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快穿之我不想种田》 110-120(第7/14页)
不过,顾子琰毫不心软,秉公处事的德行还是受到许多渴望一展抱负却又被贪官污吏打压的有才之士的认同,许多人往乐州投奔而来。
乐岭官道,一辆马车往乐州府而来。
“少爷,我们真的要去乐州投奔那位顾大人啊?”身边的书童想到那些传闻,对那位素未蒙面的顾大人心中先有了七分害怕,三分胆寒。
被书童称作少爷的人正值风华正茂之际,鬓发梳得整整齐齐,衣摆没有一丝折痕,脊背挺直,手中翻阅着《境州律》,神情专注。
“嗯。”男子轻声应答,眼睛未离开书本,这律法属实公正严明,不分尊卑,不分等级,真正对把王子与庶民同罪诠释得明明白白。
书童无奈,只好转头与赶车的阿品聊天。
王建国笑着恭喜顾子琰:“顾兄,近日有许多人来投奔,可都是佩服你的处事而来。”
顾子琰看得平淡,“虽如此,但许多人还是过于平庸了,很多想法见解都与我们境州初衷不同,可用之人少。而且,投奔而来的人员复杂,谁知会不会有细作?”
王建国:“虽如此,倒是解破解了乐州无人可用的局面,人才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其实还得看用对地方,人员复杂,也不必担忧。设置招考,挑选人才,分配划分人才,另设置一年考察期,符合条件者另行重用。”
顾子琰微微一愣:“咦,有点意思,这不就与考进士有点类似。你细说,琰洗耳恭听。”
“没有考进士复杂,根据空缺设置岗位,让人根据岗位报考,取优者。考中者对他进行审查,看是否有作奸犯科之事。借此,分选出人才,对他进行试用考察。如此而来,必然能将未达要求者阻隔在门外。”
“不错,此法甚可!”顾子琰大喜。
根据王建国的这个想法,乐州立即成立了人才选拔部,研究考题,发布考试公告。
“不限户籍,不限身份,不限性别……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前来报名。”
“不拘一格用人才,好好好!欸,本来我去的是境州,但是境州能人太多了!还没摸着门道,就已经被告知境州府人才过多,不再招纳了。”
“小子也是,乐州刚被境州收下,反正都属于境州,也不拘于何处了。”
虽有其他州府的人投奔而来,但是,参加招考的大多还是境州人,其他州府的人倒不多。
境州人生活的环境和其他州府不一样,接受的社会文化熏陶不一样,对州府的招揽表现得非常积极。
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许多女子走出家门,不再局限于那一亩三分地,不再早早嫁人生子,。
“男女比居然达到了七比三。”王建国看着报考数据,非常欣喜。
顾子琰对于女子参与政事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能者上,不拘男女。因此,对于王建国特意给一些女子设置的只招收女子的岗位虽有点疑惑,但看到职位倒也理解。
一场招考下来,许多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毕竟,乐州刚刚拿下不过几月,许多人不愿意背井离乡来到异地,招考的位置多,报的人少,许多人都正式成为乐州府的一员,沈肃也是。
新招收人员名单送到境州,被记录在案。
赵安御及周大人等,看到乐州短短时间内平息安稳起来,对顾子琰及王建国的能力更为肯定。
“阿植都去了半年了,也应该回来了。”赵安御说道。
第116章 古代种田生活(24)
古代种田生活(24)回境州商议战事
“阿植, 境州来信了。”顾子琰将信递给王建国。
王建国接过来,信中赵侯对他们近期所为大加赞赏,还派送百余工匠来协助乐州建设, 除此之外, 还督促他回境。
顾子琰先前已经看过书信, 知道信中内容。
“阿植,“顾子琰不舍,乐州虽招揽不少人, 也不乏有能力突出的,但能在他身边为他分忧解难的也就一个。“侯爷催你回境了, 少了你从旁协助, 我恐怕要慌忙一阵了。”
王建国与顾子琰共事这段时间,算得上合拍,顾子琰才识过人, 博古通今, 处理事务干练娴熟, 两人的关系比在境州亲近了不少。
“子琰不必如此,哈哈,经过这一月的考察, 新人中不乏能力突出之辈。如沈肃, 他对境州律十分熟悉, 为人肃直, 却不死板,可试着掌管司法审判。
还有顾颖,她是乐州本地人, 熟悉乐州方言,对乐州各县情况十分熟悉, 为人又圆滑,做事周到,且容易与百姓打成一片,颇得民众喜爱,我建议啊,让她到乐桥当县令。
陈重光、骆安、唐贵才、安鱼表现也十分优秀,现乐州各县急需一个明智的父母官,教化各县民众,应当将他们外放出去,深度考察几人的能力。”
顾子琰听完若有所思,境州有不少女官,但女县令倒从未有过。
“乐桥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大多未开化,语言不通,十分排外,以往的县令都是本地土豪担任,将顾颖安排在此处不大妥当吧?”
王建国:“试试才知道妥当与否。”他用人向来大胆,一定要到相应岗位上去试试看,不要怕试错。
顾子琰轻笑一声:“倒是顾某愚钝了,跟阿植共事已久,还是放不开手脚。”
“此事还需向侯爷禀告,得他允许才可。”
王建国:“侯爷向来英明,应当会应允。还有,子琰兄,还得跟顾颖几人谈谈他们的意愿。”
很快,王建国组织了考察谈话,听取几人对任命的意见。
几人都明白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自然是十分兴奋,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顾颖以前觉得能以女子之身为官府办事已是十分幸运,但从未想到,她能当第一个女县令,哦不,还有安鱼。那也是历史上唯二的女县令!
老爹知道想必会欣慰吧!
赵侯处也收到乐州来信,针对能否让女子当县令,诸位大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辩论。
赵侯处事开明,女子都能为官了,县令也是官,女子为何不可?
是以,那些老封建不想丢官也只能赞同了。
不拘一格用人才,不论男女,如果有才有能,皆可投入赵侯门下。
不看出身,不看性别,只凭本事。此消息一经相关人引导,迅速传播,吸引了大批读书人前来投靠。
此时,王建国也回到境州。
赵侯特意让他休息一天后再去上值。
“侯爷,如今外界战乱频发,大批难民往境州迁来,目前已有一批上万人的难民队伍到罗岭附近。”安将军禀告。
“若不是当地有军队驻扎,那些难民不敢作乱,恐怕许多农户都被抢劫一空了。难民体量过大,若不妥善处理,恐怕会影响境州安稳。”
诸位大人也跟着附和。
周大人发表意见:“堵不如疏,治水如此,对待难民也当如此。下官认为,先将这一批难民接收下来,分而化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