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秦朝穿越手札》 360-380(第10/29页)
两个孩子扑在父亲身上就不想下来,阿婉和阿燕干起活来也更卖力,男主人的归来就像给这个家里打了一阵定心剂似的。
夜里烧了一桶热水,张良闭目坐在里面,氤氲的雾气中他的脸有些凝重。
一双素手从后面绕过来,落在他的胸膛上,张良睁开眼,疲倦的眼中带着点点柔情。
“这几个月还好吗?”张良拉住她的手,轻声问道。
怀瑾掬起水浇在他头上,徐徐笑道:“你白天不是问过你那帮兄弟了吗?这几个月就出了三趟门,日日在家里,太平得很。”
张良的指腹在她手背上摩挲着,沉吟道:“你以前最不喜欢闷在家里了。”
“如今外面不安稳,还是少出去为妙。”怀瑾抽出手,拿洗头发的膏抹在他的头发上轻轻揉搓着,打出一圈泡沫。
他的头发已不复年轻时的柔顺光泽,如今摸着有些粗硬,洗了一遍,似乎没怎么见白发
闭着眼睛任她在脸上搓出满脸沫,张良屏住呼吸。过了会儿,她仍在头上按摩着,张良有些憋不住,捧水净了脸:“还没洗干净吗?有那么脏?”
怀瑾愣了一下,笑着站起来:“我在找你头上有没有白头发。”
张良拿木觚舀水从头浇下去,如此几遍头发可算干净了,他问妻子:“那你找着了吗?”
怀瑾拿了布巾给他:“没找着。”
听见张良一声浅笑,怀瑾莫名有些不好意思,她转身去拿衣服。回来时见到张良赤着身走了出来,湿漉漉的头发软绵绵的挂在胸膛,发尾还在滴水,再往下瞧,她脸颊微红。
这副满是欲念与侵略性的身体,和他儒雅温柔的脸实在不相称。
怀瑾要给他披衣服,张良却一把将她抱起直到榻上。
红宵帐暖,满室旖旎。
怀瑾抵着他的胸膛,微微喘息着,刚刚一通翻云覆雨实在让她有些力竭。但见张良精神奕奕的模样,怀瑾深觉自己锻炼太少了,体力越来越差。
“你这趟去阳武,可有收获?”怀瑾趴在丈夫身上,把玩着他半干的青丝。
张良一说话,胸腔处就震动,让她的脸有些麻麻的:“此行顺利,一切都好。”
具体的事他倒不多说,怀瑾便忍不住问:“那你找到陈胜了?”
“找到了,不过他此时已在去渔阳的民夫队伍之中。”张良坐起来,平静的说。
怀瑾也跟着坐起来,问道:“他可是你要找的人?”
张良弯了弯唇,清楚的叹息了一声:“他的路并不长远。”
陈胜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第一人,她知晓一部分历史,因而知道这农民起义最后失败了,可张良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可是她追问,张良却不想多说,只是道:“夫人且等着看吧。”
她本身对这些事也没有太多求知欲,张良不说,她便也不问。等过了两日,便把这事忘在了九霄云外。
可这次张良回家,突然忙了起来,常常带着他那帮游侠朋友出门。
怀瑾得知他们去的地方,不是在下邳县令的府上就是某富商家里,张良是从来不隐瞒自己的去向的。但他们去这些地方干什么,怀瑾就不得而知了。
她所挂心的,不过只有自己和孩子的安稳,以及感慨今年夏天雨水实在过于充沛。院子里养的几盆兰花,不过有一夜忘记收回去了,第二日就被雨水打得不成样子。
她正可惜的瞧着眼前这盆枝残叶坏的花,小心翼翼的花根从盆里挖了出来,却发觉连根都被泡烂了,不由就是一声长叹。
“再去买新的。”张良回来,见她唉声叹气,连忙安慰的搂过妻子的肩。
怀瑾把残花扔进盆里,在一旁的水盆中洗了手,叹道:“这是你女儿亲手栽的,再买盆新的,也不是原来那盆了。”
想到莺儿失望的脸,怀瑾便有些发愁。
一旁张良却没言语,怀瑾扭头,看见他嘴角带笑,却是淡淡的出神,她问:“你在想什么?”
张良回过神,缓缓摇头。
外面一片兵荒马乱,她的妻子却仍在家中侍弄风雅,张良有淡淡的喜悦。作为男人,他希望让怀瑾永远如此,无论是何时都保持着这样平静的生活。
然而越来越乱的世道,让怀瑾也渐渐有所不安了。
这日倾盆大雨刚停歇,傍晚时霞光万丈,天边的彩虹若隐若现。原伏突然带着几个小子过来,急得连门都没敲就跑了进来。
怀瑾正带着孩子做香粉,张良坐在一旁书写。原伏几人径直跑上前,他们也不知是惊慌还是兴奋,语调都不稳了:“大哥,大泽乡那边反了!”
怀瑾手中研磨的药杵应声落地,有些发怔,张良给她捡了起来,波澜不惊的点头笑笑:“我知道了。”
他站起身,原本褶皱的衣服平展开,柔顺的垂着,张良对原伏道:“现在你可去将越照寻回来了。”
原伏舔了舔干涸的唇,紧张道:“寻回来……寻、回来?做什么?”
他连话都说不顺了,张良好笑的拍了拍他的肩,温和的眉眼似天上慵懒的云霞:“他手上押了一批民夫,有八百多众。既已有人反,那他们也不该继续任暴秦压迫。”
张良将刚写好的那片竹简拿起来,上面的墨都还没干,他吹了一下,将竹简交给原伏:“把这个带给越照,他知道该怎么做。”
原伏小心的将竹简收进袖子里,瞬间豪情万丈,他看着张良:“大哥,那我们呢?”
张良站在天井中,看着天边瑰丽的色彩,他的脸也被镀上一层曼丽的瑰红,有种难言的华彩。
怀瑾看着他,两个孩子也看着他,原伏几人也都期待的看着他。
谁知张良却只是笑了笑,转身坐下了:“平时干什么现在就干什么,你们只管静待就好。”
原伏有心想问接下来的计划,可见张良老神在在的坐着,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他的话又咽进了肚子。
静默一会儿,他带着来时的几人利落的离去,一句废话也没有。
“开始乱了。”沉默了一会儿,怀瑾说。
两个孩子似乎也感觉到严峻的气氛,都没有说话,张良定定的看了她一眼,温柔沉静得似一泓秋水:“我在这里,别怕。”
历史上一句话就概括了几十年,怀瑾心想,她光知道跟着张良也会有善终,可这中间的过程却是要她亲身去经历。
大泽乡那边有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下邳,听闻陈胜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而起事,又喊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大泽乡的民众全然倒向了陈胜。
接着以雷霆之速,他们攻下了蕲县。
“扶苏心性仁善,天下皆知他的品行,打着为扶苏叫屈的名号,便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打着我外祖父的名号,便能得到楚国势力的支援。”怀瑾坐在张良身旁,缓缓道:“如此思虑周全,这个陈胜不像是农民出身。”
见张良慢条斯理的泡着茶,怀瑾又道:“农民多不识字,能说出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