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位面快递站[快穿]》 30-40(第13/19页)
夜已深了,经历了白天的变故,棠棠的体力精力都支撑不住,躺在副驾驶座旁撑起的行军床上沉沉入睡。
陆桁则一夜未眠,这片区域已然不再安全,他需要迅速纵船离开这里。
天蒙蒙亮,他终于抵达了北部城市最大的高科技园区。这个园区包括一家联邦最大的医药工厂和几家规模很大的互联网公司,海啸前足有上万名员工每天往返园区通勤。
到达这里时,海面上仅有五六栋建筑冒着头,露出顶部的七八层。楼侧一闪一闪的应急灯还亮着,玻璃窗也完好无损,里面的人已激活了应激电源。
北部园区无论离中部山区抑或是联邦军方所在的二化厂都极远,本就地广人稀,周围的配套商业与住宅全靠这坐落大郊区的科技产业全区支撑,在这二十多天内更是鲜有人至。远远能看到几栋大楼间制作了简易的浮漂平台用以过人,楼与楼之间能有效沟通。
还没等他靠近医药厂大楼,便能隐约透过玻璃看到里面穿着工装的员工正趴在窗户旁边谨慎又分外新鲜地望着这艘远洋海运船,不多时,有人一把打开了窗户,那窗扇边顿时挤了十来个人头,他们想对陆桁喊些什么,却又有着谨慎的提防。
半晌,见他毫无进攻意图,对面才有人大喊道:“喂!兄弟!你从哪儿来的啊,是来救我们的吗?”
那边科技公司的人也聚集在入口处,好奇地盯着这辆巨轮。
陆桁没理会喊话的人,联邦军方的宣传还没涉及到此处,这是个必须抓住的机会。他爬梯下船,顺着入口处进入那栋医药厂大楼,穿过问这问那的纷乱人群,几分钟便爬到顶楼。
这些员工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但能看到陆桁腰间和腿侧别着的型号不一的各种手-枪与冲锋-枪,只议论纷纷退开在旁边,还没人出面阻拦。
陆桁就这么一路畅通无阻来到顶层的广播室旁,既然这栋楼启动了应激电源,那广播就一定能用。他熟练地打开按钮,举着话筒来到广播室的阳台。
这层的外挂阳台刚好能俯瞰整个园区的五六栋大楼,每层的窗口都有人探头向这边看过来,互相交头接耳低声密语。园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目测幸存人数至少有一千多人。
陆桁单手插兜,站在阳台上俯视众人,话筒里的声音通过外置播放器响彻整个园区:“你们有谁听过政府电台?”
底下的议论声更大了,有人喊道:“我们都知道!91.5,前两天已经有人去那坐标点看了,现在还没回来。”
北部园区距离二化厂极远,园区里又没有船速较高的快艇,划到联邦政府所在的东南海域至少要两三天,更别说回程了。
点了点头,陆桁接着道:“不用去了,那个坐标点的位置是一家化工厂,电台信息是已死去的二化厂工人曹圣礼在海底的封闭房间内发出的。一周前联邦军方的航母占领了那里,误导幸存者让他们认为是联邦政府播放了电台讯号。现在联邦军方的剩余食物和其他储备品已全部告罄,已开始向存活群众剥削食品及水源。”
眼看着底下议论声渐渐变大,陆桁说谎话不打草稿,义正言辞愤然道:“我从东南海域而来,和在场的大家一样,只是个在海啸中艰难存活下来的普通渔民,现在靠倒卖船上剩余的生存品为生。如果不是联邦政府将主意达到了我这个普通百姓的头上,我自己万万想不到要远走高飞逃离政府。”
这些话的信息量巨大,众人没等花时间来接受现实,便看到药厂楼顶的高大男人举起手,神情愤慨道:“我受联邦第一大港口船长李前杰所托,开船跨过整个联邦,来这里寻找愿为港口效力的有能人士。”
短短一番话触动了本就对联邦政府多日不派救援心存不满的人们的内心,这现实虽难以接受,但逻辑却也合理。
一些人心底正慢慢动摇。
但很快有人反驳喊道:“凭什么相信你?!就凭你一张嘴能叭叭吗?”
陆桁很淡然,有反对的声音是意料之中,一番演讲下能带走其中百分之一的人都实属不易,他没指望所有人都能马上认清茫茫大海上迷雾般的现局。
他拿着话筒,继续道:“不必相信,我可以将现在银沙联邦所有的安全坐标都提供给你们,亲自过去看看就能了解清楚。以及,我这里便捷食物、蔬菜种植箱、肉禽、武器、皮划艇等应有尽有,但只提供给愿意随船去舟浦港的人。”
此话一出,底下瞬间炸开了锅。
第38章 复仇
一部分人听了这话便开始破口大骂, 但人群中更多是沉默。
渐渐弥漫开的,令人窒息的长久沉默。
这些在艰苦环境下挣扎二十多天齐力求生的员工们,第一次出现了意见的分歧, 他们渐渐发现身边人似乎都有着自己的算盘——有人打算亲自前往这几处目标点探查、还有人在因得知官方避难所的信息而喜极而泣,以及少数人默默地远离了纷乱嘈杂的人群,开始思考起未来的生存与得失。
站在阳台上发表完讲话后, 陆桁跨步下楼, 回到了快速海运船上。
此时已过凌晨, 天刚蒙蒙亮, 几栋高楼间默契地维持着异常的平静,阳光透射进的地方,几人正默默收拾着行李。
最先上船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秃顶大叔, 腿脚极麻利, 顺着梯子飞快爬上来后,还能拉扯后面的年轻人一把,随着这秃顶大叔最先带头,不少人收拾好行囊踏上海运船的甲板, 等到中午竟已统计有八十五人上船。
船舱内并无太多船员休息室空余,他们将房间主动让给了受伤或身有疾病的同伴, 大多数人则在甲板上打地铺。
好在海啸发生后的几十天内他们的居住环境未必比这好到哪去, 众人互相鼓气了一番后, 这艘中型油轮终于加速启动。
陆桁并不贪心, 他让棠棠向每人收取了几十元到百元不等的“饭费”, 给他们发放了十多瓶饱食药水、一些压缩饼干和矿泉水。
有了这帮人提供的信息, 他很快探索完西北海域几处较大的坐标点, 船上又多了几十号人, 甲板上铺满了床位。好在先前船主留下了几十个集装箱, 能给这些幸存者暂时遮风挡雨。
海运船在西海域滞留了两天两夜,于第三天一早启程返航。
船头破开浑浊的海水,掀起的海浪带着泛黄的肮脏泡沫,海运船越往东边行进,高层建筑的密度也就越高。航程中陆续有人上船,甲板上打满了破布拼凑的地铺。
棠棠在旁负责标记出所有遇到过超百人幸存者的坐标点、并给当地人发放快递运单,粗略估计银沙岛联邦在这场灾难下幸存的人数已超十万人。
到后来海运船已容纳不下更多的公民,只能逐一对他们进行登记后发放皮划艇,让这些人留在原地等待下一轮次的航运。
生命的韧性与对天灾的适应力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第五日傍晚,同一时间内陆桁收到了两份订单,第一单来自大学城的学生们,他们有了一笔新的积蓄,想要和他当面交易;而另一份运单则意外地出于先前寥寥见过两面的港口大副,他下单订购了十份饱食药剂,在备注里写着要交给他一件极重要的东西。
东部海域的大部分建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