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27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270-300(第16/37页)


    晴雯被宁玉那声“好嫂子”惊得魂飞魄散,迷迷糊糊被宁玉拉着走,直转过了两道宫门,方悟出宁玉是以东安郡王府的辈分来定。只是宁玉平时喜欢直呼她名字,故而一时反应不过来。

    晴雯昏昏沉沉中想着:“难道穆平的年龄比东安郡王世子来得大吗?”

    一时进了皇太后宫里,却见许多人围着皇太后娘娘说话,皇后、忠顺亲王妃、东安郡王妃俱在。皇后娘娘见晴雯来了,笑着招呼道:“你这孩子也太过老实。因外头那些人太过吵闹,心思也杂,本宫才吩咐说教她们在那边殿里候着。你是咱们家自己人,平日可自由出入的,自是不在此限。偏你在那里傻坐着,你婆婆都过来了,你都不知道跟过来。”

    晴雯受宠若惊,忙讪讪解释说,从前未曾见过这等大场面,难免犯了糊涂。众人听了这话,不由得都笑了起来。

    笑声里皇后娘娘又道:“你这孩子果真是个实诚的。怪不得本宫一看你便觉得喜欢。母后更是对你赞不绝口。往后却要时常来宫里走动着,陪母后和本宫说说话才好。”

    晴雯悄悄看皇太后面上神色,却不见甚么哀伤悲戚,想是太上皇年事已高,早料着有这么一天,故而只做平常论。又或者是心知太上皇一派大势已去,往后却要看儿子儿媳的脸色过活,自然不肯做出不合时宜之举。

    想到这里,晴雯只觉得一股悲凉之意油然而生,但面上自是不好显现,只好附和皇后娘娘的话,向皇太后说了几句好听的话。皇太后娘娘只管神色淡淡的,看不出息怒。

    晴雯在这里暗暗为贾府、为穆平和自己前途命运担心,胡乱想些心事,谁知这些极尊贵之人商议之事早翻篇了。宁玉郡主在那里言笑晏晏说如何为宁珏指婚,忠顺王妃和皇后娘娘商议着是先定了正妃,还是连侧妃一起纳了,皇太后却道:“不妨再过几日。等到宁珏开府了,再定下这事不迟。”

    众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间,外头有太监过来报说:“世子爷来了。”朝廷里那些亲王郡王虽多,但是这般熟稔的语气,除却忠顺王世子宁珏之外,再没旁的人了。

    皇后娘娘一脸惊喜,皇太后娘娘亦吩咐道:“此处更无外人。宣他进来。”

    只晴雯一人心中七上八下:先前在天齐庙中,她已是将宁珏得罪了个彻底。其后虽宁珏遣了徐文轩传讯,又是道歉又是赔礼,说甚么深悔失礼,只盼着此事翻篇,仍旧如先前般相待。但晴雯自此之后便再未见宁珏,心中自是放心不下。

    不过转瞬的工夫,只听见脚步声响,那宁珏已是三步两步进了殿来,忙着向皇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请安。

    晴雯抬眼看去,只见宁珏这日头戴洁白簪缨束发银冠,身上穿着石青嵌宝五爪金龙缂丝蟒袍,围着碧玉宝带,越发显得面如冠玉,英气勃勃。

    晴雯忙向宁珏行礼请安,宁珏仿佛没看见一般,笑着向皇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嘘寒问暖,又忙着同东安郡王妃搭话,不知道晾了晴雯多久时候,才仿佛刚刚一眼瞧见了她似的,略略一点头,道:“顺义侯夫人何必这般客气。”随即将目光移了过去。

    晴雯心中更加忐忑起来,惟恐在这节骨眼上得罪了他。故而言行间更加注意,竭力示好,一派毕恭毕敬的模样,但不知道怎么的,那宁珏就是有能耐不拿正眼看她。

    到了后来还是宁玉郡主看不过,在那里为晴雯说话道:“今个儿这是怎么了?前头事情皆商议妥当,想来当是事事顺心才是,你如今不拿正眼看人,却又是为了甚么?你不念在人家夫妇尽心竭力替咱们筹办食盒的份儿上,也该看在侯夫人从前替你补褂子的份儿上。如今你是举足轻重的人,说出话来整个京城亦要抖几抖,如今竟这般模样,岂不是教人心中惶恐?”

    宁珏这才转头看了晴雯一眼,向宁玉郡主笑道:“这话却是错怪我了。男女七岁不同席,这些伦理纲常自该时常镌刻于心的。若说我不拿正眼看人,却是过了。”

    皇太后听了宁玉的话,忙问道:“顺义侯夫人甚么时候替宁珏补过褂子?哀家怎地不知道?”

    忠顺王妃忙笑着回道:“是从前的事了。因王爷的一件褂子破了,满京城竟无人能补,不得已才请了这孩子过来帮忙。偏宁珏误会,当她是绣娘,幸得她未曾真个计较,不然的话,岂不是失礼?”

    皇太后听了,点头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事。这却是你寻对人了。这孩子的女红之技,哀家是见识过的,不比宫里的能工巧匠差的。”又道:“如今宁珏亦是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了。哀家早在留意这些事,如今为宁珏寻了几名极出色的女子,一个个皆是才貌双全,德行出众的,往后宁珏的褂子破了,便不必教旁人补了。”

    第284章 暗流

    皇后娘娘听了这话, 附和着说道:“正是这个道理。说起那才貌双全、德行出众之人,本宫娘家倒有一个侄孙女,生得花朵一般的, 年纪也相配, 最妙是有一手好女红, 想来必然合宁珏的意。”

    皇太后摇头道:“咱们皇家婚配, 合意不合意倒在其次了。何况宁珏深得皇上看重,自是要为他细细择了正妃侧妃才是。”

    东安郡王妃和晴雯等人听了这话,都知道皇后和皇太后为了宁珏婚配之事互相角力, 彼此不肯容让。她们这些人哪敢在这时候说话, 都只管坐在那里默不作声,连宁玉郡主一贯娇纵惯了的人, 这时候都一言不发。

    忠顺王妃见状, 她身为宁珏的母妃,这时候却是不好装聋作哑的,也只得硬着头皮开口打圆场。若论她本心, 眼看着皇太后已是无根之木, 皇后娘娘却是如日中天,自然想着顺应皇后娘娘的心意的,只是朝廷以孝治国,她也不好直斥皇太后之非, 心中寻思了一回, 已有计较, 开口道:“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所言极是。宁珏这孩子眼光又高, 人又倔强, 幸亏有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为他做主,必然会为他择一个好的。既然几位贵女皆是才德兼备, 擅长针线,臣妾斗胆请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做主,请了几位贵女来官中看看才好,再取了那几位贵女日常所做针线过来,岂不是一目了然?”

    宁珏亦知道忠顺王妃心意,不等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作答,已是抢先叩拜谢恩,又道:“从前东平郡王兴办甚么饕餮宴,遂成一时佳话,天下厨子无不跃跃欲试,堪称风流盛事。如今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做主办乞巧宴,想来不知道有多少名门贵女得以脱颖而出了。”

    皇后娘娘听了这话,笑着摇头道:“如今眼看着都是要娶正妃的人了,还是这般淘气!”又问皇太后道:“母后以为如何?”

    皇太后此情此景,正是孤掌难鸣,也只得勉强应允。

    忠顺王妃又在那里说道:“如今自是停灵、请灵之事为重。虽说大行太上皇老人家在天之灵必然也盼着宁珏早日娶妻生子,但总要等着孝期过了,再定下此事不迟。”

    皇后娘娘听了这话,正在那里沉吟,宁玉郡主先抢先说道:“若依古礼,庶民须得守孝二十七个月。但朝中天子自可以日代年,守上二十七天便是。不然的话,若果真守二十七个月,岂不是误尽大事?”

    忠顺王妃忙斥责宁玉郡主道:“大胆!这里岂有你说话的份儿?我朝以孝治天下,你在那里胡言乱语说些甚么?”

    皇太后叹了口气道:“宁玉又不曾说错甚么。以日代年亦是正理。咱们自是当以国事为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