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be美学系统在带宋装神弄鬼的我: 5、蔡京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靠着be美学系统在带宋装神弄鬼的我》 5、蔡京(第1/3页)

    唱《文明大宋人》的文明散人嗯了一声,挥一挥手,几个书吏如蒙大赦,作个揖后赶紧离开;于是偌大值房里空空荡荡,只有了面面相觑的两个旧相识。而王棣愣了一愣,老老实实按见长辈的规矩行了一个礼节——虽然看起来年轻,但苏先生毕竟是和祖父论交过的,自认晚辈似乎也并不亏心。

    苏莫回了一个平礼,出声问他:

    “怎么这么早就到了京城?我还以为总得拖到下个月呢。”

    按理来说,在官面上回答这样的话只要颂圣就好,尽情赞颂皇帝陛下伟大恩德,沿途赐予方便让自己能够快速进京——这也是实话;但王棣稍稍一默,却极为生硬的转开了话题。

    “在下有一事不解。”他低声道:“都说在下这个翰林学士的职务,出自先生的举荐。不知,不知先生是如何举荐的呢?”

    是的,虽然无论是宣旨的使者还是京中的熟人,都言之凿凿的告诉他,这一次莫名其妙的飞升是由新晋宠臣“文明散人”一力促成,但在如何促成的细节上,各路消息都是含混其词,知之极少。也不晓得是事情本身就是权谋交锋中的绝密;还是文明散人的手段过于奇特,以至于大家都不好细说——从苏莫先前的表现来看,这两种都有其可能;而两种可能的后果,似乎都有点……难以控制。

    苏莫喔了一声,很自然的作答。

    “很简单。”他道:“翰林院里缺人,我和皇帝说了你的八字很旺他,所以他就把你调上来了。”

    王棣:???!!

    “——就这样?!”

    他的声音忍不住放大了,而面色亦倏然而变——显然,王学士久处边陲不明世事,即使偶尔有所听闻,也不晓得朝廷的政局已经堕落到了何种地步——在他前线看来,皇帝居然让一个莫名其妙的方士左右翰林学士选拔的大局(是的苏先生法力高强神通广大,但终究也是个方士,不是正牌的士大夫呀),已经可以算是匪夷所思、令人忧虑;但现在骤然知道内幕,才知道提拔的细节比他想的更不堪入目了百倍!

    按八字来选人!国家的颜面何在?朝廷的体统何在?士大夫的尊严何在?他在心中翻遍一部《资治通鉴》,同样的操作还是在四百年前的南北朝,庙堂之上禽兽食禄的类人妙妙时光呢!

    ——这还是大宋吗?给我干哪儿了这是?

    眼见小王学士脸色煞白,作为八字选人的始作俑者,苏莫还是好心安慰了一句

    “你还是要习惯……”

    习惯?怎么习惯?习惯什么?

    “……再说了,这份任命来得其实也并不容易,我还是和政事堂那些乌龟王八蛋好好斗争了一番,才拿到的文书。”

    “政事堂里的乌龟王八蛋”,那还能是谁?至于什么“好好斗争”,要是其余人愤愤说出,那大概只是一个过于激进的比喻;但从苏莫口中说出来,那恐怕就……

    王棣嗫嚅嘴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上一句,就看到苏莫皱了皱眉,脸上再明白不过的浮出了一抹厌恶。

    他道:“他们来了。”

    王棣:“谁?”

    话音未落,他听到了外面啪啪的棍棒响动。这是达官贵人们出行的礼制,随行武士以棍击地,趾高气扬的提醒附近的行人注意避让,决计不能冲撞。能在政事堂搞这一套的达官贵人,当然只有那么几个——

    王棣:“喔。”

    ……看来,曾经和苏散人激烈斗争过的乌龟王八旦们,终于也前后脚的赶到这里来了呢。

    ·

    啪啪的响动持续了片刻,大门处涌进来了两个手持青罗伞盖的朱衣官吏,其后是手持红棍的精壮侍卫;然后才是被随从团团护卫的三位贵人,朱紫灿然、贵气逼人,真是要把整个政事堂都照亮了。

    早在入境之前,王棣就托人拿到了京中各位贵人的简历和形貌,滚瓜烂熟牢记于心。如今一眼扫去,立刻就能分辨出来:站在左面的那位风姿俊逸的士人,应该是新晋宠臣、御史中丞王黼;右面那位略有畏缩的干瘪货色,应该是参知政事白时中;中间那位渊停岳峙,神色莫可揣测的老者,则应该是……

    “啊。”太师、太宰、首相、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事、鲁国公、推忠经邦协谋功臣蔡京蔡元长低声道:“是文明苏散人。”

    一左一右紧跟在后的两个跟班立刻刹住了脚。政事堂里光线较暗,他们又一心只顾追随蔡太师光辉身影,以至于疏忽了门内的埋伏;而今骤然抬头,脸色瞬时就是微变!

    但蔡相公的脸色不变,苏莫的脸色也不变。双方隔空对视,彼此都是气定神闲。

    苏莫轻声道:“见过蔡相公。”

    蔡京道:“散人贵步降临此处,不知是要做什么?”

    “偶然遇见了这位小王学士,触景生情,和他聊一聊王相公的旧事而已。”

    聊什么呢?大概是聊当年王荆公做宰相时谦抑自制、垂范上下的旧事;王介甫当权后以身作则,从宰相开始削减高层官员的待遇,估计从来也没有搞过这种大张旗鼓、猪鼻子插大葱一样的阵仗吧?

    这应该是在阴阳怪气,但蔡相公却略无反应。他的目光只是顺势转到了王棣身上。

    “想必这位就是小王学士。”他柔声道:“王学士是今日面圣么?”

    道君皇帝肆无忌惮,给“仙人”安排的地位非常之高,高到可以和宰相宗亲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但小王学士却没有这样的底牌。区区一个翰林学士(是的,在政事堂里,翰林也只能算“区区”),在诸位大佬面前真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点头哈腰,老实行礼。

    可是,预备趋前问候的小王学士却迟疑了片刻,下意识看了看苏散人的脸色,见到苏散人浑若无事,才恭敬上前,一一向几位贵人行礼。

    虽然只有这片刻的迟疑,但主从之分,却已经斩然分明了。蔡相公的脸色没有变化,甚至语气愈发和煦,继续温厚的垂询寒温,一一过问王棣水陆兼程、赶赴进京的种种见闻;仿佛真是殷殷关切、用心备至。只是,或是有意或是无意,他话里话外总没有说一个“免礼”或者“请坐”,所以王棣也只能一直叉着手半躬着低头回话,站到腰酸背痛都不敢吭声;连苏莫也只能站在风口上吹凉风,干巴巴的陪着拄拐扶杖、被锦障青罗舒适围绕的相公问话。

    ——这就是万人之上的权威,小子!

    宰相礼绝百僚,秉持大政,是一个骤然飞升的小学士可以抗衡的吗?不要以为巴结上了什么“散人”就不敢收拾你,在官僚系统之内,蔡相公有一百种方法收拾你这个嫩头青,一百种!!

    总之,在慢条斯理问了一两刻钟的功夫,大致念头通达之后(主要是哪怕拄着拐杖,他的腿也有点发酸了),蔡相公终于心满意足的进入正题:

    “小王学士星夜兼程,倒是辛苦。”

    “不敢。”

    蔡相公压根没有理王棣,他只是自顾自的发挥:“当然,这也是我们做宰相的思虑有些不周到。汴水许久没有修整,倒是给往来的官吏添了不少麻烦……”

    王棣愣了一愣,他本能意识到,这一句“汴水修整”云云,绝对不是什么兴致所至的闲谈,而应该有深刻的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