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我不想种田: 100-11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快穿之我不想种田》 100-110(第2/15页)

了保证棉衣能到百姓的手里,王建国每天都要跟着运送棉衣的马车去送,今天是他最后一次送棉衣了。

    这次去的地方是洛鱼镇,这里好些人都是养鱼为生,在平舆县内算是比较富裕的小镇,但是洛鱼镇下有个懒汉村,出了名的贫穷,他们今天去的就是这里。

    懒汉村不叫这个名字,反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杏雨村,但是由于村里面的人都很懒,喜欢小偷小摸,乞讨为生,不事生产。

    多说一句,县城里乞讨的基本上都是这个村子的。

    懒汉村有100来人,大都是单身汉,娶不上媳妇,周边村邻都知道这个村子的德行,也不敢将女儿嫁到村子里来受苦。

    为了不让这些人饿死,县府每年都会给予粮食补助,这样做反而没有让懒汉村的人勤劳起来,反而是没粮食了就向县府要。

    他们村里的地都是荒着的,没一人种地,也许有些人不是这么懒,也想种地,但村子里懒汉多,经常这家顺点吃的,那家摸点东西,种个东西还没成熟呢,叶子都被人薅没了,久而久之,都随大流了。

    县令对此头疼已久,劝农官都劝过不知多少回了,懒汉村人依旧如此,把他们“懒汉”的名称发扬得更加闪亮、耀眼,让其他镇的、村的一听到这个名字,皆鄙夷不已。

    王建国之前也跟这个村子里的人打过交道,全都一副混不吝的样子,连里正都没个里正样。

    对付这种人,不能顺着对方,也不能一直无条件支持,得要强硬的手段。

    到了洛鱼镇,不过半时辰,就到了“著名”的懒汉村,里正带着全村青年早早在村口等待,个个怂着肩,眼睛四处打转,看见王建国一行人,立马围了个水泄不通。

    王建国吼道:“排队!一个一个的来,不然我直接回去了。”

    村里的人现在都知道新上任的农事官不像上一任的好说话,若是不听他的,他真会回去。

    这是上一次得到的教训。

    王建国上一次运粮来这个村子,这些人见到运粮车就直接上来抢粮食,一副强盗作为,他肯定不能惯着,直接把先抢的那人来个杀鸡儆猴,大刀直接架到脖子上,裤子都吓尿了。

    但其他人还在不管不顾地抢,生怕粮食没了。

    给王建国气的,直接让车夫返回,饿死他们吧!

    第102章 古代种田生活(10)

    古代种田生活(10)改造懒汉村(一)

    经此一事后, 这些人倒是规矩了不少。

    懒汉村的人依次排队领完棉衣后,王建国一行人驾车回县里。

    到县府后,王建国到办公地方整理好数据, 向汪县令汇报情况。

    “大人, 所有棉衣都送往百姓手中了。”

    这里是汪县令书房, 旁边的炭盆散发着阵阵暖意。

    “甚好!辛苦阿植了。”汪县令眉梢都带着喜意,虽说耗费了大量钱财,县库吃紧, 但百姓有衣避寒,区区钱财, 也不过小事一件, 大不了他再厚着脸皮向州府大人要点。

    “属下不辛苦,”王建国笑着摇摇头,“本分之事罢了, 再说, 能为县令大人分忧是我的福分。”

    汪县令眼含赞赏:“很好!”办事能力强, 不居功不要赏,有这等属下实乃他之幸也。

    王建国:“大人,属下此次去的是杏雨村, ”

    还未等王建国说完, 汪县令很是明白地“哦”了声, “可是那被称为懒汉村的?”

    “大人明智, ”王建国小小地拍了下马屁,“属下每次去这个村子都觉得甚是奇怪,村中田地空置, 房屋破烂不堪,村民精神萎靡, 衣着与属下刚来此处一般无二,听属下人说,这村人一靠县府给予粮食,二靠在县、镇乞讨,懒汉之名县内皆知。

    属下本以为村中土地贫瘠,粮食产出不高,村民种不出粮才如此,结果,竟是因为村民太懒无心农事才如此作派,属下当时甚是气恼,怎会有人放着肥沃田地不用,天天没脸没皮的靠着别人施舍?”王建国越说越觉得心塞,那多好的地啊,特别适合种植稻米,值多少星币啊?

    汪县令到平舆县上任快两年了,这个懒汉村也算得上他心头顽疾,不给粮食,他们会饿死,给了继续老样子,最后只能放任不管。

    “唉,这懒汉村也是我心头顽疾,我上任两年,拿它毫无办法。”汪县令叹气。

    “县令大人,属下想去试试,看看能否把他们这习性改一改。”王建国说道。

    汪县令有点惊讶,但没有拒绝。“将近年关,过完年再去吧。”

    王建国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现在天冷,也不适合再种什么。

    **

    县衙放了十多天假,王建国没有在县城过年,反而回到落家村。

    村民们受益于王建国公布的沤肥方法,都对他甚是感激,见他回来,这家提着一只鸡那家捧着把菜上门,都未空手。见他家杂乱,还帮忙收拾,本来想用机器人的他省下了块能源石。

    王家院里,收拾完后,王建国和上门的村民闲聊,天色渐黑,村民们很有眼色,起身告辞,准备家去了。

    “多谢各位叔伯婶子,今日家中不大方便,明天再答谢各位了。”王建国朝村民们说道。

    村民们连忙说道:“没事没事。”说完,三三两两结伴出门。

    李树还在院内,王建国拍了拍他肩膀,厚实了不少,“阿树,你想不想跟我去县衙?”

    李树“啊”了一声,指了指他,说道:“我?”

    “怎么?不想?”王建国瞥了他一眼。

    “当!然!想!”李树大声说道,“我这不是太开心了嘛,阿植,你也太好了,从此以后,你让我往东绝不往西!让我爬狗洞绝不走大门!”他四指朝天,作发誓状。

    王建国被他逗笑了,“行了行了,好好练我教你的武术,不让你爬狗洞,爬墙就行。”

    **

    过完年,王建国打算对懒汉村进行改造,他向系统买了张懒汉村的地图,实地考察。

    懒汉村贫穷的原因是村民懒惰,不事生产,属于思想上的懒,也就是精神贫困,已经根深蒂固。

    实际上,他们村位置极好,土地虽荒废太久,但还是比较肥沃的,只要他们拿起锄头,勤劳种田,混个温饱没有问题。

    但是,他们现在就缺“勤劳”二字,懒惰成性,靠着别人的施舍已经成为本能。作为土地里刨食的农民,已经丧失了劳动的根本。王建国看过,懒汉村连把像样的锄头都拿不出来,基本都被卖了。

    这样的村民,劝农已经没有作用,得用非常手段。

    花了十来天,王建国走遍了懒汉村每一寸土地,这地方比落家村好不少。

    半面山水半面田,田地平坦,水源丰富,属实是块宝地,只不过拥有这块宝地的人,空有宝物不珍惜。

    对懒汉村的大体情况有了了解后,王建国回县城,在县城的住处梳理整齐后,他赶往县衙。

    刚进县衙,就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