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荒,目标天帝: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人在洪荒,目标天帝》 100-110(第7/14页)

呀,西昆仑的瑶池之内,还有一个王母呢。

    看来得找个机会,深入接触一下另一位天庭之主了。

    太白金星的心思,天帝一无所知,他正忙着用昊天镜观察凡间的蜀王扶荔,以图知己知彼。

    =====

    扶荔是个很负责的王,她不但勤政,还特别会用人,总是把合适的人手放在合适的地方,硬是把蜀国朝堂从一个草台班子,逐渐打磨成了完整而成熟的体系。

    蜀中水患根除之后,整个四川盆地就变成了一大片沃野,且矿物、木材都不缺。

    扶荔对此充分利用,先使国家财政充盈,百姓家有余粮。又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教育,官办的学堂下放到了县级,并鼓励民间办学。

    她明发诏书:凡民间私学中,每有五名学子脱颖而出考入县学,便给私学院长赐爵一级。

    至于爵位等级,她直接照搬了秦汉时期的制度。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的可以得到赐爵,能培育良种的,或在农业上有突

    破的,都能得到爵位。

    她还鼓励发明创造,让人暗中宣扬工神太乙真人在农业和军事上的功绩,连带宣扬太乙真人与其弟子紫芸受到的高待遇。

    并名发诏喻:若有人发明出了更加方便实用的工具,也会得到赐爵。

    整个蜀国在她的带领下,欣欣向荣,散发着勃勃向上的朝气。前后不过三十年,便迎来了第一个治世。

    但万事万物都有两面,盛世固然美好,也容易滋生腐败。

    许多早年追随扶荔的人,或者是他们的子辈,都觉得自家劳苦功高,跟随大王吃了那么多苦,如今日子好起来了,享受享受又怎么了?

    这是人之常情,扶荔却从没想过纵容。享受可以,但违法犯纪不行。

    凡有贪污受、伤残人命、压榨农人、勒索商户的,扶荔一盖命人搜集证据,着有司全部严查,但有包庇者,罪加一等。

    查出完整的证据链之后,扶荔的处置却各有不同。

    那些有修为在身的妖族或水族,都削去一半修为,逐出蜀中,非有大功绩不得再入。

    对于人族,她则一一召见,拿着证据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为唤回他们的初心,只为让世人知晓,非是她刻薄寡恩,而是这些人做得太过分。

    若第一代还在世的,便保留了她们的体面,允许她们自裁,爵位有其女承袭;对第二代就狠辣多了,直接斩首,却并不初爵,而是将爵位转赐给旁支。

    ——他们的母辈兢兢业业,才挣下了这偌大的家业,一辈子都修持己身,不肯让大王失望,不肯给家族抹黑。

    他们到是崽卖娘田不心疼,直接一刀砍了他们,还是扶荔看在他们母氏的功劳上,便宜他们了。更何况,还保留了他们祖上的爵位?

    消息传出去,从上到下都说大王仁慈。

    当然了,以上都是有爵位的,其家族还能保留实力,暂且蛰伏,以待日后。

    那些没有爵位的,就只好全家从头开始奋斗了。不牵连他们的子女,已经足够仁慈了。

    一通雷霆手段,只能换来朝堂十数年安宁。

    但扶荔不在乎。

    对她来说,不过是十几年后,重来一遍而已。

    但凌霄宝殿里的天帝却看得直皱眉,觉得她行事未免太过酷烈,对待老臣都不留情分,难免让人心寒。

    不过,他对蜀国的郡县制度却很感兴趣,也想在封神之后的天庭实施这种制度,以保证他这个天帝的权柄。

    至于西王母?

    因对方久不在天庭,整天做些没有意义的事,天帝早把她抛到脑后去了。

    而且天帝也十分自信,哪怕日后西王母归来,也不能从他手中夺走半丝权柄。

    =====

    在凡间的扶荔可不知道自己正被人窥伺。

    不过,就算知道了她也不会在意。她可忙得很,哪有空在意天帝怎么想的?

    在统一蜀中的第一百年,她派紫芸主持修建了联通中原的栈道。

    如今蜀中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蜀人也完全接受并适应了郡县制度,轻易不会被中原的制度影响了,也是时候让两地百姓建立联系了。

    这天下,早早晚晚都是要统一的。扶荔始终坚持一个种花家的原则。

    至于为何不直接动用法力,修一条像川藏大道那样的穿山公路,而是全考人力修一条栈道?

    一是因为那样做对蜀中弊大于利,二就是因为扶荔不乐意。

    虽然在她的认知里,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但她毕竟是蜀地的王,修栈道是为了让普通人也能出入蜀地,让蜀地的经济逐渐拜托对仙人与妖族的依赖。

    若把路修得太好,给中原政权攻打蜀地提供太大的便利,可不是她乐意见到的。

    这条栈道也全用人族,修了整整十年。

    也是在这一年,一生痴迷修仙,始终也不能成仙的扶摇去世了。

    扶荔得到消息,放下一切事物赶过去见她最后一面,并按照惯例询问她,在她之后,何人可接任吏部尚书一职。

    扶摇道:“左侍郎冯池性情刚直,又不乏手腕,可以继任。”

    扶荔:“冯池之后呢?”

    扶摇:“郎中黄玉,性情机敏,又颇有底线,可以继任。”

    说完这句,她不等扶荔再问,便有气无力地笑道:“往后的大王莫要再问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等到黄玉在位,朝堂必然是另一番景象,自有新的人才涌现,供大王选择。”

    扶荔悠悠叹了一声,眼眶有些发热,哽咽道:“你说你,一辈子求仙问道,老天却不肯给你个正果……”

    扶摇自己倒是挺豁达的,反过来劝她:“这世上想成仙的人多了,也有比我资质好的,比我更努力的,人家也没有成仙呢。人家都没说什么,臣又何必不甘呢?”

    扶荔问:“你如今还想求仙吗?”

    “想,怎么不想?”扶摇用力抓住扶荔的手,恳求道,“大王,看在臣这么多年忠心耿耿的份上,您就找找我的来世吧。但凡有一丝机会,就再引我入仙道。”

    扶荔忍着悲痛点了点头,一滴热泪终究落了下来,甩在了扶摇的脸颊上。

    扶摇得了这话,天下再无牵念,欣慰一笑,含笑而逝。

    这个自开国起便做吏部尚书的人,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一百一十年,溘然长逝。

    别说整个吏部上下很茫然,整个朝堂都很不适应。

    朝中六部五寺,每个部门都要面临三年一度的官员考核,个个都要和吏部对接。

    他们已经习惯了吏部有个处事圆滑,在原则之内会尽量与人行方便的天官。

    而吏部的官员们,从左右侍郎到底下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书吏,也都习惯了事事有扶摇顶在前面。

    只要有这位本官在,他们就能安安稳稳做事,不怕任何来自外界的风吹雨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