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假千金她回家种田了》 120-130(第4/17页)
倦之态。
“珩王府和崔府不顺路,不用送我了,我自己骑马走。”
现在知道不顺路了??
早干嘛去了啊你。
还没等崔岑吐槽完,晏琢一扬马鞭,扬长而去。
“啊、呸、呸!”
等吃了一嘴尘土的崔岑好不容易把沙尘吐干净,晏琢早走的没影了。
只留下一个车夫傻傻的看着他。
“看什么看!”崔岑此刻心情十分不爽,也不知道晏琢发什么疯,他大手一挥,“走,回府!”
第123章
进了侯府,赵明笙犹豫过要不要去向梁氏请安,想了下她恐怕不会想见自己,就作罢了。
赵明笙轻车熟路的来到祖母的院前,在大丫鬟的带领下来到里屋。刚走进屋内,就听见祖母身边的李妈妈正苦口婆心的劝着:“老夫人,今个这鸡丝粥炖的刚刚好,您好歹吃上一口吧。”
顾老太君闻见鸡丝粥的味,眉眼就忍不住微微皱起,“拿走吧,我这会儿不饿。”
“我闻着这鸡丝粥还挺香的啊。”赵明笙提着糕点,笑着道,“祖母若是不吃,不如赏了我吧。”
“笙丫头怎么回来了!”
赵明笙的突然出现令顾老太君十分惊喜,笑得脸上的皱纹都铺展了几分。
赵明笙挨着祖母身边坐下,亲昵的挽住她的手臂,道:“不是祖母说的,让我常回来看看。怎么我一回来就看见祖母又不好好吃饭,您不是最爱吃小厨房的鸡丝粥了吗?”
李妈妈看见赵明笙也很是高兴,还来不及将手中的碗放下就忙不迭道:“唉,可不是嘛,老夫人午睡醒那会儿说晚上想喝粥,小厨房就连忙准备上了,仔细炜了一下午这才刚出锅。这会儿怎么又不想吃了,五娘子快帮着劝劝吧。”
赵明笙从李妈妈手中接过粥碗,温热的刚刚好。
每一粒米都炖的软而不烂,保持着晶莹剔透的模样,腌制过的鸡胸肉同切好的白萝卜片一同在高汤中蒸熟,再均匀的切成细丝,堆叠在白粥之上。莹白的米粥搭配上如线丝一般的鸡丝,最后再点缀上翠绿的葱花,看上去很有食欲,闻上去还有鸡汤的鲜香,这还是她在祖母院子里时同小厨房的厨娘一同研究出来的做法。
鸡丝粥没有问题,那问题就出在祖母这了。
“祖母可是又胃口不佳了。”见祖母没说话,赵明笙便知道自己猜对了。“还有哪里不舒服吗?孙女给您把个脉看看。”
“你瞧,笙丫头现在出息了,都会给人把脉了。”顾老太君同李妈妈打趣道。
顾老太君原本还担心着,虽然给了笙丫头足够后半辈子花销的银钱,但她能不能守住这笔钱财不挥霍,是谁都没办法预料的事。如今见到笙丫头能有一技之长傍身,还能折腾出那些效果奇佳的药丸,顾老太君心里很是欣慰。
把完脉,赵明笙的眉头松快了一些。祖母身子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上次病后还是有些虚,胃口也难免会受影响。
赵明笙重新端起鸡丝粥,诱惑道:“这么香的鸡丝粥,祖母确定不要尝一尝吗?”
顾老太君连连摆手。
“午睡醒那会儿想吃,这会儿嘴里没味又不想吃了。”
老了老了,倒是越活越像个小孩了。
见祖母是真的不想用鸡丝粥,赵明笙将带回来的糕点拿了出来。
“那这些糕点呢?”
解开油纸包的瞬间,栗子糕的香气顿时弥漫了整个厢房,让人心甜意洽。
纵使嗅觉有些退化了的顾老太君也被这股香气所吸引,有些怀念道:“是东街上那家点心铺子的板栗糕吧,自从你离开侯府后我也好久没吃过了,快拿一个我尝尝。”
见顾老太君主动要吃,一旁的李妈妈连忙命人布置上了。
说来赵明笙曾经也和小厨房一起研究过这栗子糕的做法。要将板栗剥壳取栗,清水淘洗后上锅蒸至熟烂,用石杵捣成栗子泥,拌入炒香的瓜子仁,再淋上两勺蜂蜜,搅拌均匀后栗子糕的内馅就做好了。再选取上好的糯米磨成粉,滚水烫熟后揉成面饼做成外皮。
步骤是对的,可就是怎么也做不出来外面糕点铺子那味,索性还是买来吃,花不了几个银钱还图个方便省事。
赵明笙恰时地递上,“光吃糕点有些干噎,配上这鸡丝粥岂不是正好?”
“哟,在这等着我呢?你个小机灵鬼。”顾老太君嘴上笑骂着,手上却乖乖端起了那碗鸡丝粥,确实光吃糕点有些干,配上这鸡丝粥刚刚好。
不用老夫人吩咐,李妈妈就连忙差人去小厨房又做了一碗鸡丝粥来,亲自端至赵明笙的跟前,笑道:“还是五娘子您有办法。”
赵明笙也冲她一笑:“多谢李妈妈,小厨房这碗鸡丝粥我可是想了很久了。”
“你听听,原来是想吃粥了这才想起回来看看我。”顾老太君打趣道。
“哪能啊!”赵明笙连忙哄道:“祖母您放心,等过段时间我一定天天都来看您。”
赵明笙心里盘算着,是该在京中买个院子了,在京郊大批量种植药材的事,她少不了得在这边盯着。明年开春就是会试了,过几日哥哥那边也该准备进京备考了。
她将自己的想法同祖母一说。
顾老太君起初还有些不乐意。
“买什么院子,偌大的侯府难不成还没你个小丫头住的地方了?再说你之前的院子不还在呢,另买院子做什么。”
赵明笙解释道:“我一个人住倒是不打紧,但是我家哥哥过段时间要来京中参加会试,总归是要有个住处的,他毕竟是外男,住到侯府里也不太妥当。”
顾老太君微微一愣,赵家这些小辈中,除了大房家的长子还算争气,大前年考上了举人,替家族争了一回光,其他小辈中到了二十五六连个秀才都考不中的比比皆是,说出来都觉得丢人。
没想到笙丫头那哥哥倒是如此争气,年纪轻轻便考中了举人。
考中举人后便已经有资格做官,继续往上考,通过会试那便是进士。对于大多数寒门子弟来说,趁早担任教县丞、主薄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也有那不甘心止步于此的,就会选择继续参加会试,但那是多少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的地步。
“能走到会试这一步不容易,确实该提前来京中熟悉熟悉环境。”顾老太君点点头道。
先不说能不能考上,这份拼劲还是值得肯定的。
“正是呢。”
赵明笙咽下最后一口粥,道:“我想着就在侯府周边盘下个院子,让哥哥先过来适应适应,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也不枉费这寒窗苦读十几载。我也想离祖母近一些,好天天到您这来讨粥喝,到时候您别嫌我吃的多才好!”
“好好好。”顾老太君一听她打算将院子买在侯府周围,顿时喜笑颜开,“李妈妈,你明天就带人去周围打听打听,看有哪家想要卖院子的。”
“哟!听说笙丫头回来了。”
正说着,一道有些尖细的女声自身后响起,赵明笙回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