了一声:“欣慰自然欣慰,怅惘也难脱怅惘。”
理智上知道该放手了,感情上却总是瞻前顾后,怕这怕那。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罢了,罢了。”娘娘忽地释然一笑,抬起右手轻轻展开,有什么东西自她掌心脱出朝扶荔飞来,且越来越大。
扶荔帮忙伸手去接,仍有好几卷硝制好的兽皮落在了地上。仔细看看,她怀里抱的这些,还有地上散落的那些,加起来怕是有三十余卷。
上首娘娘有些怅然道:“今日听了你与灵珠子的祷告,吾思索良久,对人族的确是该放手了。
这些是吾多年来推演历法、时辰的心得,今日赐于你,由你将之带入人族,挑选有天赋着研习。”
第84章 扶荔:腹肌,六块,好摸
扶荔还要说什么,
女娲娘娘却已不欲多言,轻轻挥手道:“好孩子,去吧。”
她只觉脚下一轻,如堕深渊,“啊”的一声惊醒过来。
灵珠子早已起来了,正在院中习武,听见动静忙闪身进来,急问道:“怎么了?”
因他心里着急,也没防备脚下,走到榻前绊了一脚,趔趄了两下才稳住身形。他却顾不得许多,只拿眼去看扶荔,见她出了一头的细汗,正以手抚胸大口喘息,显然是吓着了。
想到她曾经被人用巫术厌镇过,灵珠子神色一凛,抬手掐诀,无数灵光自他指端飞出,瞬息之间缠绕了整个屋子。
查看了一圈之后,他并未查出什么异样的灵息波动,却并没有放松,而是把眉头皱得更紧。
好在这时扶荔回过神来,拉着他的手轻轻晃了晃,娇声道:“你别担心,我没事,就是做了个梦。”
话音未落,眼角余光瞥见榻前放着一堆兽皮卷,每一卷兽皮的颜色都有差异,却统一用红绳扎着,不正是女娲娘娘给的那堆?
哦,对了,那不是梦,是神魂出窍拜见女娲娘娘去了。
灵珠子犹在问:“是噩梦?梦见什么了?是生人还是熟人?”
也无怪他如此紧张,修行之人轻易不做梦,每一个梦境都一种预兆。那是上天给的预示,其实普通人也会有,只因修行之人灵觉更强,反应才更大些。
比如普通人遇到坏事前会觉得心慌意乱、眼皮乱跳。到了炼气士身上,就会做个类似预知的梦。
他见扶荔吓得满头是汗,生怕她做了噩梦,是有什么不好的兆头。
“不是,不是,是我刚才迷糊了。”扶荔拽着他的衣袖又晃了晃,倾身上前抱住他的腰,把脸埋在他紧实的腹部,隔着薄薄的衣料蹭他腹上肌肉。
她曾动手摸过,一共六块,软硬适中,手感极佳。只可惜隔着衣裳,不能一饱眼福。
灵珠子的肌肉下意识绷紧,又慢慢放松,见她还有心思戏弄自己,就知道没什么大事。
于是,他也不急了,任由她蹭了个够,才在榻边落座,揽着她抱在自己怀里,才又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扶荔便把昨天夜里神魂出窍,被金宁引入不周山蜗皇宫,于女娲娘娘驾前奏对之事说了一遍。
末了道:“只娘娘促狭,临了送我走时,推了我一把,把我给吓醒了。”
灵珠子这才彻底放心,劫后余生般紧紧抱着她,大大松了口气:“你真是吓死我了!”
便在这时,门外有女奴通报:“女公子,公子辩前来拜访。”
灵珠子皱眉,怫然不悦:“他不是被赶回封国了吗,怎么又来了?”
扶荔想了想,推测道:“大概是借着女娲娘娘诞辰,入王都敬献什么宝物。他和商王到底是亲兄弟,又是商王关系最近的弟弟。如今商王无子,不管他犯了再大的错,都会原谅他的。”
灵珠子听了,只觉得厌烦。
主要是厌烦商王,公子辩是厌屋及乌。
扶荔拍了拍他的手臂,柔声道:“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把他打发走。”
说完便起身,换了件见客的衣裳,让女奴带路去了前厅。
昨日拜过女娲庙之后,闻仲交代了一声便回金鳌岛去了,这几日都不在家,在前厅陪着公子辩的,是牧老。
看见她来,牧老显而易见地松了口气。公子辩起身相迎,上次相见时身上那股浮躁之气已经去了许多,一举一动都显得格外沉稳。
“女公子,一别数月,倒是风采依旧。”
扶荔还礼,嘴上却不客气:“公子看起来,倒是变了许多。”
公子辩苦笑道:“女公子就别再挖苦我了,前些年我的确是太过放纵,仗着王兄的宠爱,行事难免失了分寸。
被王兄贬斥回封国之后,种种繁华如过眼云烟般散去,被金钱和权势蒙住的心才骤然清明了几分。回想从前种种,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十分令人生厌。”
扶荔这人,一向是吃软不吃硬。
若是公子辩还像从前一样曲言狡辩,扶荔还能理直气壮地继续不给他好脸。
人家骤然服了软,言语间对自身错误认识得还挺深刻,她心里有再多的阴阳怪气,一时也发不出来了。
好在她反应极快,半点没让冷场,立刻便转换了笑脸,抬手道:“公子请坐,刚才跟你开玩笑呢。”
两人分宾主落座,扶荔正色道:“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公子若能知耻而后勇,想来大王必然欣慰已极,也不枉大王一直以来对公子的宠爱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说得好,说得太好了!”公子辩低声念了一遍,更觉是金玉之言,起身拜道,“得女公子一言,当真是如拨云见日一般,豁然开朗。只是……”
他疑惑道:“这句是哪里的俗话,为何我从前不曾听过?”
扶荔:“…………”
——是一千年后,一个叫孔丘的人说的。不过,这种大实话我能告诉你吗?
扶荔:“是蜀地的方言。我如今长居蜀中,与那边的人打交道多,学了许多方言俚语。”
——所以日后再从我口中听到不曾听过的“常言”、“俗话”,统一都归附蜀地。
“原来如此。”公子辩点了点头,感慨道,“从前我只听人说,蜀中乃蛮荒之地,里面的野人都未开化,不想还有这等大贤,作此警人之语。果然传言不可尽信。”
随着瓷器、精盐、竹器等物流出,“蜀中”这个地域名称,已逐渐为世人所知并认可。
扶荔道:“我曾闻:十户之村,必有贤人。蜀中人口数十万,又岂能无一二贤者?”
公子辩点头,深以为然道:“正是此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