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22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220-240(第7/25页)

,正是要两不相扰才好。”

    晴雯奇道:“既然不是你哥嫂,又是哪个?”

    鸳鸯笑道:“当年一口一个来顺二哥,如今一朝发达了,难道竟忘了他家不成?”

    晴雯一愣,笑道:“你又胡说,我哪里敢忘了他家。只是我想着,既是当陪房去了侯府,凡事必要按了侯府的规矩来。我和他本是兄妹相称,到时候岂不尴尬?”

    鸳鸯道:“一码归一码。便是你我之间,也是一样的。虽咱们从前交情好,但如今既成了你的丫鬟,我心中自是拿你当主子看待的,只不过无人之时,稍稍肆意些罢了。茜雪家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前如何,那只是从前,如今他们既然要投奔你,自然当依了主子下人之间的规矩。”

    晴雯低头又想了一回,摇头道:“我听说他家这回也放出去了,他家里颇殷实富足,并不愁于此,难道好容易得了自由身,竟想着重新当下人吗?此事只怕不妥。”

    鸳鸯见她语意松动,忙道:“你有所不知。如今京城之中,那寻常百姓,若不依附显贵之家,其实也颇艰难。故而许多平民之家不惜卖身为奴,投到高门之家去,并非为了那些卖身钱和月钱,实则想受人庇护罢了。茜雪家里也是一样的道理。她家几世为奴,偏生人又最老实不过,此时乍得自由之身,其实无措得很。因打听得你这里尚缺陪房,就再三托了我过来说好话。”

    晴雯听鸳鸯这一席话,感慨不已,沉默良久,方点头道:“既是如此,我禀明老太太便是。他们一家人都是极好的,若果真如你所说,便请进来当个陪房,我这边也多个膀臂。”

    麝月和惠香从外头抬着热水进来,见晴雯和鸳鸯正在屋里商议,忙站在门口候着,再不敢动了。

    麝月从前虽沉默寡言,但以藏拙居多,内心笃定得很,自以为单论心智,并不比平鸳之流逊色多少。直到见鸳鸯三言两语打发了赖大家的,才知道鸳鸯见识之高,远在自己之上。她论容貌女红远不如晴雯,论见识口才亦不如鸳鸯,从此才心服口服,处处惟鸳鸯马首是瞻,再不敢起争驰之意。

    这般又过了几日,晴雯的嫁衣已是绣得差不多了,忠顺王妃陪着老太妃娘娘的执事宫女过来检视了一回,见这针法,也只有满口赞叹的份儿。那交由外头赶制的冠帽鞋袜、木器盆景等物,也渐渐齐全,一样一样收在雕花红木嫁妆箱子里,垒在后院,堆积如山。

    这日贾母唤了黛玉、晴雯到跟前,正在说些家常,外头突然有婆子过来报说,大明宫掌宫太监戴权要来了,又说要预备香案接旨。

    一家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何故,也只得慌里慌张准备起来。

    惠香年纪尚小,小丫鬟出身,是新近才提拔上来的,不曾见过这等大场面,忍不住问麝月道:“这是怎么了?难道晴雯姑娘嫁入侯府之事,又有甚么变故不成?”

    “闭嘴!这里哪有你胡言乱语的份儿!”鸳鸯听见,厉声喝道,其实心中也有些慌张,暗忖给晴雯指婚的旨意是老太妃娘娘亲自下的,如今婚期近在眼前,宫中都来人检视过几遍了,又怎会有变化?

    阖家人都不免心事重重,又不好在明面上说,只得强颜欢笑,拿别事开解。

    一时宝玉也得了风声,骑着马从外头赶回来了。黛玉此时早命人备好了香案,两人相顾而视,面上皆有疑惑之色。宝玉趁人不备,凑到黛玉耳边道:“莫要慌张。咱们已是认下这个女儿了,便是婚事有了甚么变化,咱们也必得寻个好人家再嫁她,不过迟些时日罢了。”两人主意已定,倒没有先前那么慌乱了。

    第226章 荐医

    不知道过了多久, 戴权才坐着八人抬的大轿,打伞鸣锣,晃悠悠地绕过宁荣街, 径直到了贾母的居处。贾母此时早已换了朝贺时候的内命妇衣裳, 按品大妆, 贾宝玉和林黛玉站在贾母两侧搀扶着, 晴雯居于后排,四人一同跪接了圣旨。

    这回的旨意却是太上皇所出,大意是将晴雯夸了一通, 又说上次入宫, 老太妃娘娘与晴雯颇为投缘,唤晴雯入宫侍奉, 将来婚事便由宫中主办发嫁等等。

    贾母见多识广, 早知道那圣旨皆是如此,除却溢美之词外,便是满篇胡言乱语, 只怕这番长篇大论, 只有晴雯婚事由宫中发嫁之事是真的,这却是天大的喜事,不由得喜气洋洋,忙吩咐与戴权看座奉茶。

    戴权为大明宫掌宫太监, 深得太上皇信赖, 一向眼高于顶, 但一则贾母面子大, 二则要给顺义侯面子, 故而客客气气坐下,向贾母说了许多恭维话, 道:“晴雯姑娘这一去,日后自是贵不可言。老太君实是福分不浅啊。”

    贾母喜盈于腮,道:“原想着倾我所有,必要办得丰丰足足,不想还要劳烦朝廷出面,实在是惭愧……”

    戴权忙道:“这是许多人家求都求不来的大喜事呢。也是老太君家风严谨,会教养女孩儿,老太妃娘娘一见晴雯姑娘,便欢喜上了,整日里在太上皇面前夸口。太上皇听说老太君挪出府里住,只怕多有不便,这才给了这道恩典,要晴雯姑娘风风光光出嫁,日后还不定如何大富大贵呢。”

    他们在这边喝茶说话时,早有宫中派来的执事宫女到了后院,催着晴雯梳洗,打扮一新后,恭请她上了大轿,又收拾了一个包袱,命鸳鸯、麝月、惠香等人在后面跟着。又有许多太监来往于后院,将贾家准备好的那些嫁妆一一搬入车子里。诸事停当之后,戴权方向贾母拱一拱手,率领着车队浩浩荡荡而去。

    贾母立在仪门处,心中一块大石才算放下来,长出了一口气,只觉得心事又了却一见,吩咐林黛玉道:“晴雯走得急,陪房和田屋地契尚未带了去,你收拾收拾,只怕过几天便有人来取。”

    林黛玉答应一声,见四下无人,突然向贾母低声说道:“昨日我去太太处请安,遇到三妹妹,我见她言语里那意思,是想搬出来,跟着老太太过呢。”

    贾母一怔,哭笑不得道:“这是怎么了?刚打发走一个曾孙女,又要搬进来一个孙女不成?我这里地方小,不比那府里,地方敞亮,园子也大,她住在秋爽斋好好的,又有嫡母和亲妈照应,搬出来做甚?”

    林黛玉禀道:“听说还是先些时候她命人缩减大观园开支引发的祸端。因她说园子里许多花草诸物皆可卖钱,教园子里的下人们各自揽了一桩活,又裁了许多相应的开支,这样一年本来也可省几百两银子的用度,本是德政。谁知府里积弊已深,根盘交错,这么一改,倒闹出许多事情来。那日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儿子进了园子去嬉戏,同小戏子们玩耍,不合吃了园中几个果子,竟被那些看果子的妈妈们骂得狗血淋头。周瑞的儿子倒也罢了,悄悄的没吭声,周瑞家的却只觉扫了颜面,暗中告了三妹妹一状,太太知道后,也嗔着三妹妹一味钻到钱眼子里去了,这般胡闹,有失公侯之家的体统。那起子被三妹妹镇压过的刁钻婆子媳妇们也趁机说了许多话,太太信以为真,难免又责怪三妹妹。这样几次三番,三妹妹只怕是心冷了。昨个见我时候,特意拉着我说了好一阵子的话,只求我打听打听,可否搬到老太太这边来。”

    贾母闻言不免叹息。她是个明理的老太太,养育几个孙女多年,自然知道这些孙女之中,探春是最精明强干的那个。“三丫头倒是个有眼力见的。只可惜她嫡母、生母俱在,我却不好把她接过来养。罢了,你且替我转告她,她的意思,我已是知道了。她既有管家的才能,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