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走科举路》 第57章 太学名额(第2/3页)
厅拜见了府君、学政二位大人之后,大家聚在一起说了些闲话,不多时人就都到齐了,这样的宴席也没有人敢迟到。之后便分了宾主落座。
季兴邦和闵宏达二人之前根本不知道二位大人的姓名、身份和来历,在此次赴宴之后经过介绍,才知道了长治府的府君大人唤作郎鸣辰,貌似老家在南边,来历一概不知,也没有相熟的人给他们什么小道消息。知道了省学政大人唤作滕英辉,是从京城来的,以前在礼部作一个从四品的郎中,此番外放山北省算是高升了正四品的省学政,官位与府君大人平级,也与时穆宁的父亲时政道平级。
不过省学政主管的是一省的学习、科举情况,新上任之后最重要的事情是巡视山北全省十府,与各地府君一同主持十二府的府试。因此他从上个月到这个月马不停蹄地跑了山北十府,累得不行,却也要特意选几个地方与府君大人一同举办小鹿鸣宴,以示对这一府的看重。
今年他选的两府分别是长治府和省府二处,其他把府的小鹿鸣宴便只有府君大人一人主持了,他挑选长治府的目的也很明确,是因为这一府今年的考卷答得太好了,尤其是前三名!
他觉得季兴邦、谢彦博、闵宏达这三人都是有大才华的,若是分散在其他府考区的话,他会给这三个人都点了案首,只可惜撞在了一起,必然要分个高下,真是让人可惜啊!
滕英辉自然知道谢彦博出身京城谢家,而季兴邦、闵宏达二人只是农家子,犹豫过一番要点谁为案首的问题。最终他还是凭着本心点了全都最优的季兴邦做了案首,让诗作逊色于其余二人的闵宏达做了第三名,而谢彦博则是第二名。
滕英辉觉得自己一来与京城谢家并未结党,不必卖谢家这个人情,况且若是点了谢彦博做案首,试卷一放出去张贴反而会给别人攻歼自己的口实,对于他这种清流来说实属不值,二来也是觉得季兴邦此子虽然是一个农家子,但是竟然如此出色,日后成就必然不会小,也不必与他交恶。
之后滕英辉还与府君大人商议,准备将今年山北省的太学名额多倾斜给长治府一些,若是谢彦博成绩不错,也可以推荐他去太学念书,也算是两边讨好了。
当然,这些私底下的筹谋季兴邦和闵宏达这两个没有任何消息来源的人是一点儿都不知道的。也以为谈话时府君和学政二位大人对自己二人的关注是因为他们考试的名次好而已。
府君、学政二位大人均坐主位,然后季兴邦因为是第一名,就坐在府君大人右手边,紧挨着他,第三名闽弘达又坐在季兴邦右手边,单号的学子依次往下。
学政大人左手边则是考了第二名、第四名的人,依次往下,第十名的人坐在最下首,离二位大人最远。
席间大家先吃东西,赏了些歌舞和几出席,之后便开始推杯换盏了。
府君、学政二位大人问了问大家今年是否继续赴省城参加乡试的情况,前十名的人全都参考。之后二位大人非常开心的夸赞了几位一番。
然后他们承诺,若是今科得中举人,则会被学政大人推荐赴京到太学里面去做学生,三年后直接可以在京城参加会试。若是今科不得中也没有关系,学政大人也可以推荐大家在省府的省学之中进行学习,方便大家三年之后直接在府城参加乡试。
此言一出,大家均是意动,满心欢喜地谢过了府君大人和学政大人。
此事不是惯例,每省确实是有一定的名额可以被推荐上太学,每府也有一定的名额可以被推荐上省学,但是分到的名额肯定是不一样的,像今日这般的说法定然是府君大人和学政大人动用了自己的权力,对新考上的这十个长治府的秀才施恩,大家也都很感恩。
能去省学或者太学见识一番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啊,别说是季兴邦、闵宏达这般的农家子眼红,便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的!
因为官宦人家或者有钱人家的孩子若是想要去京城念书,能走关系进入的那个学校叫做国子监,虽然也在京城,但是名声远远比不上太学,太学那可是全国最高的学府啊,听说有时候都能听到皇帝来讲课呢!
所以在京城的官宦人家和有钱人家都以子弟能考进太学念书为荣,以到国子监念书为耻。而农家子若是能得到省学政的推荐进了太学念书,更是觉得自己磕头碰到天了!
之后大家真心实意地敬了府君大人和学政大人几杯酒,然后便开始各自敬酒拉关系了。
季兴邦作为府试案首,来对他敬酒的人自然不少,他幸而年纪很小,脸看起来也很实诚,所以开始来者不拒地勇猛喝了几小杯,杯杯见底之后,被人称赞豪爽,也把闵宏达吓了够呛——不是说要装不胜酒力的么?怎么地现在不按照之前说的做了?
幸好不多时,季兴邦便装作第一次喝酒不知道自己酒量深浅,醉了起来,大家便以为他真的勇莽、喝醉了,不再灌他。闵宏达在心底赞叹季兴邦表演得好,赶紧也是有样学样地装醉了。就这样,其他人没有为难他们两人,还夸他们二人喝酒豪爽。
可惜的是他们两人的这种小花招如何能瞒得过阅人无数的府君郎鸣辰和学政滕英辉。学政滕英辉乃是一直做学问的人,不喜喝酒、应酬,也常有像他们二人这般躲酒的时候,因此心知肚明之后只是抿嘴一笑,也未说破。
不过府君郎鸣辰却皱起了眉头,觉得季兴邦和闵宏达这两个人偷奸耍滑、不堪大用,不愧是农家子出身。只不过他在今天这样的宴席之中是要给二人卖个好的,也不至于当面戳穿他们让他们下不来台,反而有了对头。俗话说得好“宁欺老不死,不欺少年穷!”这些少年人里面谁知道日后会有什么大造化呢?
只是府君郎鸣辰看着坐在另一边芝兰玉树般的谢彦博,心中涌起了一股浓浓的可惜之情。这谢彦博可是京城户部尚书之孙,江南某府谢府君之子,这次回原籍参加考试的时候与自己打了招呼,就是想要得案首的,却没有想到只得了第二名,自己的事情没有办好啊!
不过取府试案首权力是在一省学政滕英辉这边,虽然这个事情虽然没有办好,但是锅并不在自己身上,因此府君郎鸣辰倒也不是多讨厌考中案首的季兴邦,相反还是十分敬佩季兴邦这样能以实力碾压世家子的农家子,只是没有想到二人竟然也会偷奸耍滑,一点儿也不像一般农人那么实诚。
幸而这个谢彦博不是那种胡搅蛮缠的人,在府衙里见过了季兴邦这个案首的试卷之后,也输得心服口服,同时准备今年继续到府城去考这一届的乡试。
府君郎鸣辰还吓了一跳,因为谢彦博原来说的是三年之后再去省城考乡试的!
谢彦博当时对他一笑,说道“当时是想要取了案首之后再积蓄一番底蕴,争取乡试考中解元,日后再取会元、状元,争一个六元及第的好名声,日后若是做官也有些资本。只是现在案首已空,就没有必要再等了,早些考中举人也是好的。”
府君郎鸣辰再劝“县试案首虽然没有了,但是谢公子也可积淀三年再取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也是极好的啊!”
谢彦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案首都难获取,何谈解元,三年之后若是还不能得中解元呢?况且我看那季兴邦如此有才气却也不贪恋于解元这些虚名,今科报名乡试,我这个才学不如他的人如何敢再耽搁三年?还不如早早去考,考中之后省学政滕英辉大人承诺一个太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