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医娘: 23、第023章 求饶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京都小医娘》 23、第023章 求饶(第1/2页)

    那阳沟里头都是各人家倒的隔夜饭菜或者各种脏土,底下又是一层厚厚的淤泥,他被粘了一身,偏偏头上的布袋一时间解不下来,沈平又踢着碎砖头和石子往他身上招呼,没多一会儿四狗子就哭爹喊娘,连连求饶。

    直到他保证再也不敢找沈武的麻烦,沈平才递了个竹竿,把他拽了上来。

    四狗子刚刚才做了保证,转眼又带着娘跑到沈家找茬,被沈平抓了个正着,自己又不占理又嫌丢人,自然转身就跑了。

    沈武听得乐不可支,沈翠连连拍手叫好,连沈敬德都无可奈何地笑了。

    沈清只觉得头大无比,忍不住说道:“大平,你说你去找四狗子,就是这么找他讲理的?”

    沈平早有准备,笑着对沈清说道:“姐,我跟你说了我不打架呀,不信你问问四狗子,我动手了吗?”

    沈清很想吐槽,你当然是没动手,你动的是脚!

    看着沈翠和沈武如同看偶像般一脸崇拜地看着沈平,沈清万分无语。

    这都是一群什么熊孩子?!

    看来教育弟妹这件事,还是任重道远啊!

    转眼就到了五日的期限,这日就是收口罩的日子,沈清早早就去了古家。

    日头慢慢上移,渐渐便有三三两两的女人进了古家。

    沈清早有准备,她让沈翠负责验收和清点,沈武在一旁打下手,沈平则负责分发铜钱。

    对于这些常年缝缝补补的女人来说,口罩这小东西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做得大多没什么问题,这些人又都是古靖找来的,做起活儿来也没有偷奸耍滑,因此这些口罩的样式都很符合沈清的要求。

    沈平特意把这几日卖糖得来的钱全都拿来了,看到那一袋子沉甸甸的铜钱,以及一手交口罩,一手就能接到钱的情形,女人们都既高兴又懊悔。

    高兴的是做这么轻省的活计却能赚到这么多钱,懊悔的是没有趁着闲暇功夫多做几个。

    有的女人没那么多空余时间,有的担心沈家穷拿不到钱,因此有一些人做得不多,也有人相信沈家和古靖,或者空余时间多就做了不少的,沈清在一旁算着,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多的竟然能做一百多个。

    按照之前定下的价钱,这些人可以拿到十几文到几十文,最多的一个居然拿到八十多文。

    同样是做口罩,有人赚得多,有人赚得少,心里自然不免就有了落差。

    便有人问沈清:“清丫头,这口罩你往后还收不收?”

    沈清点点头:“收的,还是老规矩,同样的价钱,不过我现在没有布,想做的晚间再来拿布吧。”

    众人听了都十分高兴,答应着便离开了。

    等所有的口罩都收上来,沈平身旁的钱袋子也没剩下什么钱了。

    看着瘪瘪的钱袋,沈平有些心疼,不过转念又想,姐姐做这么多口罩,一定是有办法卖掉的。

    沈平对沈清说道:“姐,这口罩咱们怎么卖?还要不要背什么词儿啊?”

    他算是发现了,论记忆力他还不如沈武,如果沈清又有什么新鲜说词儿或者童谣什么的,他得提前背下来才行。

    沈清却笑道:“不急,大平,二妹,你们先数出五百个口罩带上,咱们一会儿出去。”

    说着又转向古靖:“这几日辛苦你了,余下的口罩还得先放在你家,等我有了钱,买只鸡谢你。”

    古靖一听连连摆手:“横竖我家一向没什么人,你要用地方尽管用。买鸡就算了,我们爷俩都不大会做饭,上回沈大叔送了我爹一条鱼,我爹做得半生不熟的,倒害我跑了一夜茅房……”

    他说得有趣,沈清忍不住笑了。

    “行,那等有了钱,我给你买荷叶烧鸡吃!”

    古靖这才不推辞了,笑着应下,又问道:“清儿妹子,你买这些口罩要做什么用啊?”

    “卖了换钱呀。”沈清说得理所当然。

    古靖挠了挠头,觉得沈清有些异想天开,却没好意思说出口。

    “那要不要我帮忙?我叫黑子他们过来,咱们人多,多走几个集市,也能多卖点儿。”

    黑子他们最近天天卖糖,走街串巷的哪儿都熟,捎带卖个口罩也方便。

    沈清却摇摇头:“不用了。”

    不止是古靖,沈平等人听了也是一头雾水。

    一下子收了两千多个口罩,他们之前攒得那些钱几乎全都发出去当工钱了,现在不急着卖口罩,沈清是想做什么?

    沈清看了看天色已经近午,便说道:“大平,二妹,拿上袋子,咱们走吧。”

    沈平拿起装口罩的布袋子,问道:“姐,咱们去哪儿?”

    沈清笑了,说道:“去东晓市!”

    沈平沈翠面面相觑,都摸不清头脑。

    姐到底想干什么?

    沈清带着三个弟弟妹妹,沿着前世的记忆往东晓市走去。

    沈敬德常年吃药,沈万山也要买药制药,因此沈清对去药铺医馆的路都很熟悉,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姐弟四人就到了东晓市。

    本朝迁都之后,便规定内城不许有戏楼和店铺,因此许多店铺都搬到了南城,逐渐在正阳门外形成了老百姓的商业区,后来又因聚集的商贩店铺多了,便形成了各种地名,一听就知道是卖什么的。

    京城里最大的药王庙就在东晓市,也因此聚集了无数药材商人,此处的药铺和医馆不计其数。

    沈清穿到这里还是第一次逛街,看着珠市口,鲜鱼口,肉市,布市等地方都觉得又新鲜又熟悉。

    再往里走是各个胡同,临街的位置都挂着牌子,写着诸如掌扇胡同,扁担胡同,胭脂胡同,抄手胡同之类的名字,沈清看得目不暇接。

    沈平和沈翠他们不知道沈清要去哪里,看她东瞧细看的,一副信步游街的神态,只好一路跟着。

    不知不觉间,沈清走到一个店铺门口,停下了脚步。

    即使在繁华热闹的南城,这个门面也是数一数二的高大气派,临街是四扇明间开门,内外一水儿的青砖铺地,里面厅堂阔大,摆满了樟松木中药柜,堂中又摆了一圈儿足有一米高的柜台,柜台内有许多伙计在有条不紊地用戥子称药抓药,柜台外有青衣药童迎来送往,看起来生意兴隆。

    吸引沈清的不是这热闹的情形,而是挂在大门口的金字通天牌匾。

    她轻轻念出声来:“万全堂乐家老铺……”

    是了,这便是现代那个有五百年悠久历史,比同仁堂的年头还老的万全堂。

    这块通天牌匾后来还曾经上过电影,那应该是它最后的辉煌,因为没过几年,这块老牌匾便被那场运动锯成一截一截的,再也没有人看到过它的身影。

    沈清没想到,她居然能有机会看到这块老牌匾的真面目。

    沈清收回思绪,回头看向沈平等人。

    “就是这里了,你们跟我来。”

    别说沈武,连沈翠这个一向胆大的姑娘看到这么阔气辉煌的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