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110-120(第9/15页)

日宴席,甚至取材进贡上都有发表意见的资格。”

    “最重要的还是知名度。”沈砚想了想,说道:“新人新年会的余韵不过一年左右,明年开春便会有新的新人出现,即便如芝姐儿这般拥有几十乃至百年不见的奇才,后续也很容易被淹没,有这能登上副行首的机会,势必得争上一争才是。”

    宋娇娘点点头,又看向林芝:“我记得那日魏厨也是这么说的吧?”

    林芝点了点头。

    沈砚扬起眉梢:“话说魏厨是——”

    “是好味斋的主厨。”林芝解释道,“新人新年会时,他亦拿了前五。”

    “哦~是芝姐儿的手下败将。”

    “咳咳。”林芝想笑,又咳嗽一声。

    “放心。”沈砚笑道,“我当着他的面肯定不会说的。”

    林芝捂着嘴,又偷笑了一下。

    宋娇娘表情也古怪得很,朝着沈砚身后拱了拱手。

    沈砚这才发现不对,回首正见一名皮笑肉不笑的男子看着自己,俨然此人便是林芝说的魏厨。

    沈砚自上而下打量魏厨:身高没自己高,自己一胜;身材没自己好,自己二胜;年纪没自己轻,自己三胜。

    他下巴微微扬起,甚是得意。

    魏厨哪看不出他的心思,脸色微沉,也上下扫了沈砚一圈,没找出能压过对方的地方,心里更堵,却还是笑着问林芝:“林厨,这位是?我怎么没在新人新年会上见过?”

    “这位是沈郎君,他并非厨人而是我家的朋友,时下在大理寺任职。”林芝居中介绍道,“这位便是我刚刚提到的魏厨。”

    两人对着笑了笑,脸上都没半点

    真心,那皮笑肉不笑的模样,看得林芝都打了个寒颤。

    第117章

    眼见屋里多了个魏厨,沈砚顿时挪不动脚,竖耳倾听两人对话,生怕漏了半句。

    魏厨也察觉到他的小动作,故意绕开副行首选拔之事,话锋一转:“说起来这段时间你家的状元糕卖的不错啊。”

    “恰逢时运。”林芝笑道。

    “那你可知汴京城里还有一道状元汤饼?”魏厨朗声笑道。

    “状元汤饼?我还是头回听说。”林芝的确是头回听说,一时面露好奇:“是哪家铺子做的?”

    “并非铺子售卖。”魏厨言笑晏晏,细细与林芝介绍:“这汤饼的来源,与现任光禄寺少卿的丘官人有关。”

    眼见林芝面露茫然,显然并不认得这位丘官人,魏厨往下介绍道:“这位丘官人乃是顶顶大名的人物,他与他的父亲皆是状元,乃是前无古人的一对父子双状元。”

    林芝前面听说兄弟双状元,如今又听说父子双状元,不由地啧啧称奇。

    魏厨又道:“据说丘官人年幼时,家中还没发迹,日子紧巴,只有他父亲月考得第一时,才会带他与娘亲一道去街头吃碗汤饼庆祝。”

    “那汤饼味道极鲜,丘官人吃完还特意问老板为何这般特别,老板说这是聚了整头猪的精华做的。”

    “后来他父亲高中入仕,再想找那家铺子,却发现铺子早关了,老板也没了,直到他父亲过世,都没再尝到那味道。”

    “因没人知道那汤饼原本叫什么,只晓得丘家父子偏爱,汴京的铺子便都叫它状元汤饼。”

    “每年秋闱前后,丘官人家都会找人去府里做这汤饼,想寻回当年的味道。”

    林芝听着这仿佛应该被记录在百X百科上的起源故事,忍不住问道:“丘官人家里是不是有经营汤饼铺子?”

    魏厨没忍住,噗嗤笑出声:“还真没有,就是这个描述嘛,的确叫人惊奇。”

    “这么多年,就没人做出来?”

    “奇怪就奇怪在这里,一晃过去数年了,竟是无人做出丘官人记忆里的味道。”

    魏厨双手环抱胸前,摇摇头:“据说还有人为了讨好丘官人,特意前往其祖籍之地,研究当地索饼的做法,再行登门造访,照样亦是失败告终。”

    “这倒稀奇。”林芝啧了两声,心里也好奇起那汤饼到底是什么滋味。

    “林厨若是有兴趣,明日不如同我一起去丘府看看?”魏厨发出邀约。

    “明日?”

    “昨日秋闱刚刚结束,这两日正是丘官人一年一度邀人去府里做汤饼的时候。”

    “可我没有受到邀请?”

    “无需邀请,直接进去即可。”魏厨笑道,“不少人都会过去凑热闹呢。”

    “行,那我也去看看。”林芝闻言,欣然应允。几乎她点头的下一息,魏厨便抬眸瞥向沈砚,眼里的挑衅藏都藏不住。

    沈砚呵呵一声笑,没有半点犹豫地开口:“那我也去。”

    魏厨脸色一僵:“你去做什么?”

    沈砚笑容温和:“我对这状元汤饼也感兴趣啊。再说魏厨您刚不是说了无需邀请,谁都能去看一看的吗?难不成您是骗我们的?”

    魏厨憋屈:“你自然能去。”

    沈砚瞧着他黑脸的样,只觉得通体舒畅,美美地补上一句:“那明日我就到芝姐儿铺子里等你。”

    说到‘芝姐儿’三个字时,他还特意加重了语气,谁让魏厨到现在还只能唤‘林厨’和‘林娘子’呢!

    魏厨听得更气了,磨磨蹭蹭待了会儿,终是没别的话说,只能起身告辞。

    刚走到门口,魏厨念念不舍地往回看,却刚好见沈砚大喇喇坐在椅子上,一边挑衅地看着自己,一边故意掐着嗓子问宋娇娘:“宋婶,今日晚食吃什么呀?”,气得他差点没憋住一口血。

    等上了自家驴车,魏厨立马吩咐小厮:“去街上打听打听那沈砚的来头,越详细越好。”

    待到晚间,小厮就把打听来的消息禀报给魏厨:“听大理寺前街上的街坊说,这位沈官人乃是衙内出身,颇有家资。”

    魏厨听到这里,微微皱眉。

    小厮见状,赶忙往下说道:“只是沈官人的父亲早亡,许是铨试未通过之故,没靠着荫庇做官,反而进了大理寺当胥吏。至于他怎么和林厨认识的,没人说得清,只知道林厨一家搬来汴京时,两家人就走得近。”

    魏厨听到这里,刚刚紧锁的眉心骤然舒展,长舒了一口气:“原来是个胥吏。”

    他自小在汴京长大,见多了落魄的官宦后人。有的说先父曾是三品官,有的说祖上曾当过丞相,可自己没本事,读书不行,经商也不行,偏还爱摆官宦架子,最后耗空家底。

    聪明点的回家置办田地,供养后人,以盼再有后人出人头地,至于那些愚笨的或是挥霍一空,又或是被人诈骗干净,到最后只能日日酗酒,拿着祖上的故事吹嘘。

    顿了顿,魏厨又道:“虽说他铨试没过,倒也算有几分韧性,能放下身段去当胥吏,比那些守着祖荫啃老的强些。”

    他可认识不少阶级跌落,穷困到要问人借三五贯钱过年的官宦后人,说到商户胥吏还满眼的看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