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她回家种田了: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假千金她回家种田了》 110-120(第18/19页)

记错的话,董丞相这会儿应该还在禁足中吧,怎么会被景侍卫在城门处撞见?”

    董松风欲哭无泪,他也不想自己出现在这里啊。见到禁军将刺客都擒住了,知道这次行刺计划失败了,他和谨王合计了一番正准备逃跑,就被那个脸黑的侍卫给抓住了。眼下到了这里,他还有什么不明白,一切都在小皇帝的掌握之中。

    董松风面色煞白,如果不是见识过他的手段,他还真会以为这只是君主对臣子的一句单纯询问。他身旁的*齐世子此刻更是面如死灰的瘫坐在地上。

    见董松风吓得说不出来话,晏瑜又将视线转向他旁边的谨王。他一边转着手上的扳指,一边故作随意的开口。

    “还有谨王,朕并没有下旨召你回京,你就不怕朕给你个擅离职守之罪?”

    谨王神色一紧,低头道:“回禀圣上,千秋节快到了,臣不过是想回京给您和皇后娘娘庆贺而已。”

    一旁得赵明笙惊讶的眨了眨眼,谨王这话说得漂亮,这是在给圣上挖坑啊。

    若他真是为了贺寿而来,圣上却要执意为此怪罪于他,虽合乎法理,倒失了情理。

    若不是眼下还在审讯,赵明笙倒想为他鼓两下掌。

    晏琢在一旁冷笑一声,谨王不愧是老狐狸,谎话张口就来,眼都不眨。

    而他身旁的齐世子相比就差远了,此刻只知道瘫倒在地瑟瑟发抖。

    啪的一声。

    一块铜制的令牌被扔到谨王的面前。

    “这就是你给朕送的大礼吗?”晏瑜眯着眼,语气冰冷。

    令牌是从刺客身上搜出来的,铁证如山,他倒想看看这个老狐狸还会如何狡辩。

    “前几日臣不慎丢失了这块令牌,看来是被贼人偷了去,故意栽赃陷害给我们。”

    谨王佯装镇定,只是袖中微微颤抖的手暴露了他此刻的强装。

    “哦?是吗?”晏瑜身体微微前倾,他盯着谨王的眼睛,像是相信了他的说辞一般,笑道:“那是朕错怪谨王了?”

    齐尚一听事情可能会有转机,立马来了精神,咋咋呼呼开来。

    “没错!一定是有人想要陷害我们父子!圣上可要替我们做主啊!”

    那日齐尚听信了赵明珠的话,转头就把珩王可能会在兖州染病身亡的消息告诉了父亲。珩王是圣上的左膀右臂,他要是一死,他们父子俩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也就没有了。

    父子俩一合计,暗中串通董丞相开始了谋划,就等着晏琢病逝的消息传来,他们就起兵造反。

    可坐等右等就是不见珩王染病身亡的消息,反而是兖州疫症得到控制的好消息不断传来,甚至到最后有传言说兖州的疫症都已经消除了,再过几日晏琢的人马就要返回京城了。

    气的谨王一连好几天都没睡好觉,对齐尚也没个好脸色。齐尚自知给错了情报,自然不敢再去触其霉头,转而将怒火都撒到了赵明珠的身上,一连好几天,连她的院子都不曾踏入过。

    生气归生气,可谨王又不愿意就此罢休,他现在可是骑虎难下。谋划了这么久,眼看鸭子都要入锅煮了,如果就此收手,到时候损失的可不止一星半点儿。

    恰逢此时,谨王安插在宫内的眼线传来消息,皇帝计划在赈灾队伍回京之时亲自去城门迎接,甚至随行之人只打算带几个护卫和太监,守卫十分松懈,是个动手的绝佳机会。

    此事对于谨王来说,是最后的选择,野心勃勃的他如何能放过这个机会。就连失了圣心,还咋禁足的董松风也难免心动。谨王又趁机对他许诺下诸多的好处。他难抵诱惑,便咬牙答应了,冒着诛九族的危险与之合谋。

    三人合计后,一拍即合,动手!

    然后就有了今天的事。

    齐尚正想趁此机会说点好话,好让圣上放过他。可下一秒,他就感觉有一道凌厉无比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好像要把他扎个窟窿。齐尚抬头看去,皇座之上的人嘴边依旧蓄着笑意,可那抹笑容却让他感觉如临深渊。

    “那京西城外的五千兵马也是朕错怪你了?”

    谨王猛然抬头。

    圣上怎么会知道他暗藏在西城外的兵马!

    说来也巧,黄富仁因思念家中女儿从兖州先行一步,归京时在西城外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踪迹,便立即上报给了晏琢。

    有提前做好谋划,此刻那五千兵马已经被制服。

    “你的这份大礼,朕收下了。”

    皇帝小儿脸上的笑容在谨王看来何其讽刺,他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没站稳。那西城外的五千兵马,是他最后的底牌了!他本来打算着,若刺杀计划成了,那五千兵马就会随着他一声令下攻入皇城,助他夺得皇位。若刺杀计划不成,凭借这五千兵马他也可以顺利逃出京城,回到他的封地自拥为王,等待来日东山再起。

    可如今他还没来得及逃出城,就被抓了回来。

    他总算反应过来,恐怕从一开始就是皇帝的圈套,那些所为“可靠的消息”,应该也是皇帝有意放出来的,为的就是诱他出手。

    “这些都是你设下的圈套!你诈我?!”谨王愤怒地挣扎起来,对眼前这样一个结局并不甘心。

    晏瑜眯了眯眼,笑的像个狐狸:“兵不厌诈。”

    “你若不是心怀异端,又怎会落入我的圈套?”

    谨王怒视了他许久,终究败下阵来。

    他自以为给皇帝挖了个坑,最后跳进去的却是自己,谨王面色灰败的瘫软在地上。

    晏瑜冷声道:“传朕旨意,谨王父子意图谋逆,羁押至大理寺,听从审问,女眷禁足于羁侯祠听候发落。至于那些参与谋逆的士兵,放弃抵抗者从轻处置、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侍卫带走了谨王父子,晏瑜将目光转向了董松风。

    “圣、圣上,老臣只是一时糊涂啊!”董松风哆哆嗦嗦道,见谨王也没有再翻身的余地,便迫不及待地把所有罪责都推了过去,“这些都是谨王的主意,都是他逼迫我的!”

    他自知这是诛九族的大罪,哭丧着一张脸,寄希于皇帝能对他网开一面。

    晏瑜盯着他,面无表情道:“董丞相,难道还要朕来提醒你曾经做过什么吗?”

    “二十年前,你因为一己私欲,构陷当时的苏丞相,害的他家满门抄斩。官场沉浮这么多年,你造下的类似罪孽还少吗?”

    董松风噤了声,他没想到皇上竟然什么都知道。但就算是他做的又怎样,仅凭这几句话,若是没有切实的证据,也无法将他定罪。

    打定主意的他,一口否认。

    “老臣冤枉,苏丞相的事与我无关啊,老臣怎不知自己何时构陷与他了?”

    晏瑜在心底冷笑,好一个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死心。

    他道:“宣崔堪进来。”

    在殿外等候多时的崔堪,立马一掀衣袍,走了进来。

    原本崔堪此时应该是在大理寺听候审讯的,是晏琢上书将他先行保出来,又将调查苏丞相当年一事真相的任务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