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90-95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90-95(第8/14页)



    李乐景是说真心话,她既然之前没有准备,那此刻慌忙之中,肯定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干脆就全交给李暮歌来处理。

    她相信李暮歌不会害她。

    李暮歌也没多说,只点点头表示明白了,等之后找礼部的大臣商量一下就行。

    说好奖赏,就该接着看显微镜了。

    有了显微镜,生物和医学领域会踏上新的台阶,直接开启新世界,显微镜对这两个学科的加成是毋庸置疑的强大。

    关键是,之后农学院开设后,也可以用显微镜来育种。

    具体如何,李暮歌也只知道个大概,她只能将自己知道的大概跟各学科领域的大佬们说一说,提供灵感。

    李暮歌叫来了宁泽世,还有付太医,让他们都看看这显微镜。

    显微镜的效果立竿见影,只需要眼睛凑过去看一眼,什么都能明白。

    宁泽世还好,付太医当场就想将唯一仅有的显微镜带走,遭到了李乐景的反对。

    付太医都想坐地上撒泼打滚要显微镜了,还好李暮歌说,有第一台显微镜后,接下来就能成批量的组装,等之后再有第二台,绝对给太医院配上。

    不光是第二台,农学院年后才能建成,所以这段时间造出来的显微镜,可以全都放到太医院去。

    同时,李暮歌也提出了要招收医学生的建议。

    会科学种地的人,大庄没有,医生,大庄也很缺!

    李暮歌还提到,完全可以让农学院和太医院联动一下,农学院帮太医院更好的种植草药。

    实现人工养殖草药。

    人工养殖的草药,药效肯定是没有野生草药好,但量大啊,有很多草药,它们在日常中十分必须,又不是如人参一般,十分看重个体药效的,等熬成汤,搓成丸子,人工养殖与野生草药之间的差距,几乎为零。

    有显微镜这根胡萝卜在前头吊着,付太医对收学生的事情完全没有丝毫意见。

    原本的太医院里也有不少医学生,现在创办一个医学院,直接拿过来就能用。

    只不过真要是弄出个医学院,原本的太医们就要辛苦一些。

    原本的医学生在太医院内学习,就是打打下手,学一学家传的医术,从太医们身上很难学到有用的医术,除非他们入了太医的眼,成了太医的亲传弟子。

    现在医学院的教学方式,就是让所有太医,都将自己的本事拿出来,平等教给每一个医学生。

    当然,人的能力有高有低,上同样的课,学生学到的东西也会不一样,真正精妙的本事,不是太医们想要教,就能教给学生的。

    教了也学不会。

    所以是现代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叠加上了亲传师傅与弟子的关系。

    那些学得快,天赋高的学生,就可以拜入太医门下,学更多本事,天赋一般的学生,学学太医们平时教得知识,也够他们钻研一辈子了。

    不过在新鲜事物出现后,总会有一些人抱着老旧的东西不放,认为新的永远比不过旧的。

    农学和医学两个学院建立的过程并不顺利,国子监的博士与太医院的太医们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看见两者存在。

    反对的折子纷纷飞向李暮歌的桌案,还有御史弹劾李暮歌的折子,认为李暮歌这是在改变祖制,且是往坏的方向改。

    种地的庶民与看病的医工,全都是低贱的行业,怎么能跟学子们一样,形成专门的派别,甚至安排官员前去授课?

    国子监读书的学生,身上大多是有功名的,就算没有功名,那也是世代簪缨的家族出身。

    一群庶民与医工,凭什么与国子监的学子们有同样的待遇!

    这是尊卑不分!

    起初只有几个御史在此事上弹劾,后来相似的声音越来越大,形成了巨大的舆论。

    甚至坊间都开始有人在谈论,一群种地的庶民与身上没有功名的医工,凭什么与士族平起平坐。

    士农工商,农与工就该低士族一头!

    然后在混乱之中,又有人说起了商业街,说新安县的商业街里,给了商贾们很多便利,听说商业街的法条在制定的时候,询问过商贾的意见。

    商贾低贱,他们怎么能碰政事!

    这下子是真炸开锅了,农、工与商三个群体,竟然敢和士族对上,疯了不成?

    李暮歌还没提过让商贾可以科举的事情,长宁就已经先一步炸开锅了。

    “现在事情闹得这样大,整个长宁到处都能听见有人议论此事,你说,是大家年底了,闲得慌,所以没事儿多说话,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李暮歌身为舆论风暴之中的一员,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揣测,她应该会急得睡不着觉。

    谁知她不光吃得好睡得好,还有空闲的时间,跟人在这儿下棋。

    好不容易回长宁,刚回来就被流言蜚语糊了一脸的颜士玉,此刻就坐在李暮歌对面。

    听了李暮歌的话,颜士玉果断选择后者。

    “自然是有心人推波助澜,不过年底了,大家是有点儿闲了。”

    颜士玉落下一子,她这次身上的麻烦也不小,新安县商业街由她全权负责,出了问题,肯定是要找她。

    “这几日,温少卿总是来递折子,估计是想要臣出面,为他说两句话,也是难为他了,明明他什么都没做,却还是要被同僚暗地里骂是趋炎附势的小人。”

    颜士玉一想到温崇文最近被说得整个人都阴郁下来的模样,就想笑。

    “少笑两声,小心下次温少卿躲着你走,到时候你做什么都不方便。”

    李暮歌感觉颜士玉快把功德笑完了。

    颜士玉果断闭嘴,可惜还是止不住上扬的嘴角,主要是温崇文这人,以前就有点儿墙头草的意思,总是不坚定。

    其实能理解,以前温家没倒台时,他是温家的远房亲戚,明明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走到大理寺少卿这一步,结果在外人看来,全都是靠得前大理寺卿温川。

    后来朝堂之上局势几番变动,就因为他顶着个温姓,哪怕他没有亲近温家的意思,还是被动卷入纠纷之中。

    几次下来,他能保住小命,还能保住自己的官位,没点儿本事肯定不行。

    当墙头草也需要本事,不然风改向太急,来不及转换方向,岂不是会被风给吹倒。

    只是颜士玉自己不喜欢这种左右摇摆的性子,才会想着坑对方一次,逼对方选阵营。

    明面上,此刻的对决是士农工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皇权与世家的斗争。

    李暮歌想要收拢权力,想要做到说一不二,但是她从朝堂上得到的助力太少,所以她才想要扩大参与政治斗争的人群,争取多数的认可。

    “咳,殿下,就任由他们这样说下去吗?”

    颜士玉干咳一声,止住了嘴角的笑,神情严肃起来。

    “这天下,又不是世家的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