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召唤玩家,从县令到女皇》 30-40(第2/14页)
和县拐子多,孩子出了门容易被拐。
如今县令大人来了,秋后砍了几个拐子的脑袋,不管有没有卖过孩子,凡是动手拐了孩子的,全都是死刑。
这事儿一出,威慑一遍,兴和县内的拐子都消停了。
这两个月来,一起拐卖孩子的案件也没有出过。
人人家里有了些钱,过年父母也肯给孩子些甜头,压岁钱也给的多了。
拿了钱,孩子们便买了炮仗,各式的都有。
“噼里啪啦”的,巷子里响个不停。
到了郑学家里,嫂夫人为陈安父子安排了房间,好让他们这几日暂时住下。
陈安让儿子献上礼物,琉璃杯盏在兴和县已经不是什么要紧物件了,所以陈安他们只是送了一匹缎子。
郑家知道他们手里的货还没卖出去,手上紧些,能拿出一匹缎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郑学的妻子收了东西,跟陈安聊了两句便下去了,留下他们男人几个在厅前说话。
郑学嗅着鼻烟,手上戴着玉扳指,一派大爷模样。
“前段时间听说是南边生乱,南国派人打上来了。”
“又打上来?”陈安疑惑道,“我记得三、四年前他们才在边境闹过罢?不是才把他们打败了么?他们倒敢就这么又打上来?”
郑学坐在椅子上,摆出几分忧国忧民的模样,“听说就是因着上回的事儿,皇上当初不愿见他们再忤逆上国,除了叫他们上缴白银万两外,还断了他们的铁矿。”
陈平在旁,仿佛他很懂政治似地道:“这也是应该,蕞尔小国,弹丸之地,有了些本事就朝着主人狂吠。不压制着些,他们就要忘本了。藩国没个藩国的样子,那怎么行?”
郑学放下鼻烟在桌上,笑了笑,端了茶来吃。
“我听人说就是因为没了这个铁,他们本国没有矿山,所有铁矿都依靠着咱们的。如今限制出口了,就闹上来了。
这次听说凶狠,接连打了两座城下来了,连盐城那边儿那么偏远的地方也有被殃及到的。朝廷知道了,大过年的也要派兵去增援。听说如今逃难的人多哩!你说说!”
喝过茶,又说道:“咱们这些做生意买卖的,最怕的就是乱世!”
听此,陈安叹了口气道:“谁不怕乱世呢?普通百姓、跑马卖解的、行医的、种地的,连地主、皇上也怕乱世啊。”
说话间,到了午饭时间,郑家下人们端上菜来。
过年时节,比平时还要丰盛许多。
看着满桌子的食物,在场的人心中都安定了许多。
管他外头怎么闹,反正他们这里还和平就且先珍惜眼下罢!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农村
且说年节时兴和县是一片繁荣景色, 城外却是冬季飘雪,厚至小腿处。
城内有人专门铲雪,那雪被清理得干净。
龙国的时差同游戏里的毕竟有差别, 现在龙国还没有开始放年假,但是在兴和县却已经是年底了。
陆蔓蔓应了妇女协会那边的邀请, 一早起来, 登录了游戏就换了一身喜庆衣服, 然后出了门, 走上了街。
昨天放了一夜的炮仗,地上是一片红色。
路遇上行人,人人面上都是喜色。
陆蔓蔓到了妇女协会, 是一户离衙门很近的二进院子,外头处理公务, 里头供职工、妇女、小孩居住。
职工分男女两个房间, 妇女跟小孩是混住的, 年纪大些的男子是单开一间房住。
其实里面人也不多, 这年头家暴基本上是普遍的。
若不是被丈夫打到受不了要去死了的地步, 却基本上不会有妇女愿意过来。
古人的眼里是没有那么多合法的、个人该当的权益的。
女性知道妇女协会都是维护自己的好人, 但来到了妇女协会住下, 她们只会觉得是自己的家庭经营得很失败。
只要不是迫不得已,她们走不到来求助这一步。
所以真的在妇女协会住下的也不过是五、六位女子, 还有三个孩子。
苏未央带着陆蔓蔓在妇女协会参观,一边跟她说明这边的情况。
“原本年前还有两个女的, 都是带着女儿一起过来的。过年的时候丈夫、娘家人都过来劝了,就跟着回丈夫家了。两个男的在我们这儿还写了保证书,赌咒说了再打人就去死。”
陆蔓蔓有些疑惑:“保证书写了,真的会去遵守么?”
苏未央耸耸肩:“不见得, 照理说不管男女,家暴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不过这是游戏,也别太当真,我们只管玩就好了。”
陆蔓蔓一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走到厨房,大家都在一起包饺子。
兴和县过年是不兴包饺子的,不过因着妇女协会的职工人员有北方的,所以过年也吃饺子。
旁的不说,反正这个氛围是很好的,又热闹又温馨。
大家一边聊天一边煮吃的,中午的时候齐聚一堂,先吃个舒爽,晚间又用年夜饭。
姐妹们聚在一起,也算是团团圆圆,陆蔓蔓沉浸其中。
也不止在场的人,连看直播的观众也觉得很温馨。
——
且说兴和县那些当地乡绅们,自从被林茜罚过之后,心中虽有不服,却也拿得林茜毫无办法。
今年年底见到如此繁荣情形,口上虽然不服,内里却也都服气了。只是不甘心叫林茜一个小丫头片子摆了一道,恨总还是恨的。
只是看不惯又干不掉,所以只是言语诋毁。
可人都是会受环境影响的。
林茜的事迹,兴和县内那是口口相传,支持她的成了大多数,所以那些反对的声音也都被盖了过去。
且说年后一路热闹至了元宵,林茜也差不多休够了假。
销了假期,第一件事,先将秦晴、刘洋等人叫来,吩咐他们多多采买些粮食。
“如今南北皆有乱事,听说南边流民不少,往后只怕粮价要高。早做打算,总比迟来后悔的好。”
二人听命,便下去安排了。
然后又找来了宋灿,派了两个衙门里的快班给她,让她带着人再次下乡去了。
宋灿是一心想要劝农扶贫的,带了人后,立马就出发了。
行了大半日的路,到了地界。
开春正好遇到村里组织分种子,从地方总甲到小甲,大领导小领导分派下去,每家都分得到种子种。
却见村里那个姓施的老头,头发稀疏,胡茬半白,带着他儿子施大郎正要拿了种子回家。
这一家最是村里无赖,早些时候分到地就要卖地的其中之一。只因着施大郎至今快三十了还尚未娶妻。
村里人知道他们一家好吃懒做,县令发下来接济他们这些原本没户籍的每户一两银子,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