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二姑娘择婿记: 宋二姑娘择婿记 第26节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宋二姑娘择婿记》 宋二姑娘择婿记 第26节(第2/3页)

一件件往身上比划着,贞秀知她自幼爱这些,也不再理她。摇头抱怨道:“如今老祖宗的脾气冲,她本就妇科不好难受,再加上火炕上火气太大烧的结住了,许多天都不曾出过恭。”

    她凑近了悄声道:“你们可知我怎么想的办法?”

    贞媛道:“什么办法?必是叫她多喝些蜜水之类吧。”

    贞秀伸了手指出来弯了弯道:“皆是我用手扣下来的。”

    贞媛听了惊得往后一倒,半晌才道:“那你的孝心真是难得。”

    贞秀转眼盯住了贞书道:“听闻如今你在铺子里当掌柜,倒还赚了几千两银子?”

    贞书点头道:“嗯,不过辛苦钱而已。”

    贞秀撇嘴冷笑道:“那值当什么?虽贞玉出嫁了,如今老祖宗手里所藏的家当,不下这个数儿……”

    她说着扬手伸了两个手指。贞怡也好奇的凑了过来问道:“两万?”

    贞秀道:“那里,二十万两,皆是荣妃这些年给的体已。我如今好好的伺候她,等她死了这些皆是我的赔嫁。”

    刚刚才嫁完一个贞玉,耗去多半身家,如果钟氏手中仍有这些个数目,那也算是个巨富了。贞媛问道:“这可是老祖宗给你透露的?”

    贞秀道:“她瞒的紧着了,生怕四叔和四叔母知道了占便宜,我也是悄悄翻了才知道的。”

    随和居上下皆是人,虽一个苗妈妈跟贞玉走了,剩下的吕妈妈两只眼睛像猫头鹰一样尖,什么动静能放过。是而贞媛劝道:“你为了敬孝所作的,不但我,就连贞书贞怡都万万不能达到。只是如今你既尽了孝心,另一方面还要莫听莫问,莫时时打探她的家底叫她以为你不过是为了图她钱财,寒心了你。不然,你这一番苦心就要白费了。”

    ☆、第44章媒婆

    贞秀冷笑道:“她们知道些什么?如今双双已叫我给弄走了,剩下个兰兰也最听我的话,吕妈妈么,她也是个老人,不得尊着我些。”

    听她的意思,竟是多半年时间已执掌了随和居这一院人了一样。贞书自上次劝过她勿要传闲言之后,再不愿多说一句。此时起身告辞道:“你们先坐着,我要去寻叔母再多谈几句。”

    贞秀与贞书是死对头,如今已炫耀过自己的房子并手头的银钱,当然,那些钱如今还是钟氏掌着。便也不再相留,任由贞书辞去。

    贞书出得门来,才长叹一口气自言道:“你竟真是个有本事的。”

    杜禹若只是个寻常的江洋大盗也还罢了,如今竟又得罪了天家,闹到这天下竟无个藏身的地方。贞书此时忆起杜禹,想起他穷尽心机骗自己的光景,想起他在外面烟熏火燎为自己煮粥烤鱼的光景。

    忽又想起他说:“我这些年过的荒唐,惹的天怒人怨。虽自已心里也知道不对,怎奈放浪惯了本性难移,到如今孑然一身仓皇落迫,也皆是我自己的不好。前番拿谎言骗你,更是错中之错,但我是真心实意爱你,这份心苍天为证,日月为鉴,我发誓……”

    忽而心中疑他这话里许也有些真心,那几天连续不不断的手段里,也许也搀杂着一丝真心。可如今他也真是天怒人怨,又怎能得到安宁。

    她脑海中仍响着那夜劈过房屋的那道闪电惊雷,苦于无法挥去。

    她在院外呆立半晌,复又回到沈氏随意居,与苏氏沈氏坐了半晌,逗了会子两个弟弟,等贞媛与贞怡回来了,一家子才辞过沈氏回到装裱铺。

    如今后院的小楼还未打理清楚,一家子仍是挤在这铺子楼上的小屋子里。贞怡因从贞秀那里又得了几件贞玉未嫁时穿过的衣服,欲要显摆显摆,便摇了苏氏膝盖道:“娘,你给贞玉姐姐去个拜帖,好叫我们过她侯府去玩一番,好不好?”

    苏氏摆手道:“她如今不比你们好过,快莫要去了。她横行霸道也是仗了荣妃娘娘的势,如今荣妃娘娘失势,那侯府章氏那里还能容她如当初般自在?如今她也尝着了当儿媳妇的苦楚,怕整日在婆婆章氏面前小脚站规矩了。”

    贞玉这条路虽走不通了,苏氏却发现了一条新路。原来她幼时也长在京中,是个寒门小户之女,因父母早丧又哥嫂无良,幼时也曾发狠要嫁个好人家。宋府提亲无疑是天降的大喜,谁知嫁过去才过了两年好日子,宋工正一死钟氏便张罗着分了家,将她发派到了徽县去。她六亲无靠丈无软弱,这些年过的十分憋屈,与哥哥也几乎断了往来,是已娘家算是已无亲属。自这回回京之后,她闲来成日逛着东市几座银楼绸缎庄,成衣铺。

    与那铺子里的掌柜们,女客们成日闲聊东家长西家短,她竟打听着了自己家当年出嫁的一个远房姑姑,人称苏姑奶奶的。因其消息灵通,如今几乎半个京城老爷们夜里宿在那一房院子,那个小老婆上月没来葵水,她竟比那自家的主母还要清楚些。而对于京中各门各户间的关系脉络也是熟门熟路,也因此而得了个外号叫巡城御史。如今在这京城里替人保媒拉纤着。

    正月里皆是走亲戚的好日子,苏氏自己亲自置备了一筐子的年糕火腿等物,央赵和挑了,自己带着贞媛与贞怡两个坐了车驾一路边打听边问路,一直寻到了城北的开宝寺附近,才在一条巷子里找着一座小院子,内里也不过一排两间西屋并一间东屋的小院。这苏姑奶奶倒是十分亲热,见是自己多年不见的侄女儿带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上门,喜的冲了出来道:“当年听闻你去了外地,多年都不曾走动,如今可还好?”

    苏氏最不缺的就是衣服,又头上金钗螺钿,点翠凤钗,贞媛与贞怡两个亦是穿着出风毛领的长棉袄,虽不算一等的富贵模样,看着也是殷实人家的女儿。这苏姑奶奶前后打量了一番,见是两个欲待说亲的好苗子,心里喜的什么一样,忙让了苏氏几个进门。

    苏姑奶奶嫁的丈夫姓丁,早已故去。如今跟儿子媳妇同住在这小院里。她已经过了古稀之年,瘦的脱了形样,虽白发苍苍说起话来却是中气十足。那丁大郎与自家媳妇因是年下,带着孩子亦去走亲戚串门户了,是以只有苏姑奶奶一人在家中。她忙出忙进端了些大过年时准备的油果子干果等物,便张罗着执意要作顿饭。苏氏看她裙下裤管里伶伶仃仃两只细脚忙出忙进,眼看就要断掉似的,忙拖住了道:“姑奶奶,侄女此番来,并不为要吃饭久坐,而是有桩难事有求于你。”

    苏姑奶奶这才坐了问道:“不知是何难事?”

    苏氏讪讪一笑,指了贞媛道:“这是我的大姑娘,如今也到双九年华。因那徽县贫寒没有寻得好门户,尚还字待闺中……”

    苏姑奶奶双手拍了大腿跳起来道:“你姑奶奶我如今作的正是这保媒拉纤的行当,京中不知多少黄花大闺女,皆是我保的媒拉的线。”

    她瞧贞媛羞红了脸扭头望着一边,无论身段脸面,皆是上等的上等。满脸喜气道:“这一京城中,上到那尚书府的老爷,下到应天府的衙役,那里有未婚的少年郎,我皆是盘的门户清清,此事但请包在我身上。”

    苏氏也是大喜道:“如此就有劳于你,只是你不知,我命不好,生了一串子的姑娘,这是头一个,下面还有两个未带了来。虽说容貌不似她们姐姐,但仍是百里挑一的好相貌。”

    苏姑奶奶听了立即就掰起手指来:“许尚书家的三公子,今年年方十八,生的一副好相貌,仍未婚配。在我这里备着案正是要寻房家世清白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