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皇子》 80-90(第15/36页)

旧恨放在一起,这是故意挑衅。

    而且现在还让小公子纪凌面临一个选择。

    他倒是让软弱的百万国大公子当国君,还是扶持更厉害的小公子当国君?

    似乎无论怎么做,都在影射纪国的两个公子。

    不得不说,这一招确实狠。

    按理说应该扶持小公子,毕竟本事在这,纪国需要一个靠谱的盟友。

    可要是扶持小公子,只怕纪国那边会流言四起。

    纪凌罕见动了真火。

    卢国跟昌国一边调兵,一边背地里用阴招,是真当他们没脾气呢?

    纪凌并不对百万国任何一人动手,直接道:“百万国现任国君谋杀亲父,勾结外贼。”

    “今由纪国代管百万国十一城,务必帮百万国报仇。”

    什么大公子小公子。

    他都不选。

    纪国直接代管十一城!

    什么时候不管?

    等灭了卢国再说!

    作者有话说:

    ? 第 87 章

    百万国的变动出乎所有人意料。

    消息传到纪国, 纪伯跟纪胜脸色同样不好看。

    纪伯本身就是善于韬光养晦的人,纪国能有今天,跟他外粗内细的性格不无关系。

    看着纪胜纪凌在外做了许多事, 但若没有他一手支持, 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纪胜今年三十, 正是而立之年,这些年随着纪国面积增加,本身又有才干,身边还有培养出来的谋士,抬抬眼就知百万国的事, 就是卢国给他们上的眼药。

    借着百万国大小公子之争,闹到他们头上。

    甚至还挑起当年前前任国君之死的真相,等着他们自乱阵脚。

    所以纪国直接接管百万国十一城,看似霸道, 其实是回击,更不按照对方的路子走。

    你让选就选?

    你算老几?

    不得不说, 这件事确实给纪国带来麻烦。

    昌卢见此, 立刻借着纪国行事开始指指点点。

    什么百万国好歹也是诸侯国之一, 你们说占就占, 说代管就代管, 这是想做什么?

    再有, 纪国枉称最尊礼法, 如今看来不过尔尔。

    纪国这边自然也不忍着,自己谋士开始回击:“赵梁就不是诸侯国了?当初你们做什么,咱们要不要好好说说?”

    “纪国只是代管百万国, 可没直接灭国。”

    “你们两个唯恐天下不乱, 天下百姓刚刚休养生息, 你们就迫不及待挑起战争,实在为天地不容。”

    不少聪明人都看出来,三国现在属于打嘴炮的阶段,颇有撕破脸的架势。

    跟这件事相比的,还有各国客商忽然不再流动。

    纪国这边的客商已经关门闭户,绝对不出纪国一步,显然得到什么命令。

    若这个时候再去,只怕会有生命危险。

    钱和命相比,当然还是命更重要。

    要说直接不往来,对纪国自然也有影响,不过好在这些年他们尽量全面发展,很多东西不再依赖外面。

    这下,就连最普通的百姓都能察觉出现在的气氛。

    太平已久的纪国人十分不适应。

    从周朝六百二十二年,那时候的昌,郑,祁,攻纪之后,纪国已经很久没有战争。

    便是打仗也是在外面打。

    到现在十年的太平日子,让各家各户安居乐业,仿佛习惯了这样的和平。

    但更多人不会忘记战争有多惨烈。

    特别是经过如今的和平之后,就更知道如今日子的难得。

    这种想法过后,纪国人出奇愤怒,特别是对昌国愤怒。

    如今的郑,祁,都已经没了。

    偏偏还有昌。

    昌还在。

    他们仿佛就是跟纪国有仇一般。

    可纪国又做错什么?

    大家思来想去,自家什么也没做错!

    可恶的昌国。

    已经第三次联合其他国家来对付纪国。

    之前还刺杀他们小公子!

    昌国实在可恨!

    百姓们的愤怒自然被官府看在眼里,他们适当劝慰,但并未完全消除大家的怒火。

    没办法,因为他们也生气。

    什么是战争?

    是断壁残垣,是血肉模糊,是家破人亡。

    什么是和平?

    是阖家团圆,是朝暮晚霞,是最平常的日子里,跟身边人最简单的快乐。

    他们这些官员,看着纪国从无到有,从有到好。

    平时处理琐碎的公务是很头疼。

    可跟战争一比,那什么都不是了。

    若这还不气,那也就不是纪国人了。

    大家才过了多久的好日子,就来这出?

    纪国上下都对昌国,卢国很是愤怒。

    这点争论在纪国国子监也存在。

    学子们本就是最热血,最容易冲动的,遇到这种事,恨不得提刀上战场。

    现在的书生可不是只读书,平日骑射也很在行。

    跟他们的热血相比,讲学台的大家们则各有想法。

    眼看战争即将开始,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儒家,道家,法家,纵横,阴阳,农,医,小说,墨,兵等等。

    不少大家都在纪国讲学台。

    他们大多不属于纪国,是游学而来,巧好纪国对讲学论道极佳。

    这种时候,自然要考虑去留。

    纵横家鬼烁闭口不言,他心里确实早有打算。

    如今天下诸侯国,昌,卢,纪,郑,百万。

    昌国最强,但储君之争始终是隐患。

    卢国位置最好,可攻可守,储君很不一般,但内里的卿士贵族势力强大。

    纪就不说了。

    鬼烁很好奇,纪国到底怎么沟通天地的。

    那事虽然可以糊弄糊弄蠢蛋,但他可不蠢,必然是有什么妙法。

    小说家以华治为代表的,同样想留下。

    再也没有比纪国对他们更友好的地方。

    至于儒道法则各有不同,他们的学术在世间广为流传,心里也各自有偏向。

    但诸子百家不是寻常人,虽说此次事发突然,但早就打定主意。

    平时话不少的各家,现在却闭口不言。

    选哪个不是问题,怎么走才是问题。

    不少人生出同一个想法,若不打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