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2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22-30(第14/15页)

们再去寻别的。”

    接连两日,一家三口把州桥夜市周遭转了一个遍,符合‘前店后住’条件的铺子要么太贵,要么位置太差,直到吕三带着娘子齐氏来寻林芝一家,他们也未寻到合适的铺面。

    夫妇二人领着他们去了一家牙行,寻到一位姓范的牙人。

    这位范牙人果然颇有门路,听得三人的要求便翻出数套符合要求的铺面,其中有两套还是林芝一家曾去看过的,报价还比对方出的低了五十贯。

    可即便如此,这些单子上的房产总价也多在五百贯以上,林芝三人瞧着单子,心一点点往下沉。

    范牙人仔细看着三人神色,知道他们怕是刚到汴京,囊中羞涩,随即笑道:“若是三位不急的话,也可以选择买地,或是租房亦可。”

    汴京城内有不少空地,又或是荒废的宅子可以购买,这些荒地价格低廉,不过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修建房屋。

    “不妥。”林芝摇摇头,即便客店价廉物美,也架不住几日下来已开始腻味重复的吃食。况且自建房屋,劳心劳力,少说半年都无心工作,坐吃山空可不是办法。

    范牙人见状,便挑出剩余几份价格相对低廉,又或是对方出租售卖均可的房产,领着四人前去查看。

    第一间:门面开阔,但没有后院和水井,能当住家的两间房屋光线被周遭房屋遮蔽,显得格外逼仄,瞧着与他们在席府的住处也差不多了。

    不等林芝表态,林森夫妇便连连摇头。

    紧接着是第二间、第三间……

    眼瞅着牙人手上适合的书契越来越少,林芝三人的心也直往下落。

    正当三人蹙眉思考,要不要减少自家要求的时候,便听到吕三的惊呼声:“咦?怎到这里来了?”

    林芝抬眸望去,映入眼帘的竟是大理寺三字。他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大理寺所处的街道,这里青石板干净清爽,沿街店铺门面开阔整齐,从杂货店到饮子铺,再到布庄饭馆一应俱全,尤其是正中间的那间店铺更是客来客往,非常热闹。

    林芝瞥了一眼,发现门匾上赫然写着‘福荣庄’。

    宋娇娘也注意到,顿时倒吸一

    口凉气。她四下张望,很快抬手拍了拍林芝:“你看那边!”

    林芝顺着娘亲所指的方向望去,一眼便看到了在一堆鲜亮招幌中最陈旧的那个招幌,上书四个大字:留荣饭馆。

    那日亮哥说的事儿,在林芝脑海里闪现出来。更让一家三口惊讶的是范牙人竟是领着他们一路走进留荣饭馆,俨然这也是今日的目标之一。

    吕三刚抬步走进门,便忍不住扬声询问:“荣小娘,荣小娘,你们要把铺子出……咦?沈郎?”

    林芝听到熟悉的称呼,抬眸看去,只见屋里立在四人,里头竟然有个熟脸孔——沈砚。

    “沈郎?你也在?”林芝诧异。

    “林小娘子?还有吕三、林伯……你们是来看房的?”沈砚也意外,顺势给几人解释身边的女子:“这位便是铺子的主人,荣小娘。”

    “荣小娘,您要搬走?”

    “是……”荣小娘穿着一身灰褐色的袍子,皮肤微黄,个头矮小,听到沈砚的询问声,肩膀也随之瑟缩一下,声音更是细得像是蚊子哼:“是的,我是,我是打算出售铺子……”

    “出售?不打算出租了吗?”

    “嗯……”荣小娘又瑟缩了一下,小心翼翼回到着范牙人的问话:“我想还是出售更好些……”

    林芝扫视一圈店铺的情况,便理解荣小娘打算将铺子售卖掉的原因:留荣饭馆的生意太差了。

    明明正值晚食时间,旁边做餐食的铺子即便不及福荣庄生意好,也是人进人出,喧闹非常,可留荣饭馆里竟是连个进来问的人都没。

    林芝没细听几人对话,而是征得荣小娘同意后,仔细打量起周遭来。

    眼前的铺子面阔一间,进深两间……不,是三间。

    除去外面这一块摆了几张破旧的桌椅外,往里走几步便砌了一堵墙,将前面的铺子和后面的灶房隔开。

    顺着灶房旁的窄小甬道走上几步,林芝的眼前便豁然开朗。

    没曾想这屋子其貌不扬,后头却是别有一番天地。甬道外连接着一间小院,内有三间砖瓦房,院里还有一口水井与一块彻底荒废的田地。

    后面的围墙高耸,林芝回头问了问得知后面便是大理寺官吏的住处,想来安全上没有问题。

    林芝心下满意,便打算问问价格。她还未开口,就见宋娇娘正拉着齐娘子嘀嘀咕咕,她凑过去听了一耳朵,才知道荣小娘急着出售铺子,是因为其已定下亲事,想把铺子出让以后,带弟弟去夫家那边生活。

    “既是出嫁,留着每年得一笔收入也不错,为何一定要卖了?”林芝纳闷。

    “人荣小娘想带弟弟一道去,这不手里没积蓄,便想把铺子卖了,换成银钱充作嫁妆与她弟弟的生活费,往后也不用仰仗夫家人。”

    林芝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半响才悄声道:“我瞧那荣小娘不像是胆大的,还不如出租出去,年年得一笔租金好。”

    说句不中听的,钱捏在手里,若是被夫家人花言巧语骗去,岂不是日子更难过。

    宋娇娘也听出女儿话中意思,犹豫道:“不至于吧?我刚刚听荣小娘说她未来夫婿是个读书人,还曾救过她,想来应当是个不错的。”

    林芝闻言,并不言语。她与荣小娘素不相识,总不能跑人家跟前碎碎念。再者她要是那般做,别说是得人好,人背地里怕是要嫌她说话不吉利,见不得人好呢。

    倒是齐娘子觉得林芝说的有几分道理,她与荣小娘见过几面,便上前劝说荣小娘不要出售铺子,不愿自己做生意便出租个三五年,拿着租赁钱当嫁妆,往后每年收租,租赁费恰好能拿来供弟弟读书,亦或是补贴家用。

    荣小娘显然是个耳根子软的,明明刚刚还肯定要出售,现在又满脸犹豫,说要回去再想一想。

    林芝瞧着她的反应,说是想一想,倒不如说她拿捏不定心思,想要寻人商量一番。

    林芝没放在心上,眼角余光恰好瞥到面色沉郁的沈砚。

    她眼底闪过一丝好奇,压低声音询问道:“沈郎,莫非是亮大哥说的事情属实?”

    沈砚朝她点点头:“的确有些蹊跷,我这回来便是为了这两件事。”

    原来沈砚与陶应策回到大理寺后,便想寻觅荣家老人与荣娘子的案件查看对比一番。

    哪知道明明三人皆是意外离世,但官府方面竟是没有任何人报案,更没有官吏前去查实核验的记录。

    在《重详定刑统》之中有言道:‘凡有杀伤人处,如都保不曾申官,州县不差官检覆及家属受财私和,许诸邑人告首。’,既但凡有杀伤、非正常死亡又或是死前无近亲在旁等情况,都必须差官检验,若是邻里家属隐瞒这事,更是要收到法律究治。[*1]

    况且荣家还就在大理寺旁,甚至荣小娘死前还刚刚诉讼案件,联系官府根本便是眨眼的事儿。

    沈砚和陶应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