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 第186章 chapter186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 第186章 chapter186(第4/5页)

犹豫了下还是跟进了屋。

    他出来的匆忙,没跟家里说,但又怕董海波再掉头回来。

    一行人刚进屋就听见汽车的声音,于是又都走了出来。

    县城里的公安来了。

    “请问哪位是许问同志?”

    许问举手,“我,我报的案。”

    许问细细地把经过说了。

    大队长站出来,“我是生产队的队长,我刚才也在现场,能证实许问同志的话。”

    “那行,麻烦你们跟我们走一趟,去找董海波同志了解一下情况。”

    许闻陪着许问一起。

    等到派出所录完口供,再出来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

    北方没有夜生活,十点的县城也是乌漆嘛黑一片。

    许闻骑着自行车载着许问往家走。

    “这罪没白受!”许闻乐呵呵的,“把董海波那混账拘留了!”

    许问打了个哆嗦,“还是有点亏的。”

    她什么都没做错,凭什么还得为个混蛋大冬天的深夜里喝西北风?

    大队长跟许闻并列骑着自行车,问许问:“你那个手机是什么东西?怎么能随时打电话的?”

    许问冷的厉害,不想说话,只道:“这是部队刚研发的,方便他们内部使用。”

    大队长不明所以只道:“厉害!”

    听说是部队的东西,虽然好奇但是也没再问。

    在老百姓眼里,部队是个神圣的地方,就好像在他们眼里军人无所不能一样,部队有这么厉害的东西并不奇怪。

    从县城回家,三十多里地。

    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

    许问到家的时候,全身都冻透了,两条腿也麻得没有知觉。

    许闻跟她相反,只脸跟手冷,但是身上是热的,毕竟蹬了一路自行车。

    他把许问扶回自己家,屋里还拉着灯。

    桑小青跟朱美珍挂念他们兄妹还没睡。

    见许问一瘸一拐进门,朱美珍忙从炕上下来,“这是怎么了?怎么还瘸了呢?”

    “妈,别激动!我没挨打就是坐自行车坐得麻了腿。”

    朱美珍:“……”

    她走到许问身边,蹲下身子给许问揉腿,“这个杀千刀的董海波!怎么这么丧良心呢?我们带他出去,管吃管住,他自己不正干,这回来了还赖上我们了,怎么有这种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许问轻叹一声,“妈,你也别生气,等他出来我想法子收拾他!”

    “他坐牢了?”朱美珍声音立马愉悦了几分。

    许闻轻嗤一声,“坐牢就好了!只是拘留,半月就出来了!”

    朱美珍倒是知足,“那也行!最起码他得在里面过年了,咱能过个舒坦年。”

    过年之前还得先解决招工的事。

    许问既然各个大队说好了,年二十六报名,总得拿出个章程。

    她写了几条报名的规定,让许闻许望帮着去各个生产队宣布。

    第一,低于十八岁的不要,如果和去年一样撒谎的,只要许问发现了工资一律减半。

    第二,去年去过的优先。去年干了一年的都熟练工,不用从头教。还去的话能从里面挑两个机灵点的提成小组长或者领班。

    第三,像董海波这样的,想去也可以,交五百块钱押金,否则免谈。

    第四:女人优先。

    第五……

    拉拉杂杂一长串。

    有董海波闹这一出,大队长不好意思再跟去年一样强行塞人。

    再说也没必要塞了。

    包产到户的话,爱干不干,反正交不出公粮自有公家治他。

    所以大队长也借着这空,把生产队要解散,耕地分包到户的事也宣布了。

    这回轮到社员们傻眼了。

    大部分生产队的队员都跟许秋石一样,不信神佛只信脚下这么片土地。

    吃大锅饭人们只图温饱,但如果地是自己的那就不一样了。

    有了地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打工?

    前几天围着许问家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

    还有一部分人纠结,是打工呢还是种地呢?

    倒是去年跟着许问干过的人,大部分都选择了继续去。

    其他生产队都差不多的情况,整个魏庄公社都要土第分包到户。

    也就意味着,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地了。

    对老百姓来说,只有地才是最大的财富。

    其他人家犯愁,许秋石更愁。

    他生在桃源村长在桃源村,之前都是大锅饭,他当然愿意在海岛上当村长,因为那里有自己的土地。可是如今,桃源村也有自己的土地了。

    如果只让他自己选,他肯定选桃源村。

    这里的人这里的气候他熟悉,什么季节种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他门儿清。

    但是如果去海岛,那边气候他不太适应,对种地有点没把握。

    再说了,在桃源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特别分明。

    到了海岛上,就感觉一年就两个季节。

    夏季和秋季。大部分时间都是夏季。

    可,除去他本身偏好,还得考虑家里人。

    许闻跟许望两家的生意都已经成了气候,年收入已经能到一万块了。

    这得种多少庄稼能赚到这个数?

    全村土地包给一个人都不一定能赚到。

    他要留在村里,朱美珍就也得在村里,许问的孩子怎么办?

    当然,依着许问的性格肯定会想办法解决不会成为他们选择的障碍。

    晚上许秋石跟烙饼一样在炕上翻来翻去。

    朱美珍干脆坐了起来,“你这大半夜的不睡觉干什么呢?炕上有针吗?”

    许秋石也坐了起来,披上衣服,“我睡不着。”

    夫妻俩大半辈子了,朱美珍还能不知道他,“听见生产队分地心动了?”

    许秋石嗯了一声。

    “那你留下就留下,也用不着愁的睡不着。”

    “那你呢?”

    “我当然跟着你留下。”

    “夏初谁带?”

    “问问说会找保姆。夏初已经一岁半了许问自己带她都行。”

    许秋石不吭声了。

    朱美珍哦了一声,“你是不是舍不得地又舍不得儿女?”

    许秋石长叹一声,“咱在海岛上,离的不算远,一个月也就见个一两回。这要分了南北两处,岂不是只能过年见一见?”

    “那就没办法了。总不能让许望跟许闻关了店回来守着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