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27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270-300(第12/37页)

在她身旁, 同她两两相望,口中只说:“我自是懂你的。当初我拒绝当大老爷屋里人时,也是这般为难。但咱们这些人, 生来如此, 若是做那违背心愿之事,却是生不如死了。将来若果真有个甚么事, 我总是陪在你身边的……”

    一语未落, 忽然外头小丫鬟说:“咏荷姑姑来了。”

    鸳鸯忙同晴雯交换了一个眼色。因咏荷姑姑是宫中的人,平日里鸳鸯她们也只好把咏荷捧起来,月钱和赏赐份例是头一份最丰厚不过的, 平日却不干甚么活, 只图一个耳根清净。

    不想因陪着宁玉郡主进香的缘故,晴雯特地请了咏荷姑姑这个熟知宫中规矩的伺候着,以示公正,谁知竟被咏荷撞见她和宁珏之事。虽咏荷早早走开, 但以她平素之通透, 只怕已尽知来龙去脉, 却是不好再糊弄了。

    只见咏荷从外面走了进来, 规规矩矩行礼请安, 眼睛平平看过去,便如回平常小事那般禀道:“徐文轩徐大人说有要紧事要求见夫人。我已是擅自做主教他从后门进来了。”

    晴雯闻言, 大吃一惊,又看了鸳鸯一眼。鸳鸯忙笑着开口道:“姑姑这话差了。徐大人是朝廷命官,却是官客,咱们夫人若无侯爷偕同,只好见堂客和亲戚,如何竟将徐大人引入内宅?”

    咏荷答道:“事不得已而从权。徐大人此来,只是做信使罢了,并不是为他自己。如今夫人坐卧难安,不正是为了这个消息吗?我观夫人平素行事,一向是重心不重礼的,又何必拘泥一时?”

    晴雯一惊,问道:“你说我在等消息?”

    咏荷答道:“夫人在等世子爷的消息。”

    晴雯听了这话,无从抵赖,反倒坦然下来,吩咐道:“你说得不错。既是如此,且容我梳妆一番。你在前头带路。”

    她这日躺在床上,自然发髻松散,此刻却郑重其事打扮起来。她心知那忠顺王世子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又善指鹿为马、信口雌黄等术,想来既是开罪了他,必然再不能幸免,此时此刻便严妆以待宣判。

    不多时收拾停当,咏荷在前头引路,鸳鸯扶着晴雯在后头跟着,竟来到一处水榭旁。只见此处地势颇开阔,一池碧水之中荷叶虽有些枯败,却犹有碧色,一阵风吹来,风清气朗,惬意之至。

    徐文轩便立在那水榭前头,九曲浮桥之上。见咏荷引了晴雯过来,也不迟疑,只躬身行了一礼,向晴雯道:“世子爷昨日在外头吃酒。他老人家不善这个,量浅,竟有几分醉了。醒过来时候追忆昨日之事,说是依稀撞见了夫人。惟恐说了甚么冲撞夫人的话,特遣下官过来,请夫人恕他言语无状之罪。”

    晴雯听了这话,先前那些烦恼忧虑立时如云烟般消散了。若非万不得已,她也不想忤逆宁珏这等位高权重、前途无量的龙子凤孙,她虽已做好了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主意,但若能化干戈为玉帛,两全其美,自是最好的。

    “烦请徐大人转告世子爷,我是个没甚么见识又胆小怕事的俗人。若说了甚么失礼的话,还请世子爷包涵。”晴雯忙向徐文轩回礼,眉宇之中的烦恼不安一扫而空,言语里都多了几分欢快。

    远处穆平遥遥看着两人一问一答,不过片刻工夫便分开离去,心中有数不清的疑问,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来顺在一旁安慰道:“夫人向来行事,最是光风霁月不过。如今便纵是同徐大人会面,也在如此地势开阔之所,且带了鸳鸯姑娘来,可见这里头没有甚么情弊。”

    穆平也道:“这些日子徐文轩实是帮她出谋划策,出了许多力。如今贾家正在危难之时,果真有甚么机密的要紧事,他们不方便当我面说,也是有的。”

    虽是这般竭力安慰自己,但到了晚上用饭的时候,穆平见晴雯愁容尽去的样子,还是不由得五味杂陈,突然间没头没脑向她说道:“朝廷正在张罗着修撰前朝史书呢。徐文轩素有才子之名,虽在翰林院资历尚浅,却经忠顺王世子推荐,亦在修史者之列。这是莫大的殊荣。据说那徐门牛氏听了这个消息,欢喜得不得了,又做主说要替他纳妾,将徐文轩的一个外室带回家过明路了,你可有听说?”

    晴雯此时正在庆幸间,哪里顾得上旁人的事,心不在焉应了一声道:“牛家虽未曾抄家,也连遭朝廷驳斥,将家中之物尽数献出,又主动乞求去爵。徐家却是攀上了忠顺王府,一路蒸蒸日上。牛氏如此作为,倒是个能屈能伸的,难为她了。”

    穆平听她言语,却不似对徐文轩上心的样子,心中才松了一口气,问道:“你身子可是大好了?后日东安郡王世子生日,咱们也当过去的。”

    晴雯答道:“本来便不过是小恙。如今歇息一日,已是尽好了。东安郡王府一向排场大,我早已打点好了礼物,必然不辱没人的。”

    又过了两日,果然东安郡王世子过生日,京城中那些勋爵门户与诗礼翰墨之族,皆来了许多人贺喜,把偌大的一个东安郡王府门前围得水泄不通。

    因宁玉郡主不惯张罗,东安郡王妃一个人忙不过来,晴雯也只得在旁帮着张罗着。一时间东安郡王妃又吩咐道:“这会子那几个说书女先生只怕要到了。你且去问问班主,看她们说哪一回书。再者便是吩咐咱们家那几个小戏子,不准穿戏服化戏妆,也不须甚么音乐,只在那里清唱助兴,考较他们的功底。”

    晴雯知道自老太妃娘娘薨了之后,京城中许多高门显第都借机遣散了戏班。一来是戏班费用大,等闲人家支撑着吃力,拿老太妃娘娘的丧事当说辞,自是极有面子的。二来也是惟恐谏官拿不守国丧之礼说事,小题大做。

    惟东安郡王府巍然不动。他们府上暗暗开着钱庄,正是日进斗金的生意,根本不发愁养戏子的费用大。此外东安郡王府先是认穆平当义子,后又娶了宁玉郡主进门,太上皇老人家和圣上对东安郡王府都是极满意的,纵然平日有甚么不周到的地方,也只会一笑置之,便没有那愣头青谏官敢拿脑袋碰石头,说东安郡王府的不是。

    晴雯听了这话,忙答应一声,自去忙碌,忽然又有宁玉的小丫鬟过来报说宁玉郡主不见了。晴雯正忙得不可开交,还要听小丫鬟战战兢兢说道:“奴婢和几位姐姐们一起跟着伺候郡主,半路上郡主突然说平日用的手炉忘在家里了,教奴婢回去拿,奴婢忙回去拿了,等回来时,却不见郡主身影。几个姐姐都说偏这日起风了,郡主因衣裳穿得单薄,不耐寒冷,又等不及,自个儿回来拿手炉了,只是我却未曾瞧见。”

    宁玉郡主的奶妈曾嬷嬷却在一旁说:“横竖都在自己家里,又是甚么大事。郡主或是贪看哪处的风景,一时忘了时间也未可知。咱们这院子大得很,今日里里外外都忙着,哪里有许多人手去寻郡主。等她淘气够了,也便出来了。”

    先前那小丫鬟却“哇”的一声,哭出声来,道:“可是几个姐姐都说是奴婢的过错。若是郡主有个甚么三长两短,又该如何是好。”

    晴雯听了她们这般说,便知道这个小丫鬟必是受到排挤了,她对此经验丰富,知道曾嬷嬷所言甚是,不必为宁玉下落担心,那几个大丫鬟们只是拿言语恐吓小丫鬟的,便笑着安抚道:“这也不算甚么。你且先家去。郡主只怕过会子便出来了呢。”

    那小丫鬟听了,将信将疑,却不敢当面质疑晴雯,只得哭丧着脸去了。

    这边晴雯继续忙着应酬。因前头说小戏子们常用的点戏本落在后头花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