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荒,目标天帝: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人在洪荒,目标天帝》 200-210(第13/14页)

怕他们要做什么时自己不在身边。

    交流完了之后,扶荔就喊来了家老,让他给两人安排住处。

    这个府邸原本是属于蔡泽的,是如今权贵之家的标准结构,留有专门的院子给门客住。

    因扶荔没有特别的吩咐,家老就只把他们俩当普通家臣,安排到了门客居住的院子里去。

    不管是扶荔还是哪吒,都不爱养门客,那些院子都还空着,家老便做了个顺水人情,让他们自己选,可以一人选一个。

    等他们离去后,哪吒猛然抱住扶荔,她能明显感觉到,往日里如铁铸一般稳固的双臂,此时在微微颤抖。

    扶荔乖乖窝在他怀里,许久没有开口。等他心绪平复之后,扶荔才道:“他们俩都不是凡人,从这里到花果山最多三五天。悟空的速度就更快了。若是五日之后,悟空来了,就能确定他们是计蒙派来的了。”

    “姐姐,你不能只拿好话哄我。”哪吒不满道,“万一悟空没来呢?”

    扶荔:“那就继续和他们虚与委蛇呗。相信计蒙和虹心,要不了多久她们就会察觉到凌霄殿那边的搞鬼的。”

    哪吒幽幽叹了一声,颇有些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幽愤:“也只好如此了。”

    此时此刻,他只恨让李靖死的太痛快了。

    若是李靖的魂魄还在,他一定拿着斩妖剑,把那魂魄剁成九九

    八十一截,一截都不能少!

    第210章 嬴政的烦恼

    关于黑白山君的事,夫妻二人都没和嬴政提。

    主要是他们也不知道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了,有没有到了能打破仙凡界限的阈值,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万一说得越界了,他们俩最多挨两道雷,以大罗金仙的肉身,养两个月也就好了。

    嬴政可是个实打实的凡人,对仙人来说微不足道的事,对他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正好,嬴政也没时间关心别的了,光是科举的事,就已经让他觉得焦头烂额。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那批蜀国来的学子身上。

    和吕不韦预料的有所偏差,看到消息之后决心离开蜀国来秦国的学子,并不是没考上的落榜生,而是已经考上了举人,却预感到蜀国局势动荡,带着避难心思来到了秦国。

    这些人都有丰富的考试经验,一路上除了研究秦国律法和制度之外,就是在练习把中原七国的文字写得像蜀国文字一样规律而美观。

    墨色浓淡,字体大小,列与列之间的间距,字与字之间的间隔……这些都能影响到后面的美观程度。

    他们又有书写蜀国文字的丰富经验,很快就掌握了切实有效的书写方式。

    可以说,无论是默写自家学说,还是阐述政治主张,阅卷官看了蜀人的答卷,没有一个能昧着良心说不过的。

    可到了判案的环节,他们又不约而同地用了蜀国《圣王律》来判。

    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这些人还把依照秦法该怎么判写在了后面,并对此做出了点评,觉得秦法过于严苛繁琐,只适合用在天下动荡的乱世,不适合用在太平之时。

    对阅卷官来说,这已经超纲了。他们根本就不敢下笔评判,只好把此类试卷都收集了起来,直接送到了嬴政的案头。

    而这些试卷,也成了嬴政焦头烂额的源头。

    此时的嬴政才登基不久,甚至还没有正式亲政,没有利用秦国的旧制一统天下,自然也就没有形成路径依赖。

    而且,他自幼师承扶荔,对于蜀国的律法和制度,本来就有所了解,知道和秦国的有很大不同。

    对此,他也和扶荔讨论过,对于秦国耕战制度的利弊,他早已了然于心。若不想秦国盛极而衰,像商君一样再次改革是必然的。

    可是现在,还没到该改革的时候呀。如今的秦国,还需要耕战制度激励国人,达成一统天下的目标。

    等到中原一统之后,他便可携无上之威,顺势提出改革。到那个时候,便是既得利益者心中不乐,大概率也不敢明着反对。

    至于暗地里捣乱的,当年商君怎么处理,他照着学就是了。

    毕竟改革嘛,哪有不流血的?

    这群蜀国学子,不是来得不好,而是来得太早了!

    首先,对于这样的人才,嬴政肯定是想全部留下来的。

    可是,这些人都参加了科举,虽然批判了秦国的律法,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情绪输出,而是有理有据,并且连如何修改都给出了方向。

    如果要把他们留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录取他们。

    可第一次科举考试,为了让天下学子都对评判出的成绩信服,但凡是高中的人,试卷都是要贴在城楼下供人观摩的。

    若是别的学子看了蜀人的答卷,产生一些不太美妙的误会。比如:哦,原来批判秦国律法才是高中的诀窍呀!

    后人会不会纷纷效法?

    这些可以想见的麻烦,让嬴政只是想想,就觉得头皮都炸了。

    “来人,请两位相邦前来,有要事商议。”

    ——不能只有他自己烦恼,他可还没亲政呢,这些烦恼本来就属于两位相邦。

    嬴政甩锅甩得非常理直气壮。

    不多时,吕不韦和戴璇就从官署赶了过来。两人了解的情况之后,纷纷皱起了眉头。

    以他们的才能和见识,嬴政想到的那些,他们也都想到了。

    戴璇出自蜀国,又在秦国做官,对两国的律法和制度都了解颇深。

    若要他来说,两国律法各有优势。就像那些蜀国学子写在试卷上的一样,秦国律法适合乱世,以雷霆霹雳之势,荡平一切坎坷!

    而蜀国的律法,则更适合在天下稳定之后实施,与民休养生息,保留上层利益的同时,也给下层留足了晋升的空间。

    而且,蜀国也不是没有雷霆治世的时候,几乎每代蜀王上位,抓稳了权力之后,都会彻底整顿一次吏治。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政治大清洗,把逐渐固化的上层阶级打破,保证底层晋升渠道不被堵塞,让朝廷经常有新鲜血液添加进来。

    若是连续两三代都是庸君,无力整顿吏治,国家的统治就会迅速衰败,阶级固化,底层困苦不堪。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朝代终结的临界点。

    上层不给活路,百姓会自己寻找出路。

    听了戴璇的话,嬴政倒还好,毕竟他已经从扶荔那里了解过了。吕不韦则是觉得受益匪浅。

    “因时制宜,这倒是与商君之道不谋而合呀。”

    吕不韦沉思的片刻,原本的为难之色一扫而空,笑问道:“也就是说,蜀国学子并不像山东六国那样,完全抵制严刑峻法,而是觉得该以峻法打天下,不能以严刑治天下?”

    “没错。”戴璇点了点头,“乱世用重典,盛世就该轻摇薄赋,让百姓觉得有活下去的希望。”

    “哈哈哈哈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