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离婚六年后,他看不见了 [破镜重圆]》 8、第 8 章(第2/2页)
末了,覃乔淡然地补充一句:“陈董的背还是留给信任你的人吧。”
丢下这一句,她也管他怎么想,不做停留的一瘸一拐地离开这里。
直到覃乔的脚步声彻底消失,陈嘉树才缓缓张开弯曲的脊背,可无法抑制肌肉群的颤抖。
“算了,我怕摔。”
“怕”这个字音和那声不再信任的叹息,宛如一把无形的钝刃,直直从陈嘉树身上捅过去,留下荆棘般的裂口,里面血肉模糊,破败不堪。
那时候,他曾经很多次问她,“怕吗?”怕他的身体,怕他的家庭,怕他将来会成为他的拖累吗?
她无数次坚定不移的告诉他,“不怕”。
这两个字不但是他的安慰剂,还是他长达十多年的精神补给。
而今。
她也怕了。
陈嘉树站直身,环视四周,黑睫掩映下的双眼空洞的如同黑洞。
室内十多度,寒意却从头到脚,他放下盲杖朝着那最光亮的地方走去。
他知道那儿是门。
*
今早,晚间十点档栏目《企业家》的十二位组员陆陆续续来到她的办公室,摄影师老刘最后一个进来,站在她的办公桌前。
“老刘.....”覃乔知道他要说什么委婉地道,“台里今年营收压力大,台长点名要砍掉拖后腿的节目。”
该档节目创办一年,覃乔翻过此策划案,核心理念其实很扎实[记录中国商业变革中的真实面孔]无论是选题框架,还是拍摄手法、人物筛选,全都精准踩在专业媒体的标准线上。
第一期播出收视率达更是达到21%,远高于多台同类型纪录片。
然而,尝到了第一期的甜头,第二期还没开拍,招商部的电话就被打爆。
企业排着队送钱,不是要冠名,而是要“出镜权”。好好的节目最终沦为企业加长版宣传片。
西装革履的企业家大谈“成功学”,某制造业老板优雅的端着咖啡,侃侃而谈的不是生产产值、工人技能培训,而是咖啡豆的烘焙工艺、萃取技术。
网友们纷纷评论:
“不如直接看企业宣传片,至少广告更短。”
“他们演的可真辛苦,我都要哭了。”
......
昨天下午开会,广告部徐主任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收视率连续五个月低于0.3%,冠名商上个月就撤了。”
会议结束覃乔和冯主任在会议室聊了聊。
该档节目的十二位组员除了主播都是合同工,节目一撤,台里连转岗的名额都不会给。
老刘出去后,覃乔拿起桌上摁了红手印的a4纸,这帮人上有老下有小,也是苦无办法了,才挨个找人求救。
覃乔思索再三拿起手机,还是决定给顾栩打电话。
顾栩耐心听她讲完,才问:“你想“救”他们?说说你打算怎么救?”
覃乔走到窗前,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她垂首,视线落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
十二层高,她仍能一眼看到那座翻新过的公交站台,那儿站了一群人,瞭望、心焦的等待公交车的到来,曾经她也是其中之一。
她做出决定:“就按最初的策划重做一期试水,不搞招商植入,不剪漂亮空镜,老老实实拍企业家最真实的24小时。”
“想法很好,但是普通企业家已经激不起观众兴趣。而老观众呢被假大空伤透了心,新观众谁要看西装革履的老总们演戏?”
顾栩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
覃乔捻搓着道,“最近有两家新兴科技企业备受关注,新型科技是这两年的风口,我想能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
电话那头“叮”的一声,像是杯底轻嗑在桌上:“覃乔,观众要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背后的人性博弈,这些光鲜的极客形象,观众早已经审美疲劳。”
“滋滋”细微声响通过电话线传过来,顾栩像是拿着咖啡瓷勺,不急不缓地在咖啡液中转动。
“况且和你有同样想法的编导还不少,我手边这种采访片不下十部,这可不是你的水准.....”
覃乔一时语塞。
“最近自带爆点的企业家,我想你比我更清楚。或者你继续再找找新兴科技总裁,前段时间有一款还不错,播出应该能吸引一大帮迷妹,你要的话我把他联系方式发给你。”
顾栩轻笑出声,不跟她打趣了,正儿八经地讲:“人工智能是未来,但流水线才是当下,前阵子那个“拖欠工资”搜索量是“机器学习”的三十倍,观众最想看的是什么?”
观众想看的是什么?
覃乔偏不信这个邪,她一下午在电脑前查找近期有热度有爆点的企业家。
规模不能小,有一定声望,企业形象、风评良好,覃乔在纸上写写画画,最后剩下的……她将纸张叠起来放入抽屉里,明天再说。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