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医娘: 5、第005章 柳条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京都小医娘》 5、第005章 柳条(第1/2页)

    说到赚钱,沈翠也不急着收拾鱼了,赶紧凑了过来。

    沈清说道:“还有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咱们可以卖柳条!”

    沈平一听顿时没了兴致:“这满大街都是卖柳条的,谁稀罕买呀?”

    沈清摆摆手:“咱们不像他们那么卖,你们听我说……”

    听完沈清的话,沈平和沈翠面面相觑。

    “这……能行吗?”沈平有些迟疑。

    “姐说行就行,再说就算不行,也亏不着什么!不就是打几个柳条吗?我这就去!”沈翠性子急,一听说这法子能赚钱,蹭地站起身来。

    沈平赶紧拉了她一把,说道:“你去什么去?你在家把鱼做了,连带着照顾姐,我知道哪里柳条子多,我现在就去砍。”

    兄妹俩说干就干,等沈翠的杂鱼汤做好,沈平已经背了一大捆柳条回家了。

    沈武在外面玩着,瞧见家里烟囱冒了烟,便跑回来吃饭,看见一盆杂鱼汤顿时高兴地不得了。

    “真香!二姐,快给我盛一大碗,要多多的鱼肉!”

    沈翠见他疯玩了半天,进屋就喊着要吃要喝,张嘴就要骂他。

    沈清却拦了沈翠,笑着对沈武说道:“好啊,一会儿大姐教你背几句话,要是你背得好,大姐给你盛最大的一条鱼!”

    有鱼汤做奖励,沈武的学习能力顿时小宇宙爆发,不过片刻功夫就把沈清教的几句话背得滚瓜烂熟。

    姐弟四人一人喝了一碗汤,给家里人留了半锅,沈清便教他们把柳条裁剪修理,看着齐整干净些,然后就将他们三个送出了门。

    没了沈清坐镇,连沈翠也觉得心里没底了,她背着装满柳条的筐,迟疑地看向沈平。

    “哥,咱们卖柳条真能赚到钱?”

    沈平琢磨了一会儿,说道:“我没瞧见过别人这么卖,说不定姐的主意能成。走,咱们去集市上转转。”

    沈武则没敢说话,小脑袋里反复背诵着沈清教给他的那些话,生怕一张嘴就忘了。

    大姐说了,要是卖柳条赚到了钱,晚上还能吃好吃的!

    沈平熟悉路,带着弟弟妹妹一径儿去了集市。

    古诗有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京都一直以来就有清明插柳戴柳的习俗,因此从三月间,便有乡下农户或者穷苦百姓家的孩子折了柳条,进了城沿街叫卖,只是这柳树随处可见,卖的人又多,所以价格极贱,一文钱就能买上一把,除了有闲钱或者懒怠动手采的人家,谁会花钱买这到处可见的物事?

    沈平三人到了集市,果然看见已有不少小贩和半大孩子或提了篮子,或背了筐子,一边走一边叫卖着。

    “快来看呐,鲜灵灵儿的柳条——”

    “柳条嘞,才刚摘下来的柳条嘞~”

    “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喽!”

    集市上人多,也有人图那柳条粗壮新鲜或图自家省事儿买上几根的,是以小贩们的吆喝声越发卖力。

    沈平寻了一小块儿空地,将筐子放在地上。

    这些日子他跑东跑西见多了人,卖东西也不是头一回了,因此倒是不怵场,张口便喊道:“新鲜的柳条,快来买啦,便宜喽~”

    他还没喊完,沈武便不满地说道:“哥,你喊得不对,大姐教的那些话,你怎么不喊呢?”

    沈平一路想着怎么找地方摆摊,怎么吆喝,又担心着能不能卖出去,一时间竟然想不起沈清教的那几句话。

    “小武儿,那你来喊。”沈平把他拉到柳条面前,鼓励地说道。

    沈武一直在心里反复念叨着沈清教的话,闻言便大声喊了起来。

    “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

    “胡不踏青,又过清明,胡不戴柳,须臾黄耇……”

    “清明插绿柳,稻麦长过头……”

    他这么一喊,沈平和沈翠也记起来了,又不肯被小弟弟比下去,便一起大声吆喝起来。

    他们的柳条虽然普通,口中吆喝的这些词句倒是新鲜,很快便吸引了一些好奇之人过来。

    “小子,你们喊的是什么?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这些词儿呢?”

    见来了人,沈平便说道:“就是些清明俗语,听个新鲜呗,大叔,您买捆柳条吧!”

    那人扬了扬手里的一小捆柳条,笑道:“你们却是来晚了,我已买完了。”

    “嗨,就这么一点儿哪够啊!”沈平笑嘻嘻地说道。

    那人也是个较真的,说道:“不就是戴个柳条嘛,这些全家人都够用了!”

    沈平煞有介事地摇摇头,说道:“大叔,您可知道清明节为什么要戴柳?”

    那人一怔:“能是为什么?大家都戴嘛!”

    旁边有好事者笑道:“戴柳条能辟邪呗!”

    沈平向说话者点点头,说道:“这柳条不光能辟邪,用处还多着呢!”

    见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沈平提高声音,继续说道:“柳条戴在身上能驱邪,放在家里能驱虫,还能驱瘟疫!那卧房,床头,门口,房檐,不都得挂上吗?清明节咱们去给老祖宗上坟,坟头上也得插上柳条,为啥呢?柳就是留啊,坟上插柳,说明子孙孝顺,舍不得自家老祖宗呢!”

    沈武立刻应声说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人群中一个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闻言捻须微笑:“这孩子还会背诗经呢,孺子可教!”

    这个时代向来尊崇读书人,沈武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站在最前面的人听了沈平这一篇话,不禁连连点头:“让你这么一说,只买一捆确实不够,你这柳条怎么卖?”

    沈平忙说道:“一文钱一捆,童叟无欺!”

    大家见他筐里的柳条不像其他人那些都是徒手折下来的枝条,而是修剪得格外整齐,长短适中,上头还洒了点点水珠,显得越发新鲜水灵,纷纷掏钱上前。

    沈平连忙一手接钱,一手拿柳条,筐里的柳条很快就卖掉了一多半。

    人群渐渐散去,一个戴着蓝布头巾的婆子走上前看了看,摇了摇头:“这都是人家挑剩下的,又小又细,我可不要。”说罢转身便走。

    方才那些先买的人都挑枝条粗壮,枝叶繁茂的柳条买,余下的多是些嫩柳条,难怪那婆子看不上眼。

    沈翠闻言笑道:“嫩柳条才好呢,有的人专挑嫩柳条买,说是上头的柳芽能治病呢!”

    那婆子回过头来,看起来半信半疑的。

    “柳芽能治病?这话怎么讲?”

    沈翠便细细说道:“我姐姐说了,柳叶芽是一味药呢,能清热,能解毒,还能泡茶喝呢!”

    那婆子眼前一亮:“当真?那我来两捆!”

    京都多是苦水,因此老百姓素喜喝茶,以茶解苦水的咸涩之味,只是茶叶要花钱买,如今听说柳叶芽能泡茶,又能清热解毒,不止那婆子买了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