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人在洪荒,目标天帝》 210-220(第10/15页)
赵胜很快病入膏肓,派人请赵王前来,但赵王心中羞愧不敢见他。最终赵胜含恨而终,甚至连后事都没来得及交代。
伴随着他的死亡,是无数赵国官员的寒心,觉得前途未卜。
除有心人外,谁也不知道,上卿郭开又在暗中收到了一笔钱财。
他用这笔钱财搜求珍宝,贿赂赵王后,很快就填补了赵胜的位置,成了赵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
郭开做了赵国丞相,对赵国不是什么好事,但对秦国却是件大好事。
因为暗中给郭开送钱的,正是秦国间谍顿弱。
虽然中原七国间多有摩擦,有的甚至是世仇,但他们曾经都是周王朝的诸侯。
因此,对于周朝灭亡之后,又有一国崛起统制天下,很多人的抵触之心其实并不大。
他们真正抵触的,并不是灭了他们国家的秦,而是灭了他们的国之后,不再重新分封的秦。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无论夏禹、商汤还是周发,这些共主取代前朝一统天下后,都会给曾经的王族划一块封底,让他们用封地的收益来祭祀祖先。
远的不说,就说周朝姬发灭掉商朝,分封功臣时,不但给商朝王族分了封地,就连唐尧、虞舜、夏禹这种嫡系血脉早已断绝的,姬发也专门派人把他们的旁支血脉找了出来,各自划了一块封邑。
秦始皇做的不但是统一了天下,而是彻底推翻了世间施行了数千年的制度,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绝对是开一代之先河!
或许没有秦始皇,天下也会在别人手中统一。但统一天下容易,把这天下翻过来,彻底换一种新的制度,却不是谁都有秦始皇的魄力。
不过这个时候,六国贵族谁都没想到秦统一之后会干大事。
因此,像郭开这种愿意收秦国间谍的贿赂,给秦国行方便的,绝对不在少数。
======
韩国灭亡的消息传到咸阳,整座咸阳城都沸腾了。
嬴政特意下令,开放十日禁酒令,允许百姓们聚众饮酒,但不许斗殴闹事。
王后郑嘉传令给少府卿,从王室供奉中拨出羊肉三万斤、鲍鱼(咸鱼)六万斤,分发给咸阳城及周边村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没过多久,宫中便传出喜讯:王后有妊,大王有后啦!
咸阳城的百姓自发走到街上庆祝,许多店铺都挂出了打折的招牌,或“跌三(打七折)”,或“跌五(打五折)”。
嬴政干脆取消了半个月的宵禁,只要不聚众闹事,任由百姓们喧闹。
咸阳百姓只顾欢庆即可,但嬴政和大小官员们,却需要考虑新纳入版图的韩国领土,该如何治理。
分封是不可能分封的,嬴政早就看透了分封的弊端,怎么可能给自己挖坑?
此时秦国刚灭了韩国,韩王和宗室贵族们都抓到了咸阳,韩人对秦人大多秉持着抵制的态度,治理时必然会有重重困难。
韩国又是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大国,能不能治理好韩国,对后续灭掉其余五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是能把韩国处理好,让韩国百姓真心归附,日后再灭别的国家,百姓的抵触情绪就会消减许多。
至于贵族,直接都抓到咸阳就是了,他们抵制与否不重要。
这个议题才刚抛出来,右相戴璇便道:“大王此言差矣。从今往后,再无韩国,唯有秦土。也再无韩人,只有秦人!”
她环视群臣,一字一句道:“若是诸位不能调整心态,不能正视新归附的秦人,依旧把他们当做韩人对待,也就没必要再商议下去了。”
原本欢乐的气氛,瞬间就冷了下来。
左相庞雎见状,忙出来打圆场,笑道:“右相这话虽然说得过于直接,却也是正理。大家也不是不明白,只是刚灭了韩国,过于兴奋了,脑子还没转过弯来。”
“不错,不错,只是一时没转过弯来。”
“如今韩国已灭,自然再无韩人、秦人之分,大家都是秦人!”
“…………”
有了庞雎缓和,众人慢慢回过神来,连声附和。
但有附和的,自然就有反对的。
反对的人认为:秦国百姓辛劳耕作,更是推出家中壮丁杀敌立功,个个都对秦国有功。那些韩人新来,又是战败国民,凭什么与原本的秦人享有平等待遇?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嬴政端坐上首,一直没有开口,任他们双方争吵,以便他看清每个人的态度。
对于戴璇所言,嬴政自然是认同的。他的目标从来都是一统天下,而不仅仅是让秦国做一个像“春秋五霸”那样的霸主。
可他不明白的是,一向最会懂语言艺术的戴璇,今天怎么这么冲,说话这么直接?
按照她以往的风格,会先委婉抛出问题,再引导群臣推理出她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众人也明白了她的苦心。
因此,只要她想推行的政策,很少有不通过的。
嬴政在上首观察群臣,郑措也在下面观察他的神色。
等众人吵的差不多了,嬴政微微皱了皱眉,担任廷尉的郑措立刻出声喝止:“肃静!金殿之上,不得喧哗!”
争论声戛然而止,众人一起向大王告罪。
“诸位免礼。”嬴政正色道,“寡人知晓,诸位都是一心为我大秦,只是想法不同。寡人在这里告诉诸位:我秦国要的从来不是称霸一时,而是整个天下都变成大秦的国土。
日后无论是韩人、赵人、燕人、魏人,最终都会变成秦人!诸位可以想想,若是此时对旧韩之地的新秦人区别对待,又怎能收拢他们的力量,凝聚起来对付其余五国呢?”
他这话表达了自己的野心,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纵然心有不服的,此时也不敢再说什么。
戴璇趁机道:“大王,璇愿为大王治理旧韩之地!”
嬴政愕然:“右相这是何意?朝堂之上可离不开右相呀。”
这倒也不是客气话,戴璇实在是懂分寸,也实在是太会办事,让嬴政用得非常顺手。
可她却坚持要离开中央,去治理韩地。
在她看来,嬴政的才能和魄力,都足以撑起整个朝堂,王后郑嘉也不容小觑。
她这个先王的托孤大臣,也该适时离开中央几年,方便王与后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
见她心意已决,嬴政也不再挽留,当即便封她颍川太守,总领上党、颍川、三川等新收之地。
戴璇进入韩地之后,因她本是蜀人,韩地之民对她没那么抵触。
她又大肆宣扬自己秦国右相的身份,告诉韩地百姓:大王非常重视你们,怕别人在韩地乱来,特意把我这个丞相安排了过来,带领韩地百姓安居乐业。
最重要的是,她不只是嘴上说说,入韩之后就走访各方,召见长者,与百姓攀谈,了解三郡各地的民生与风俗。
原本韩地盛产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