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亦安: 40-45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庶女亦安》 40-45(第5/11页)

心里高兴,做起散财老母来。

    陆氏含笑应了,“儿媳这就让人去放。”不止份例,还有赏钱。因尚仁成了榜眼,府里各处挂起了红绸。

    陆氏早年添置的一些产业在离京时交给婆婆,顾老夫人并未算到公中,只当是儿媳的私产。等陆氏回来一瞧,婆婆竟还单列了出来。这些本就是陆氏用公中的银子添置的产业,进项也都花在了主子们身上。

    而把这些算进公中后,银子顿时多了起来,陆氏会赚银子,自然也会花银子。不然前些日子给姑娘们裁衣裳,添份例,单凭以前公中的例银,是远远不够的。

    “到时候咱们去看兄长打马游街,如何?”亦宁兴奋道。

    殿试后还不算完,过三日还要举行传胪大典。一甲进士除唱名外,还有一项其余进士所不能拥有的“殊荣”,那就是由皇城正门骑马而出,插花披红,沿途百姓争相竞阅,这便是所谓的打马游街。

    亦安目光望向陆氏,陆氏也有几分意动。

    顾老夫人拍板,“想去看得都去,把帷帽带好了,不许在街上疯玩儿。”亦柔病还未愈,是一定去不了的。

    这件事便定下来。

    等晚间尚仁回府,亦安等姐妹兄弟都向她贺喜,尚仁依旧一脸温润,笑着还弟妹们的礼。

    白阁老这才问起殿试的细节来,尚仁便答了殿试考究的题目来。

    尚仁提到,其中一道策论是圣人特意添进去的,问的是,“治天下,以正耶,以奇耶?”白阁老听着眉心就打了一个突。

    后半句出自孙子兵法的兵势篇,白阁老虽是文臣,没有做过武职,但熟读经典,孙子兵法这样的名篇还是烂熟于心的,这分明是讲用兵的,又怎么会和治天下扯上关系?

    再说治天下,谁治天下?君治?臣治?还是君臣共治?是一君独治?还是垂拱而治?

    为臣四十年,白阁老这会子额上冷汗都要冒出来了。

    “祖父,天意究竟在何?”尚仁虽是新科进士,但这点政治敏感度还是有的。如今圣人年迈,往年殿试一概是几位主官出题,圣人只选题而已。今年却一反常态,额外亲出一题。

    至于尚仁为什么知道这是圣人出的题目,那是因为这是圣人身边的焦清亲自交到参与殿试的每个进士手中的条子。

    联想到之前夏御史请立东宫被外放出京,尚仁不觉得这是空穴来风,更像是山雨欲来前的平静。

    很显然,为官多年的白阁老也想到此事,且白阁老想得比尚仁更深一层。

    在圣人心里,养在深宫的那位殿下是正?还是在宫外的三王是正?这天下到底是正统传承,还是只要有后人继承便可?

    再往前拨,是已逝的文惠太子是正?还是尚在人世的三王是正?事后知道考题的多位老臣,无不心惊胆战。

    天威难测,圣意不可捉摸。圣人是想借这道策论,择中他认为交出满意答卷的新科进士?那尚仁是算正,还是奇呢?

    一道策论,几乎把天下所有的可能都囊括进去。

    然而要在新科进士中择人,圣人真能等到他们官居要职的时候吗?圣寿已近八旬,只怕眨眼间就是改弦更张。与其用新人,更加忠心的老臣岂不更加趁手?别的不说,京中五卫将领,俱是圣人早年提拔,满城精锐尽在手中,即使圣人垂暮,天下依旧平静。

    白阁老徐徐叹出一口气,“惟明,此事已过,不必再提。”白阁老似乎已经有了答案,又似乎没想明白。

    惟明是尚仁的字,他今年正是加冠之年,白阁老亲自为他取的字。

    “是,祖父。”尚仁恭声应是。

    太极宫中

    圣人还在看今日新科进士呈上的策论,不过神色却显寥寥。

    忽而抽出一份条目来,对身边的焦清笑道,“若是端儿还在,必是喜欢这份策论的。”先太子自理政后,便替圣人主持过几次殿试。这是三王不曾有过的待遇,也只有先太子,品评过那几届进士的文章。

    对于儿子的喜好,圣人一直记得很清楚。

    甚么时候进的学,甚么时候作出好文章,甚么时候娶的妻,圣人愈老,这些记忆反倒愈发清晰起来。

    本朝旧例,宦官不得干预朝政,可焦清似乎不受这个限制,陪着圣人一道忆起文惠太子来。

    尚仁得中榜眼后,府中是要往各处派人报喜的。于亦安而言,兄长得中自是喜事,又回到京城,而且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写许多书信,只唤小厮去传话就是。

    临到传胪大典那日,亦安姐妹几人早早就坐马车到街旁等候,不止亦安姐妹坐马车来看,道路两旁几乎都是马车和来围观一甲进士风采的百姓。

    不多时仪仗先行过场,鼓乐声起,三匹高头大马迎面而来。

    亦安姐妹几人已带好帷帽,身边有护院守卫,远远就看见自家兄长位居中间,身穿礼服,面上满是少年飞扬。

    新科状元今年二十九岁,因文章老练稳重,颇受圣人看重,殿试不出意外被点了状元。这会子正是打马游街的头名。

    新科榜眼自然是亦安兄长尚仁,是一甲进士中最年轻的,只有二十。

    而探花郎年纪二十五六,在三人中排在中间。

    说起来今年的一甲进士俱已婚配,状元公的长子已有六岁,探花郎的长女已有三岁,只有尚仁虽已定亲,却未曾完婚。

    无论是尚仁还是状元、探花,俱是一副好样貌,围观的女郎中自然有芳心暗动之人,抛了荷包去丢,不多时荷包、香袋把今科一甲进士轮流砸了个遍,都是不知道这三人已经婚配的闺中少女。能打听到消息的早就约束了自家女儿,不许凑这个热闹。旁的不说,那榜眼可是和户部侍郎家定的亲,哪个敢抢?

    尚仁三人打马游街后,又去曲池坊,与二甲、三甲进士同领闻喜宴,照例是圣人亲自主持,与宴进士深感皇恩浩荡。

    闻喜宴后,便是各级进士授官。一甲进士不必参加之后的庶吉士考试。

    状元授从六品修撰,榜眼、探花俱授正七品编修,一同入翰林院。

    领了官服,过得些日子,尚仁便要去翰林院供职。张家得了喜信,也要准备自家姑娘的嫁妆,这样一个好女婿,可不能让他跑了。

    张夫人心中十分快慰,幸好自己眼疾手快,家风又清正,这才得了亲家母的青睐,女儿这才能有一个好归宿。嫁过去便是七品孺人,等过些年女婿再往上升一升,说不得女儿也是诰命夫人了。

    而白家这边,自尚仁殿试授官之后,白阁老这才回到内阁理事,而白成文也终于去礼部就职。

    顾老夫人也和大儿媳商议办宴的事。

    “尚仁有出息,咱们也该为他贺一贺才是。”先前因为弹劾案的缘故,白家一直很低调。顾老夫人自觉亏待孙子,便想这一回给长孙补上。

    陆氏含笑回道,“娘说的是,家里也该乐一乐。”然后亦安就被叫去写帖子了。

    宴会是要下帖子请的,即使再近也要有帖子,不然就是不合礼数。

    亦安不意还是没有躲过,在书房待了一下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