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长子[重生]: 第60章 大结局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庶长子[重生]》 第60章 大结局(第1/2页)

    各地天灾的急报如同雪片般飞入汴京,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大臣们争吵不休,有的主张祭祀祈福, 有的提议加派军队□□,有的则强调开源节流、谨慎放粮, 生怕掏空国库。

    姚策等人更是隐晦地将天灾与皇帝“宠幸”北凉来客、违背礼法联系起来, 暗示这是上天的警示。

    高坐龙椅之上的谢玄晖, 听着这些或迂腐或推诿或含沙射影的言论,胸中怒火翻腾, 这恨不得把这满朝天的朝臣全都杀了了事, 可这么多年过去, 他也知道这事儿他做不得,别的不说若是阿舒知道只会厌恶于他。

    下朝后,他满腹郁气地回到寝宫,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萧望舒早已从宫人口中得知朝堂情形, 见他如此, 默默递上一杯清心去火的茶。

    谢玄晖接过, 却无心饮用,烦躁地道:

    “一群庸臣!只会空谈!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他们却只在乎自己的那点利益和所谓的‘天意’!”

    拍了拍谢玄辉的手, 萧望舒开口安抚道:

    “陛下, 天意莫测,但人事可为。当务之急,是稳住民心,救治灾民。”

    他走到案前,铺开一张中山国舆图, 指尖在上面几个重灾区划过。

    “南境大旱,当立即派遣得力干臣为钦差,开仓放粮,组织民夫掘井寻水,同时严惩趁灾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奸商。

    北地洪涝,需疏通河道,加固堤坝,迁移受灾百姓至高地,发放帐篷、药材,防止疫病发生。

    东海飓风,沿岸百姓需内迁避险,朝廷给予安置。

    西境地动,则重在搜救幸存,掩埋遗体,重建家园。”

    他条理清晰,措施具体,仿佛早已深思熟虑。

    “至于银两,国库虽不丰盈,但应对此次天灾,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此外,可号召民间富商捐输,楼家商行遍布各地,可由他们牵头,组织物资运输,效率更高。”

    谢玄晖看着他专注而沉稳的侧脸,听着他心中装着天下百姓的谋划,那股无名火渐渐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他想起前世,萧望舒便是如此,总是将百姓放在首位,甚至因此与他产生争执。他曾嫉妒,曾不满,觉得在望舒心中,那些蝼蚁般的庶民比他更重要。

    但经历了失去、寻觅、乃至差点永诀的痛苦后,他忽然想通了。

    他走到萧望舒身后,轻轻环住他的腰,将下巴抵在他肩头,声音闷闷的:

    “都依你。你想救,朕便救。”

    他顿了顿,收紧手臂,语气带着一丝后怕的恳求,“但是阿舒,这一次,你不能再离开朕,也不能再以身犯险了。

    你要答应朕,待在安全的地方,让下面的人去做。你若再有事……朕真的会疯。”

    他的话让萧望舒身体微微一僵,感受到身后之人那毫不掩饰的依赖与恐惧,心中那最后的冰封,终于彻底融化。

    他转过身,把人揽进怀里,轻轻“嗯”了一声。

    这一刻,横亘在他们之间关于“百姓与帝王孰重”的矛盾,在历经生死、失而复得后,终于达成了和解。

    谢玄晖学会了尊重与支持萧望舒的信念,而萧望舒也感受到了对方那超越占有欲的、深沉的珍视。

    政策既定,谢玄晖以铁腕推行。

    他力排众议,按照萧望舒的建议,选派了一批实干官员作为钦差,奔赴各地。

    楼关山接到萧望舒的密信,毫不犹豫,动用庞大的商业网络,源源不断地将粮食、药材、布匹等救灾物资运往灾区。

    萧望舒虽坐镇京城,却通过往来文书和密报,远程指挥协调,他的经验和智慧在救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谢玄晖则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为他扫清一切朝堂上的障碍。

    夜晚,念月阁内烛火温馨。处理完繁重的政务,两人终于有了独处的时光。之前的隔阂与挣扎烟消云散,只剩下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失而复得的珍惜。

    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

    当两唇相贴的那刻,带来了来自灵魂的震颤。

    救灾事宜按部就班的紧张进行,就在灾情稍见好转之时,国师赤华求见。

    他看起来比以往更加苍老憔悴,仿佛生命力正在急速流逝。

    “陛下,萧大人。”他声音沙哑,“各地的灾情,并非寻常天灾,而是天道对逆天改命者的惩罚。此劫因贫道强行扭转萧大人死局而起,自当由贫道来终结。”

    谢玄晖和萧望舒俱是一惊。

    “国师何出此言?可有他法?”萧望舒急问。

    赤华摇头,眼神平静而决绝:

    “唯有以施术者之魂灵血肉为祭,献于天道,方可平息其怒,换得山河无恙。请陛下即刻下令,于城郊择一高处,修建九层祭台。”

    “修建祭台?此时劳民伤财,恐引民怨!”谢玄晖蹙眉。

    “此乃唯一生路。灾情若不从根本上平息,后续死伤将远超修建祭台之耗费。”赤华语气坚定。

    萧望舒沉默片刻,看向谢玄晖,眼神交流间,已明白别无选择。

    “陛下,臣愿亲自督导,并向百姓说明缘由,尽量减少怨言。”

    祭台的修建果然引发了不小的非议。但在萧望舒的耐心解释与谢玄晖的强硬手腕下,工程还是艰难地推进着。姚策等人虽想借此攻讦,但看着逐渐平息的灾情和皇帝不容置疑的态度,终究不敢妄动。

    九九八十一日后,九层祭台巍然耸立。

    祭天那日,乌云压顶,狂风猎猎。赤华身着玄色道袍,手持拂尘,一步步踏上高台。他回首望了一眼下方的谢玄晖与萧望舒,目光深邃,带着一丝嘱托,更有一丝解脱。

    他没有念动冗长的咒文,只是静静地站在祭台中央,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片他试图改变命运的天空。

    骤然间,一道刺目的白光自他体内爆发,直冲云霄!狂风止息,乌云散尽,久违的阳光洒落大地。与此同时,各地传来急报:旱区降下甘霖,洪水平息,飓风转向,地动停止……

    白光散尽,祭台之上,已空无一人。唯有那柄拂尘,轻轻落下。

    国师赤华,以自身魂飞魄散为代价,换得了中山国的喘息之机。

    天灾平息,山河重整。经过此番共度难关,谢玄晖与萧望舒之间的感情愈发坚不可摧,朝臣们也大多见识了萧望舒安邦定国的才能与其在皇帝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反对的声音渐渐微弱。

    半年后,一个黄道吉日,中山国举行了空前盛大的立后典礼。

    谢玄晖力排众议,并未选择任何世家女子,而是以“平定天灾、匡扶社稷”之功,正式册封萧望舒为君后,地位尊崇,与帝同尊。

    典礼之上,萧望舒身着繁复华美的凤君礼服,与一身龙袍的谢玄晖携手,一步步走上高高的汉白玉阶,接受百官与万民的朝拜。

    阳光璀璨,映照着两人紧握的双手和眼中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