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280-290(第11/21页)
整,腰佩宝剑,全副武装的姿态很是严肃,似乎准备整队外出;还有的人则步履匆匆,像一阵刮过大殿的穿堂风,宋时来还未看清楚对方的形貌,对方便已御剑离去了。
大殿中人并不算少,乍一看竟有种菜市场的热闹感。但所有人都神情严肃,刻意压低了说话的声音,仿佛害怕惊扰了谁一样。
这些微小细碎、难以分辨的杂音充填着整座宫殿,无形中酝酿出了一种逼仄的压迫感。
宋时来感觉还好,只是觉得这氛围有些不妙。但他一抬头就看见走在前头的姑洗与夷则,他们似乎被殿中的氛围所慑,脚步齐齐一僵。随即,他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回头,给了半夏一个试图以平静掩盖恐惧的眼神。
“无妨,习惯就好。”身处这样的氛围中,大声说话仿佛都成了一种罪过。半夏轻声细语地解释道:“掌门事务繁忙,已经好些天没有休息了。各地传回来的案宗都堆在殿内,虽说掌门让大家轮休。但掌门不休息,大家心里也都憋了一口气……”
宋时来感受过这种类似的氛围,但那时朝堂感受到的氛围是“天
子一怒血流千里“的震怒,这里却是一种“掌门为何还不休息”的隐怒。
宋时来一行人穿过大殿,直接朝内殿走去。这一路上,姑洗和夷则更是安静得跟鹌鹑别无二致。等到了内殿之中,半夏示意三人在外头稍待,自己则缓步上前,敲了敲敞开的殿门。
宋时来发誓,自己从未听过半夏用这么轻柔温婉的语调说话。
“掌门。我是半夏,人已经带到了。”
“进来。”
殿内一道平静低沉的嗓音响起,清冷中透着一丝不甚明显的喑哑。宋时来深吸一口气,他跟在姑洗和夷则的身后进入内殿,抬头朝着室内望去。
正如半夏所说,内殿的桌案上堆满了卷轴以及案宗。虽然已经被人分门别类地规划摆放在不同的区域,第一眼依旧给人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不过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内殿的正中央竟有两道身影相对而立。其中一人银发如雪,一人气质温厚如山,宋时来只在仓促间瞥了一眼,很快便低头移开了目光。
“明尘太上。”半夏朝着其中一人施行一礼,那人拂了拂袖,示意不必多礼。
姑洗和夷则听见这一声,也连忙行礼道:“弟子见过拂雪掌门,见过明尘太上。”
宋时来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殿中的两道人影竟是拂雪道君与其师长明尘上仙。这两位可以说是各自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传奇人物,竟同时出现在自己面前。
“免礼。”另一道温厚的声音平和地应道,“我只是过来看看,你们随意。”
清冷的女声解释道:“姑洗和夷则难得回宗,我唤他们过来见一面。至于另一位,是徒儿择选的奉剑者。”
“是吗?”宋时来感觉有一道极具存在感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听见那人淡淡道,“抬头。”
宋时来有些僵硬地抬头,这回他终于看清了殿中两道身影的形貌。银发如雪的女子约莫二十来岁,她气质冷冽,眸光幽邃,一眼见之竟有种皮肤被利刃拂过的刺痛感。而另一人负手而立,仅从外表来看根本无法判断对方的年龄。他并不锋利,却像山一样令人喘不过气。
“名字?年岁?”
“……宋时来,今年十九岁。”
“家住何方?”
“家……家住大成国鹤林城。”宋时来险些咬到自己的舌头,他无法想象自己竟会如此笨嘴拙舌,磕磕绊绊说不出半分讨喜的话语。
“师尊,怎么了?”拂雪道君抬头望来,似乎对明尘上仙会对奉剑者感兴趣一事略感奇怪。
“没什么。”明尘上仙似乎笑了一下,他语气和缓,轻描淡写地道。
“只是觉得有趣,这孩子和拂雪略有几分相像。”
第286章 【第27章】正道魁首少时憧憬眼前人……
年少无知的孩童心里大多都有一两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憧憬,谁家小孩子不曾舞着树林里捡来的树枝,幻想自己是御剑凌空、万人敬仰的白衣剑仙?
而以宋时来的年纪来看,他人生最猫嫌狗憎的岁月恰好是拂雪道君开始扬名立万的时段。虽然半夏询问他“是否听过拂雪道君的名号”时,宋时来秉承着世家子弟的风度做出了最平静体面的回答。但实际上,宋时来是听着拂雪道君的传闻长大的。
明尘上仙是天道之下第一人,但他的故事对于年轻人来说实在太高太远。再加上流传的时日久了,细节上难免会有失真与夸大的地方。拂雪道君则不同,身为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她的事迹有迹可循,并且就发生在世人的身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平息重溟城归墟之灾带来的海贸繁荣,幽州之乱揭露的饥馑之谜以及踏平各地魔患的同时掘出来的腐根。小时不懂政治,只知憧憬拂雪道君“青锋三尺雪,迹出江海平”的威势,而在长大略知世事后,拂雪道君便越来越像一本翻阅不完的书。世间有人惧她,畏她,恨她,但更多的人却仰望着她,参悟着她,走着她曾走过的每一步路。宋时来在京城上私塾时,那位白发苍苍的教书先生提起拂雪道君时的眼神总是明亮的,好似有人在他眼中燃了一把火。
“你不懂。对一些人来说,她这样的人能站在那样高的地方,本就代表了什么。”教书先生说话时总是说一半藏一半,据说是年轻出仕后养成的习惯,总让学生费心去猜,“自道君问世之后,不知多少隐世避居的有才之士走出山林,步入尘世,为民福祉。有人恨毒了她,却偏偏拿她没有任何办法。那些人虽然从来不曾见过道君,更不曾与她说过一句话,但只是窥探其事迹,他们便会明白这世道乾坤朗朗,旭日临空。知道自己立足之世并非长夜,这便已经足够了。”
宋时来天生聪慧,少有才名,但直到许多年后幡然回首,他才将先生的这一番话咀嚼出几分别样的滋味。他年少锋芒,不知藏拙,十四岁成名,十六岁残废,之后三年浑浑噩噩,每一日都是躺在冰棺中苟延残喘。偶尔夜里难眠,他会翻看少时爱看的话本书册,那些锁在匣中的旧物和他一样,除了等待霉变,也无可奈何。
越是饱尝人间的疾苦,便越是明白先生为何会那般描摹。他撑着少时不肯咽下的一口心气,一路挣扎到了今日。
拂雪道君于他、于尘世而言,又岂止是构成话本故事的白纸黑字?
然后有朝一日,突然有人告诉她,你知道吗?那位拂雪道君其实是你族姐。
“……”
宋时来面无表情,识海一片空白。
若说宋时来刚踏入内殿的大门时像个笨嘴拙舌的小孩,那现在,他已经不顾仪态,当场坐蜡成了一樽雕像。但好在,在场的所有人都不在意他的失态,毕竟明尘上仙的话语一出,宋从心都难掩面上的茫然之色。而姑洗与夷则则在半夏隐含激动的目光中突然合掌,恍然道:“对啊,难怪我俩总觉得宋道友面善!小宋……啊不,掌门师姐,宋道友的眉眼可不是与你有五六分相像吗?”
“……”宋从心虽然及时敛去了面上一瞬的失态,但心里还是懵然的。她这辈子话都说不清楚的时候便被父母送出了家门,在无极道门俗家弟子设立的慈幼院中长到能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