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被迫玄学出道后我红了》 140-160(第57/82页)
过来,向官方负责人伸出手:“可以让我看看吗?”
在场的都是常年与死伤者打交道的人,他们很清楚,单纯的车祸绝对不会导致这种事情。一颗眼球背后所蕴含的信息量,庞大且残忍到令人心惊。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恐怕,除了车祸和离奇的现场消失外,他们看到的,还有一起恶性伤人案,或者。
凶杀案。
官方负责人将白手套上托着的眼球交给法医,更有经验的法医很快就意识到:“被切割眼球下来时,这人还活着。”
“从角膜情况和血管来看,应该是个年龄不大的人,三十岁以下,但常年用眼过度,应该是近视。”
活生生的切割眼球!
众人心中一悚。
他们再看向周围的现场时,心情已经带上了几分沉重和严肃。
被切割眼球的话,连高速收费站都过不去,就会被那里的工作人员看出不对。
这就说明,当时在驾驶车辆的,应该另有其人,不是伤者。
比如,加害者。
所以发生车祸的,他们本来想要救的司机,竟然是这样的人……
这让小队的人一时心理复杂。
旁边听了几耳朵的车主也“卧槽!”了一声,暗暗后怕。
“这尼玛太吓人了,本来想来帮忙,结果是个这么恐怖的人吗?”
官方负责人在其他人勘察车祸现场时,已经沿着刹车痕迹一直走到了路边。
高速公路外面,就是一道将近十米的落差,下面是附近村庄的农田。
而公路边缘的防撞条和铁丝围栏,也都已经被撞得稀巴烂。
看来目睹了车祸发生的那位车主没有说错,那辆车在翻滚中积累了很大的势能,所以比一般的撞击力度要更狠更大,直接撞破了本来就是预防性措施的铁丝围栏,然后才在两股力道相抵中停了下来。
但是……
官方负责人踩在防撞条上,向外探出头向下看去。
田野上的风还带着农家烧灼后的灰烬味道,黑色的焦灰吹过来,让官方负责人皱了皱眉。
下面的绿化做得极好,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也在公路外立面的斜坡上种了不少灌木植物,所以官方负责人无法透过层层叠叠的枝桠,看到下面的具体情况。
“你也觉得那车应该是撞出去了的,是吧?”
队长走过来:“我们刚到之后,在听那位车主嚷嚷着什么车子和司机都凭空消失,就怀疑是这样了。所以刚刚已经打了电话,想看看监控有没有覆盖到这里。”
“但是这边的监控线路在之前的大暴雨中冲毁了,这段路还没来得及修复,所以没有办法看监控视频,来判断到底出了什么事。”
队长叹了口气:“你们来的时候,我刚刚好要派人下去查看。”
“虽然这么严重的车祸,并且还有十米的落差,这么摔下去必死无疑。但是万一呢。”
队长耸耸肩:“万一有奇迹呢。”
虽然现在在找到那颗眼球后,知道他们要救的司机可能是加害者,让队长有些不舒服。
但毕竟职责在此。
他憎恨一些人伤人的举动,但也会全力保证那些人的安全。
“有时候也不知道人权保障了什么样的人渣。”队长嘟囔了一句,就回身去让小队的人准备下去了。
但官方负责人却并不这样认为。
他看向旁边的马道长:“道长,能算出这眼球的主人是死是活吗?还有司机?”
马道长缓缓摇了摇头,面色低沉:“……抱歉。”
官方负责人懂了。
那颗眼球的主人……已经死了。
他们看到的,是一起凶杀案的后继案件。
和会努力用科学解释所见事情的队长不同,官方负责人很明确的知道,世界上就是存在着一些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的事情。
所以,官方负责人没有对能够在公路下面找到车辆抱有希望,他反而是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这里,有鬼魂作祟。
马道长所算出来的结果,又加深了官方负责人的这个想法。
况且……
官方负责人想起了他们来这里的原因。
是燕时洵说这里有车祸,和诡异的求助人。
而那个时候,燕时洵说过一件事——他们车的司机,是忽然看到了前面出现了一辆翻倒的车。
就是这么巧,他们在车祸现场,没有看到车和人。
或者尸体。
所有能够讲述真相的,只有一颗眼球。
法医已经将眼球取样,准备去和数据库的样本比对了 ,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确定那位受害人是谁。
人还活着,就生生被挖了眼球,甚至眼睁睁的看着刀尖一寸寸逼近自己的眼球,那种等待死亡所带来的恐惧感和疼痛……
即便是见识过太多死亡的法医,也有些不忍心。
官方负责人皱眉思索,反复回想着燕时洵和他说过的情况。
高速上的车一辆辆疾驰而过,在看到这边出了车祸后,所有人都自觉加快了速度,不想因此而造成拥堵。
人常年都处在噪声的环境中,对于车辆发出的声音已经太过于熟悉,以致于常常会忽略它。
官方负责人在打给燕时洵却没有接通后,一直在努力思索的大脑,忽然间灵光一闪,耳旁捕捉到了旁边车子的喇叭声。
不同于环境噪音的声音,终于引起了大脑的注意。
官方负责人像是意识到了什么,手里还举着手机,就赶紧回身抓住了那位车主的手臂,问道:“这条路段,一直车都很多吗?”
车主点点头:“这条道是从滨海市到旁边一个县城的必经之路,所以很多要回县城老家的人,或是去滨海市的人,都会走这条路。”
车主指了指自己的车,向官方负责人示意自己后座上堆着的麻袋:“诺,我就是啊,买了东西回家看我爸。”
听到这话,官方负责人没有继续发问,反倒盯着公路,仔细数了一下过往车辆的数目。
在他计数的短短一分钟内,已经有十几辆车驶过去。
即便和滨海市市区日常大堵车、一小时挪动三米的盛况相比,这点车流量简直毛毛雨不值一提,但还是让官方负责人愣住了。
他记得很清楚。
燕时洵说过,他们会停下车查看那位求助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那条路上完全没有车辆驶过。
如果不是他们恰好路过,恐怕那位求助者根本找不到能求助的人。
燕时洵的讲述中,发生车祸的地方是荒无人烟之地。
可他所看到的,却是算得上热闹。
一分钟十几辆车,即便是时间点不同,但也绝对达不到燕时洵所说的那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