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来我家采访: 8、署名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下次来我家采访》 8、署名(第1/2页)

    简昕回去就理了理思路,饶是卓一秾乱七八糟一顿说,还是从中找到了观点,写出了花来。

    稿子发了,老曹还专门表扬了一下,“几家媒体,我们的报道最有权威性和预见性,简昕这次表现不错!”

    周五简昕没采访,就在家休息一天。

    第二天早上,简昕晨跑还专门绕道去了一个报刊亭,买了一份京市晚报,准备为第一个整版留纪念。

    卖报的大妈还说呢:“少有年轻人看报了,连老头老太太都上抖音挣钱。你们年轻人有眼光,你说我们这活儿还能干多久?”

    简昕倒是挺有信心,边翻边回:“您放心好了,文字是不会消失的,报纸书籍杂志都会存在的,这种阅读感是手机给不了的。”

    正说着,就翻到了,简昕就愣那儿了。

    她的稿的确是整版,但是前面一版,还加了一个八百字左右豆腐块,是对贝科和贝昱的介绍描写。

    这不是她写的。

    她大体看了一下,倒是没有之前她跟老曹说的见贝昱的情节,就是贝昱与贝钦中贾珊妮的关系,还有一些贝昱和贝嘉不和的事情,以某员工的口吻接受采访写的,八卦为主。

    挺没意思的。

    尤其是是夹在她挺专业的报道中,显得格格不入。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一个版面怎么安排这是主任的事儿,老曹想要侧写,简昕不愿意,于爽愿意,简昕也管不着。

    但问题在于,整个专题署名变成了本报记者于爽,实习记者简昕报道。

    也就是说,明明是她写了大部分,现在变成于爽主笔了。

    这比吃了苍蝇还恶心,简昕本来还想收藏呢,直接将报纸塞垃圾桶了,不过走了两步又抽了出来,她得找回来。

    早上八点,石峰出现在创海资本。

    作为助理,石峰向来是这个时间上班,秘书交给他一沓报纸,这是贝昱的习惯,相较于新媒体上混杂的消息,他更喜欢纸质媒体。

    上面需要注意的新闻都被画上了标记,石峰一个个翻下来检查一遍,只是到一个版面就停了下来。

    这是京市晚报的财经版。

    这年头资讯发达,很多媒体转战网络,实体报纸越来越少,需要读的更少,他案头定的是有数的几份,都是精挑细选来的。

    京市晚报作为一份都市报,并不在订阅名录里。

    所以他格外注意。

    这稿子是个专题,一共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个总括,捕风捉影的,很没水准。

    第二部分是现状,对目前贝科面临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总结,第三部分则是访谈,采访了三位相关行业专家。

    这两部分倒是思路清晰,问题犀利,文笔更是不错。

    这个版面被画了问号,秘书在旁边解释:“这篇属于造谣,所以标出来了。您看是不是要问问贝总,怎么处理?”

    石峰看了一眼记者的名字,于爽和简昕。

    就想起了上次贝昱对简昕的态度,便把这版抽出来了,“这种事不用问贝总,让法务部处理。另外查查这个员工是谁?”

    简昕拿了报纸就直冲办公室,照旧是八点四十五到的。

    只是跟以往不一样,这会儿居然来了不少人了。

    她一进门,大家的目光就往她身上瞥。

    简昕能不懂吗?

    她的稿子写上了于爽的名字,大家这是来看热闹,顺便掂量一下,她是个什么人。

    她能力不错,这在稿子上有体现,她要是好欺负,以后这恶心事不会少,她要是不好欺负,那就是个硬骨头强对手。

    简昕扫了一眼,于爽不在,老曹也不在办公室,就径直走到了自己的办公桌。

    一坐下,旁边的杜康就探过头来,小声说:“我看报纸了,八成是你稿子质量好,她想年底冲个奖。不过你忍忍吧,她是老员工。”

    这是善意的提醒,毕竟前提是,大家还是要工作挣钱的吗?

    简昕谢了他一句:“我知道怎么办。”

    杜康点点头,就没再说话。

    等了几分钟,门外就响起了于爽的声音:“早上好!”

    等着进了屋,就听见于爽说:“呀,大家都在啊,我带了咖啡,请大家喝。”

    简昕就听见不少人站起来拿咖啡的挪动声,简昕没动,不一时,于爽自己就过来了,把一杯燕麦拿铁放在了简昕桌子上:“小徒弟,第一次合作愉快,这杯特别好喝,你尝尝。“

    杜康在旁边一脸的懵逼,显然没想到于爽居然用这招!

    实习生的确不能独自署名,一般都是写在老师名后面的。不过那是没有采访能力啥都不懂的纯新人的待遇,简昕可不是。

    哪里想到,简昕真的接了过来,笑着说:“谢谢于姐,不过徒弟这事儿似乎不对,我有工作经验,一个月实习期过后直接转正。我也有记者证,所以有独立采访发稿的条件,不需要浪费人力带我。”

    “在面试的时候,我在主编面前就提出了要做关于贝科实业的选题,那天开会,曹主任基于这点,让我们合作采访,对吗。”

    于爽这几天看简昕,能力挺强,但是没什么脾气,杜康叫她

    她就去什么事都模棱两可的,一副好脾气的样子,真没想到,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反驳自己。

    但她都是陈述事实,没有半句难听话,于爽根本没办法反驳。

    她面子有些下不来,但好在一向嘴皮麻利:“没有吗?你看我热心惯了,我自己的采访对象,主任说带你去我就带了,我以为是跟往常一样带徒弟呢,没有就算,就当我帮助新同事了。”

    这是倒打一耙,仿佛简昕翻脸不认人一样。

    要是别人肯定急了,倒是简昕还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于姐,你采访需要守门,我过去帮你守门,这是同事应该做的。虽然你信息有误,车牌号是错的,我们没有守到贝昱,但幸好没有耽误你的稿子,我也是松了口气。”

    简昕这事儿说的事实,当天的确于爽说让简昕去守门,又没守到,摆什么恩人的谱啊。

    于爽也没料到简昕这么厉害,有些按耐不住想反驳,岂料简昕还没说完呢:“不过,于姐,我有一点不懂,我看其他的专题都是每篇文章署名采访记者,怎么我们的专题,要一起署名呢。”

    这就将难题抛给于爽了。

    本来紧张的杜康都坐下了,压了口咖啡,苦的一哆嗦。

    于爽也不爽起来,口气难听:“我不是说了吗?我以为带徒弟呢,带徒弟就是要师父署名。其实我都不愿意署,毕竟出了风险也是师父担着。“

    “一篇稿子才多少钱,还不如今天这些咖啡贵呢。你不领情算了,怎么,还要怪我?我写了多少篇稿子,就这儿,也值得我抢?你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

    “你不愿意,就往上告,告诉主任,告诉主编,我看大家都怎么说?我不过就是履行一个老员工的职责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