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宝小娇妾: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福宝小娇妾》 80-90(第21/24页)


    他认真琢磨了起来。

    尤其是:攻其不备。

    齐凯桓逃出京城,必定留下耳目去盯着薄时衍的动向,认为那是最具威胁的追兵。

    他不会把紫行山这点人手放在眼里,甚至都忘了朱卫平这号人物。

    朱卫平坐不住了,站起来背着手来回转悠。

    他仔细询问了十澜,摄政王与蜀中那边的联络是否紧密,对殷蕴河这个人又知道多少。

    殷公离世,万一他儿子的心思与老父亲不一样,暗地里跟齐凯桓有勾结呢?

    毕竟齐凯桓潜伏太久了,早在小皇帝还没冒头,他就在暗地里动作。

    十澜不敢过问主子的事情,一些不该她知道的讯息,她不知道。

    所以没能给朱卫平明确的答复,只说可以联系看看。

    她相信十璩。

    把此事告知十璩,十璩会判断殷蕴河此人是否可信。

    其实把握很大,蜀中已经握有三分之一的兵权,在大堰受到敬重,小皇帝没有过问他们,就连薄时衍也不会贸然插手。

    俗话说位极人臣,不过如此。

    殷家没有必要去跟齐凯桓冒险,对方能给什么筹码?

    再说了,如果齐凯桓跟殷蕴河有交情,又何必急匆匆逃离京城。

    他就该鸠占鹊巢,联合蜀中与摄政王叫板!

    朱卫平越想越被心里那道声音给说服了。

    男子汉大丈夫,目睹一个绝妙的机会出现,岂能瞻前顾后畏畏缩缩不敢伸手?!

    他一咬牙:“干吧!”

    90、瀑布

    暗卫营有独自一套联络方式, 这个法子,哪怕是汤幼宁,十澜也不会告知。

    虽说她已经被王爷送出去, 更换一位主子,但从暗卫营里出来的,终生遵守内里的规矩。

    索性汤幼宁并不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更没有追问到底的打算。

    她只想知道, 十璩能否给一个准确的信息, 确保殷蕴河愿意配合行事。

    万一殷家军突然打退堂鼓,朱卫平这边人少,将会损失惨重。

    一旦约定, 绝允许出现变卦。

    双方传信之时,朱卫平也没闲着,派出好几个斥候,分散到不同方向。

    他们不仅侦查鹿台营大军的途径方向,还要把附近的山形走势水流凹地给打探清楚。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很可能在某些时候决定一场战事的胜负。

    朱卫平收到斥候反馈回来的讯息, 拟定了初始的部署方案。

    他感觉颇为棘手。

    齐凯桓这个老狐狸, 狡兔三窟, 把一万多人兵分几路,自己隐藏在其中一个方向。

    以此来躲避被一网打尽的可能性。

    他要让身后的追兵去猜,到底要把人手着重到哪一条道上去。

    就是朱卫平及时派人跟上, 也无从判断齐凯桓的位置。

    那只被抓走的小老虎倒是好查, 是其中一支小队路过紫行山发现了它,纯属小兵顺手牵羊的举动。

    朱卫平手头就这么点人, 一旦分散了完全不够看, 追上去岂不是送死?

    他只能挑一个认为比较可疑的方向围堵。

    汤幼宁得知了他的选择, 道:“我带人去救小白虎。”

    她细白的小指头,点在大堰舆图上,是紫行山西侧的库耳里湖。

    已知困困被分到了这条去处,她必须跟上。

    库耳里湖是山里民族的意思,这一带水域宽阔,多河流,湖泊也不少。

    大山深处地灵人杰,与商贸往来的城镇不太一样。

    齐凯桓是故意避开大城镇行走,否则可能被城池驻守的兵力给围剿了。

    库耳里湖归属于望州管辖,望州司马定然收到了传令,不过他的军营距离这边有点距离,一时半会儿估计赶不过来。

    齐凯桓身为明裕郡王,又有心谋事,早就把各个州府的驻营地给摸清了,所以能够绕着走。

    朱卫平看了汤幼宁带的人,同意她走这一边。

    摄政王留给她的皆是以一当十的精兵,虽说只一千人,但并不虚。

    只要双方人数别悬殊太大,有殷家军在前头夹击,他们在后方稳妥得很。

    商量既定,后续还要继续与殷家军传书,约定动手时机。

    *******

    库耳里湖的天气温暖而又湿润,常年雨水较为充沛。

    这里生长了成片延绵不绝的竹林,放眼望去,每个山头都是娇艳欲滴的翠绿色。

    山里窝着一个不大的村庄,名为上水瑶。

    据悉时代生长于此,很少到外面去。

    山民们以竹制品为生,山上栽竹、山下农耕,有良田数倾。

    这里面的建筑别具一格,就地取材,全是粗壮的竹子搭建而成。

    一排两层楼的竹屋鳞次栉比,竹节坚硬而又轻巧,散发着淡淡清香,正是夏日纳凉的好去处。

    如此清幽宁和的地方,突然闯进一群外来者,也不知是否会被打扰?

    汤幼宁一行人并未靠近村庄,远远的隐匿在竹丛掩映之间驻扎,不去惊扰山民。

    倒是上水瑶的村民们,主动过来询问打听。

    女眷没贸然露脸,是焕星上前应话,解释一番。

    村民们得知这支军队是有要事途径此地,立即就信了。

    不仅放下心来,甚至热情主动地送茶送水。

    这个反应,叫焕星他们愣了一愣。

    对方是半点没怀疑他们的来意,说什么信什么,晒得黝黑的脸蛋,笑出一口大白牙。

    而且对于军爷的身份极为推崇敬重,两眼都冒着光。

    主动给添瓜果吃食,怎么推拒都赶不走。

    库耳里湖的民风之淳朴,属实让人感到意外。

    在京城里,太久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人,稀奇得紧。

    换做别处,这群村民指不定就要被说缺心眼了。

    ……可越是这样,才显得难能可贵。

    适应最好的大概是汤幼宁,她以前也是非常容易相信旁人的性子,现在虽然有点长进了,但因人而异。

    像是这村子里本地阿婆说的话,肯定不作假。

    三两句话下来,她就被一位精神矍铄的老阿婆领走了,俨然像个小孙女一样走在侧旁。

    老阿婆姓麻,邻里都叫她麻婆婆,她一双久经劳作的手布满皱纹,握着汤幼宁的小白爪子。

    劳动给她带来风霜,却也强健了她的身子骨,满头花白步伐轻快,半点不输年轻人。

    麻婆婆说她孙儿对外头很好奇,出去闯荡了,好不容易寄了家书回来,村里认字最多的人会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