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炮灰女配上交了[快穿]: 152. 女帝的科研攻略30 植物科学家登基了……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把炮灰女配上交了[快穿]》 152. 女帝的科研攻略30 植物科学家登基了……(第1/2页)

    不得不说,刘升刘大人真得很能操心啊,郁锦音刚坐下,刘升就带头跪下了,意思是他们也可能犯了某个错误请女帝责罚。

    问就是说话的艺术,刘升当然不可能直白问女帝这帮大臣们犯了什么错?八卦之心再火热,也得看是对谁。

    “与你们无关。”郁锦音一句话把刘升打发了,然后叫来吏部的官员宣布考试结果。

    刘升等臣苦着脸,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名次吸引了。

    “起居郎李光,起居郎李元青并列第一名——”

    “马焕之,第二名。”

    “曹传甲,第三名。”

    “龚俊桂,第四名……”

    念完后,考功员外郎将答卷分发给官员们查看。

    首先,郁锦音拿到了两位起居郎并列第一名的答卷,李光拿第一名才是正常的。

    他原来是皇帝,八岁登基,八岁前三岁识字作诗,五岁便读完了所有史书,当年的帝王才子,勤奋度就算放到历史上和那些已经建功立业的先帝比,也是惶不多让的。

    唯一败就败在了郁锦音的手上。

    所以说他拿不到第一名才怪了。

    李光不光有整治敏感度,甚至连天文术算也涉足很深,考功员外郎出的题就算再刁钻,也难不倒他。

    李光这份答卷,不得不说很完美。

    但是如果没有看过李元青这份更加完美的答卷,几乎所有人包括郁锦音本人都要认为商部尚书的位置非李光莫属了。

    郁锦音把李光的答卷交给大臣们传阅。

    大臣们一边看一边赞叹,等看到了李元青的答卷后,众臣一开始奇怪:“为何有两张纸?”等看完后,所有人一齐沉默了——

    原因无它,李元青所有的答案都写了两份。

    一份答卷用当朝古人的思维写。

    另一份用纪录片里现代人的思维写。

    这种现代化的思维,郁锦音在小飞上开会时无数次说过,也举过例子,但是一百多分考卷里,只有李元青一个人运用了现代人的思维。

    只有李元青一个人想到,这份试卷可以用两种思维去作答一份试卷。

    只有他一人意识到,商部,是一个无限接近现代化的部门......这份心思,已经赢了全部竞赛者。

    更遑论,他古代的答题思维并不在李光之下,笔走蛇龙中,自有少年的城府。

    大臣们扼腕叹息。

    李光啊,多好的一个机会,但是李光再次败了。

    如果他没有失败,假设女帝一直拿不出她所谓的后嗣,等女帝需要人才继位时,大臣们蛮可以提出用李光或者李光的后嗣继位,前帝李光才华无双,天下除了女帝便只有李光适合了,那时既名正又言顺......

    大臣们又将视线重新放到李元青的答卷上。

    仔细看,他的解答方法其实也多写了几种。

    字隽秀飘逸、又不乏刚健有力,很显然,其人笔法不止一种,他答题用的是官方通用的正楷,但是封名落款处,却有一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潇洒。

    许多大臣反复望着他的正楷笔迹和落款,再次长叹一声。

    世上就是有那样一种人,别人十年磨一剑,他能磨十剑。

    前帝李光在宫中长大,各方面都是名师精细教导,和师出无名、半路出家的李元青一比较高下立分。

    李光看完李元青的答卷,也无法可说了。

    就算他心有不甘找借口说女帝私下里给李元青透题,可是那字迹出卖不了人——单单凭他的字,李元青出去混迹当个书法大家绰绰有余了。

    他一手美字是何人教授?女帝教授?他跟在女帝身边才多少年呢?

    答案说出来,李光的脸只会更肿。

    郁锦音宣布:“李元青任商部尚书,李光任商部侍郎,其余人选由吏部定。”

    至此以后,二人不再是起居郎。

    郁锦音身边的起居郎由原来的姚起居郎和刘起居郎担任,这两人年纪也才二十岁左右,样貌周正,郁锦音吩咐的事情也都细心体贴地记好,于是换起居郎这件事郁锦音很快就适应了。

    第二天正式上朝,李元青身穿紫色官服,带着金鱼袋来了。

    他来的早,立在三三两两的大臣中,俊俏的脸在秋风晨露中盛似芳国名花。

    三三两两挨过揍的大臣们凑过来,主动攀好李元青,李元青没多想,客气地同他们交谈起来。

    聊的多了,有个大臣示意起来:“李尚书高升后可曾拜见女帝陛下?”

    “还不曾……”李元青想了想,自己确实该拜谢一下女帝,是女帝救下他,赐给他今日的一切。

    李元青沉浸在回忆中,官员们也没再出声打扰。

    只是临到最后,其他官员来了后,李元青听到身后有议论声说:

    “李尚书来的好早,我等去打个招呼吧?”

    “也好,去去就来,但是千万别再乱说话惹恼女帝了……”

    “谁还想挨板子啊,走走,打声招呼,别的不说。”

    李元青心里奇怪时,这几位来到他面前,恭恭敬敬问好,连神情都郑重了几分。

    李元青跟在女帝身边,自然知道正常官员来往没有这样郑重其事的,除非真得罪人了。

    这些人话里话外说他们得罪了女帝,挨了板子,又低声说不能招惹他李元青,李元青心里更奇怪了,女帝打他们板子难不成是为了自己?

    他客气地同他们说了几句,趁机试探:“几位,为何受了女帝责罚?”

    然后李元青就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仿佛见鬼了般,惊慌失措起来。

    “没有没有,一点点小事。”

    “没有女帝准许,下官不敢乱言。”这可不是他们造谣,而是女帝的意思。

    但是女帝的意思自然是嗯,不好揣摩的。

    李元青既然问起他们来了,他们就不能说漏嘴,更不能说出什么让他误会的话。

    “您要是想知道,大可以问问女帝陛下。”

    几人说完,李元青点头,他们便恭恭敬敬缩在队伍后头,再也不肯开口小声说话。李大人耳朵好使着呢……

    郁锦音是从山上下来,盥洗完毕,吃完早膳,准备上朝,先叫来起居郎问话。

    “十一月份天气马上就转凉,菜市上有什么消息?”

    姚起居和刘起居立刻答:“东西南北闹市,共有菜七种。”

    “寺庙中并无乞儿。”

    然后他们说起来郁锦音之前要求他们观察的街上有什么畅销物件。

    “陛下慧眼,街上出现了一种名字叫‘圆车’的物什,人坐在上面,用脚蹬一个‘圆车’中间的一对脚撑,这圆车就能跑起来!比人力抬的轿子快,若是蹬地再快些,或许能赶上马车也不一定。”

    “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