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乱世当“奸雄”》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第2/3页)
。
而且这话里亦隐藏了一个险恶的陷阱:本是梁阑玉要求他们做事,他却把责任抛回给梁阑玉,变成了他提条件,梁阑玉需得先完成他的条件才有资格对他提要求。但凡梁阑玉上了这套,那即便能完成他第一个条件,他还有第二个、第三个条件等着。到最后事情办不成,反成了梁阑玉的过错。
谈判,争夺的核心就是话语权和主动权。
梁阑玉当然不会钻他的圈套,坚守自己的阵地:“我只是传达皇命的人,崔公不必在我身上做文章。你们照办,是领陛下的皇恩!你们不办,就是抗陛下的圣旨!”
她说完这话的同时,解下腰间佩剑,抽剑出鞘。
站在亭子外的崔家部曲见状,纷纷拔刀,做出备战的姿态。梁阑玉身后的赵九等人也立刻抽出兵刃与亭外的人对峙。
小小一间亭子里瞬间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赵九双手死死捏着刀柄,额上已渗出冷汗:三家都走完了,这还是第一家敢明目张胆拿刀指着梁阑玉的人,这崔家,简直狂妄至极!
梁阑玉对亭外的那些人视若无睹,举起手中宝剑,使崔氏夫妇能够看清宝剑上的刻字。
她不疾不徐,语气没有太大起伏:“此剑乃我出京前天子所赐,代表天子授命我全权经办此案。崔公,我不想与你为敌,这六千五百亩地里,只要你们交还下鹿、四辖口的两片土地,此事便就此作罢。可若你们执意违抗,陛下必然震怒,届时另派强人接手此案,就未必还有通融的余地了。崔公、九娘,三思!”
下鹿、四辖口两地共约三千亩地,占崔氏抢来的地不到一半,且距离经营军营最近,是最方便交割的。
崔起盯着她手中那把泛寒光烁烁的宝剑,薄唇紧抿,并不作声。
徐莲儿微不可见地皱了下眉,转身向亭外斥责道:“你们这些家奴,何敢如此无礼?还不快快收起兵器,向都督请罪?”
那些部曲闻言纷纷收起兵刃,跪了一地:“请都督恕罪。”
徐莲儿又回到梁阑玉身边跪坐下来,低着头轻声道:“都督息怒。我夫君向来爱护族人,此事牵扯到族产,他难免一时糊涂。都督放心,我会好生规劝他的。”
梁阑玉看了这位贵妇人一眼,终是卖她一个薄面,将宝剑收回鞘中:“那就辛苦娘子好生劝说。”
徐莲儿道:“一定。”
梁阑玉今天来此,也不曾妄想能三言两语就能搞定崔家。她也不提写契书的事了,反正该说的都说完了,利弊得失她走后他们自会衡量。
于是梁阑玉留下一句“静候崔公与娘子消息”,便起身带着自己的甲士离开了。
直到马车驶离崔氏庄园,赵九总算松了口气,怒骂道:“那崔氏好生无状、可恶!”
他还在对方才崔家部曲对梁阑玉拔刀的事耿耿于怀,只恨自己武艺不够强悍,不然方才把那些人全揍趴下才解气。
梁阑玉倒是不怎么生气。在她看来,今日崔家这一幕,和她刚到郁州时何田在军中给她摆的龙门阵很相似,本质上都是在向她炫耀自己的武力,提醒她他们不是好惹的。这更像一种自卫,并不代表他们真敢对她动手。
更何况她扯虎皮拉大旗,已经成功给自己上了道护身符:是皇帝让她干的,没有她,还有张都督刘都督,他们杀了她也没用。
过了会儿,赵九又叹气道:“幸好徐娘子明事理。若她真能劝服崔氏就好了。”
梁阑玉忍不住瞧了赵九一眼。赵九是她亲自从甲士里挑出来的人,年轻、机灵、办事也踏实。就是太年轻,城府尚浅了些。
“你觉着她好?”她问。
“啊?”赵九被这冷不丁问得有点懵,磕磕巴巴道,“呃……她、她肯向着都督说话,应当、还不坏吧?”
梁阑玉笑笑:“当初何田、苗猛见我的时候,嘴亦挺甜的,不比徐娘子差。”
其实何田苗猛也好,刘平也罢,还有那些个豪族大户,哪个嘴上对她不客气?唯一要在嘴上讨她便宜的人只有蔡琵琶。因为除了嘴上的便宜,蔡琵琶讨不到别的了。
赵九惊呆了!他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梁阑玉将徐莲儿与何田、苗猛相提并论,足见徐莲儿在梁阑玉心里印象有多坏!
他相信梁阑玉的眼光,连忙虚心请教:“都督,为、为什么?”
梁阑玉也没法给他分析子丑寅卯。看人这种事,多看看自然也就悟了。她就给了四个字:“多看,少听。”人做的事儿,永远比说的话诚实。
赵九默默将此奉为真理,自己乖乖领悟去了。
……
……
梁阑玉走后,崔起与徐莲儿回到屋内,屏退了所有奴仆。
关起门,崔起不再是方才面对那副冷硬的模样,反倒流露出几分不安来。
他在屋里来回踱步:“娘子,倘若另外两家都归还了田地,我们该如何自处?”
他确实被梁阑玉的威胁震住了。如果只有他们一家不交田,他担心他们会遭到郁州军甚至是朝廷的严厉打击。
徐莲儿拉着他坐下,仍是那副温柔似水却透露着坚定的语气:“郎君不必担心。依我看,那位梁都督大抵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崔起一怔,忙问:“娘子怎么说?”
徐莲儿笑道:“虽说张氏与梁氏都签了契书,可签了就一定会做吗?郁州梁氏与梁都督是尚未出五服的同族,我可不信梁都督真会收他们的地。不过是让他写几行字,想拿来骗我们与张氏交出几千亩良田呢。”
崔起也认为梁阑玉会包庇梁家。不过他觉得就算是做戏,也不会只是签个契书就结束了。梁阑玉要骗人总得把戏做全点,梁家很可能还是会装模作样交出土地,过个几年再还回去。
徐莲儿看他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紧不慢地将一壶酒放到炭盆上加热:“即便他们当真交了田地又如何呢?郎君可曾想过,如此大事,那位梁都督缘何不是发张檄文召我们去受审,而是低声下气跑到庄园来找我们洽谈?”
崔起想了想:“她说北燕正在谋划发起战事,她不想把事情闹大?”
徐莲儿哂笑,取了根长勺缓缓搅动酒水:“北燕是否要发起战事,谁知道呢?或许有,或许没有,无论有没有都不打紧……要紧的是,梁都督也好,云家那位小皇帝也罢,并非他们不想把军田全部收回去,而是他们不敢,他们做不到——不是么?”
酒壶开始冒热气。她将壶从炭盆上取下,斟了一碗温酒递给崔起。
崔起忙用双手接过。
徐莲儿又为自己也倒了一碗,捧起碗慢慢啜饮:“郎君应该知道罢?郁州两军的主将,苗军主与何军主,那二人昔年皆是永修县公潘亮的旧部。梁都督上任之初,我曾写信去建康问过,得知在先前那位单都督暴毙后,潘家在朝中争取过新任都督的任命,只可惜皇帝最后还是给了梁姑娘。我想潘家不会善罢甘休,必会继续笼络自己的旧部。”
崔起认真听着,完全没有要插话的意思。徐莲儿出身于最厉害的世家大族,她对事物的眼界、判断都高于常人。若非她择了崔起,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