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宝小娇妾: 【正文完结】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福宝小娇妾》 【正文完结】(第7/12页)



    泼天的富贵哪是好享用的,一着行错,小命玩完!

    指不定哪一日摄政王府也……

    汤奕宗一夜之间老实了下来,那些个贪念被一一戳破了,冒不起来,并且还劝住了他母亲,相安无事不寻仇便好,其他的少惦记。

    汤奕宗放弃了为官一途,决心从国子监退学。

    继续待下去,也不过平白耗费光阴与银钱,没啥指望。

    他是第一次不听彭氏所言,自己拿定了主意,母亲与妻子说什么捐官一途,全然听不进去。

    将近而立之年,家财被败了大半,要是捐官领着那微薄的俸禄,指不定一家子就要沦落到卖祖宅的地步了。

    也或许摄政王府倒台了,他们倒霉催的被连累,一夜砍头!

    汤奕宗想找其他出路,他运气不错,赶上朝堂重提海禁的时候。

    任何行业,抢占先机者,即便笨拙也能赚上不少,就看有没有勇气,能否慧眼如炬,踏上正确的那一条道了。

    开海禁一事再次于早朝时提出,呈帖子的人并非薄时衍,但他从容不迫坐在侧旁,显然是知情且同意。

    这回文武百官的反响小的很多,阻力也大为减轻。

    当年谢家参与谋反,被忌讳被防范,现在的局势却已经大不相同。

    死了个齐凯桓,外戚卓家也不复存在,还有谁能与谢家勾结,去复刻当年的路数?想想似乎有点草率……

    要说摄政王,确实对皇权威胁最大的是他,但他瞧着并不留恋权柄。

    不仅在逐步放手,甚至越来越有‘不作为’的迹象。

    起码江立棠已经开始害怕他做甩手掌柜了,这么多活,他要是不干谁干??

    章宸帝也察觉到了,一整个垂死病中惊坐起,泪眼汪汪,唯恐自己被抛下不管。

    没人辅政,等待他的就是每日批不完的奏折,还有那群任何事情都喜欢辩驳争吵的文臣!

    开,海禁必须开!

    作者有话说:

    不会洗白女主哥哥,就是他不作恶了,自己支棱,后面没啥交集,也不会扶他

    94、他不会怎么办?

    第94章

    朱伏梅的婚期近在眼前, 她定亲后筹备的时日并不长,因为陶迟赶着回去北地。

    春闱结束后,他的名次出来, 任职令没多久就下来了,待他完婚立即走马上任。

    早在去年底,薄时衍就给他安排好了去处,名次对陶迟的影响并不大。

    不过对于文人而言, 科考的成绩是伴随终生的, 能拿到好名头,自然是大喜事。

    朱将军结这门亲事,除了女婿的家底太过于单薄, 其他倒没有什么不美的。

    起初朱卫平瞧不上陶迟,京城里这样的白面书生还少么?闺女看上他哪点了?!

    他是个武将,心里尊重读书人,前提是这个读书人别做他女婿。

    一旦成为女婿候选人,左看右看,哪都不顺眼。

    主要是太穷, 捉襟见肘, 女儿嫁过去吃啥喝啥?明摆着受苦呀!

    朱卫平反对了这门亲事, 后来是被朱伏梅反复游说,加上偷偷接触了解陶迟的为人,才渐渐改观。

    这年轻后生是个好的, 懂得知恩图报, 性子也沉稳踏实。

    并不因为自己高中就沾沾自得,也没因此就翻脸不认人, 搭上京城高门贵女, 拒绝报答他的乡亲们。

    此种例子戏台上没少演, 现实中可不少见。

    陶迟与之相反,他拒绝了朱伏梅不止一次。

    甚至直言妻儿跟着他会吃苦,比起油腔滑调之徒,属实叫人高看一眼。

    而最终让朱卫平点头的原因是,陶迟对他女儿的郑重以待。

    决定议亲之后,经过几番谈话,拟定了一个约定。

    朱卫平没有勒令陶迟不顾念他的乡亲们,他吃百家饭长大的,不认恩岂不令人唾弃?

    他要求陶迟,往后的俸禄乃至其他进项,一分为二,一半养着自己的小家,一半养他的大家。

    如此,算是两头兼顾,恩义两全了。

    至于小家的日子过成什么样……想来是离不开朱伏梅嫁妆的支撑了。

    这一点,朱伏梅自己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是她自己乐意的,朱卫平让步后,只能多塞点陪嫁给她。

    也不是没有大户千金下嫁农家子的,有个好处就是她自己当家做主,不受委屈。

    何况陶迟也没有至亲,朱伏梅上头没有长辈压着。

    当然,朱卫平为闺女做了周全的设想,预见性地警告了陶迟,返回北地后,不许纵容他的乡亲们挟恩欺压朱伏梅。

    万一那个村子排外怎么办?挤兑外来的小媳妇?

    这些商谈细节,是汤幼宁去朱将军府上小住,给朱伏梅送嫁的时候,她自己说出来的。

    婚期近在眼前,待嫁新娘子邀请了闺中密友,一同玩闹几天。

    然后安安心心踏出家门上花轿,以后就不是小姑娘了,如此像是一个告别仪式。

    乐萝有点闷闷不乐,一来为她自己的婚事犯愁,她和顾旋那厮圣上赐婚,板上钉钉,没得变数了。

    二来为朱伏梅即将离京一事,这一走,啥时候能回来呀?

    见一面都不容易吧!

    “北地那边严寒又偏僻呢,”乐萝皱着小鼻子:“你爹说得对,指不定他们村子排外!”

    汤幼宁想了想,接话道:“理应不会,陶郎君读书那么多年,村里都舍不得他下地干活。”

    不然能养出一个白面书生么?

    她在库耳里湖的上水瑶见识过,那些淳朴和善的乡民,是真的热心肠,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也会掏心掏肺。

    这才把陶迟给养大了,给供他念书识字,光是进京赶考的路上,就得花费许多银钱。

    “圆圆所言甚是,”朱伏梅微红了脸道:“陶郎君他跟我说过一些……”

    他们书信往来,不仅谈及未来,还有过去,几乎无话不谈。

    朱伏梅道:“我相信他,再说,我才不是性情软糯的小娘子!”

    “就是要有脾气才对嘛!”这话很符合乐萝的心意。

    她道:“他若是不帮着你,辜负你的一番心意,那就速速和离回京,二嫁照样风光无两!”

    “……”朱伏梅伸手,轻揪乐萝的脸皮:“说什么二嫁呢,你当我也是郡主么?”

    寻常小娘子二嫁哪有那么好挑?

    “你要是郡主,都没资格二嫁了。”乐萝愤愤哼一声。

    她和顾旋是圣旨赐婚,谁敢和离?

    还有什么比冤家被迫捆绑一世更折磨人的事情么!

    朱伏梅噗嗤笑了,“往好的想,这都是好事!”

    她很高兴,父亲得到了陛下的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