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我不想种田: 120-13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快穿之我不想种田》 120-130(第12/15页)


    钱万正把好处都跟他们说了,还说王建国也会加进来,“乡亲们,这个合作社一成立啊,咱们村里的农产品都统一出售,能防止那些收购商故意压价。

    老乡们一年种地都很辛苦,但是收入却不高,就比如现在的土豆,收购商给的价格才四五毛一斤,但是他转手一卖都是一块四五一斤。”

    底下村民感觉,这不是嘛,他们卖的时候三四毛,去买的时候都高了好几倍,种地真不容易。

    眼看村民们有所动容,钱万正继续劝说,一番话后,大多数人都有点意动。

    “这个也不强求大家加入,但是过年发分红的时候,大家别眼红就行!”

    村里大部分都以田地入股,存款多的田地少的就投钱投力,就这样,村里的合作社建立起来了。

    第129章 娱乐圈小透明回家种田了(7)

    娱乐圈小透明回家种田了(7)采访、综艺

    早晨, 雾气朦胧,还夹着丝丝细雨,显得村庄如梦如幻。

    距离村里的合作社建立已经两年多了, 兴安村的农产品牌子终于打出去了。

    钱万正穿着许久未穿的西装, 还打了个领带, 心里既激动又带点紧张。

    今天省日报的记者要来他们村采访,不说他,大家都高兴得不行。

    本来以为下了小雨, 记者会隔天来,不曾想, 很快就出太阳了。

    村民们刚发了分红, 最少的一户都有几十万,精神面貌跟以前都不一样了,自信从容了许多。

    见到省日报的记者, 接受采访的时候个个红光满面, 如果钱书记不制止, 他们能侃一天。

    林记者看到眼前的典型村,家家户户都是两三层小别墅,村民的生活肉眼可见的富足, 家家都有牌子车, 不愧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他今天还有个任务, 就是采访他们村的领头人物, 听说以前还是个明星,后来回乡创业,跟村集体合作, 带领了乡亲一起致富,这种榜样值得重点宣传!

    采访完村书记后, 他让书记带他去找一下这个领头人物。

    钱万正引着林记者一行人去往王家。

    “小简,林记者说要单独采访一下你。”钱万正将人带到王家院子,跟王建国说了一声。

    王建国给院里的人端了椅子,大家都坐下聊。

    “王先生,叨扰了。”林记者不好意思说道,当时他只打算采访村书记,询问一些村民加入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变化等等,回去写一篇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报道。

    但是来到兴安村后,采访完那么多村民后,他们每句话都是离不开这位领头人物的帮助,引起了他的好奇,临时起意,打算单采一下这位领头人。

    林记者跟王建国解释了一下采访的缘由:“王先生,我刚刚采访乡亲们,他们个个都说能有今天离不开你的帮助,这引起我的好奇心,所以想近距离跟你了解一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受采访?”他刚刚上网搜索了一下,这位王先生除了创业之初,搞过直播卖货外,后面就很少露面了。

    王建国无所谓,人家都来了,也没有让人家“空手而归”的道理。

    “当然可以,不过,到时候发布报道或者视频内容时,我希望能先看看。”

    林记者得到应许后,笑了起来,“行,省日报发布报道之前会先给您过目一下。”

    “那我们现在开始?还是准备一下?”林记者询问。

    王建国让他直接开始了。

    林记者让摄影师准备,摄影机画面里只剩下林记者和王建国,两人一问一答。

    林记者简单过了一下开场白,介绍了下王建国后,开始发问。

    林记者:“王先生,听说你以前是明星,为什么会从一个艺术工作者直接转变为一个乡村企业家呢?”

    王建国:“我那也算不上明星,艺术工作者更称不上了。当时,我所在的公司陷入风波之中,快破产了,心里焦虑得不行,就回家待了段时间。每天在村里,看到很多土地都荒废了,加上从小农村长大,对土地有种执念,于是就回乡种地了。这也多亏了村委对回乡青年的支持。”

    林记者点头,接着问道:“刚刚在采访我们的乡亲的时候,乡亲们一说起现在的生活,都说离不开您的帮助,都在夸赞您。作为兴安村的领头企业家,您后期会继续带领我们的乡亲往那些方向发展”

    王建国:“谢谢乡亲们这么给面子。说我带领村民我觉得不对,兴安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政策好,网络发达,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跟消费者接触,直接将农产品卖出去;另一方面则是离不开我们的村干部的辛苦付出。我嘛,没那么大的力量,以后也会继续跟随乡政府和村委的脚步,继续稳定生产,扩大兴安村的品牌效应,更好地将农产品直接提供给消费者,让他们都吃得放心。”

    ……

    接下来,两人又聊了十多分钟,采访结束了。

    林记者整个人都放松了,“跟您聊的很开心,后续我们发布报道或者将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都会先让你过目。”

    王建国点点头,“那方便加个联系方式?”林记者自然答应了。

    钱万正也凑过来,“林记者,小简,这都两点多了,先去吃饭?”

    林记者肚子确实有点饿了,钱万正带着一行人去了村里开的农家菜馆。

    吃过饭后,林记者拍了几张村合作社办的厂房、规模化生产的田地以及先进的农业工具的照片,就返回省城了。

    他还得忙着写报道,把今天采访的内容整理出来。

    今天天热,钱万正穿着西装跑上跑下,出了一身汗,看着穿着短衬衫、清清爽爽的王建国多少有些嫉妒。

    钱万正挥挥手:“我先回去换衣服了。”

    王建国没回去,而是骑上摩托车去隔壁的兴林村,他在那地方承包了两三千亩地。

    兴林村有一条河,水田多,多是种的稻谷,如今是也有点名气的稻谷牌子,网上销售量不错。

    兴林村也想像兴全村学习,搞了个农村合作社,但是效益不好,村民意见不小。最后就把村里的田地一部分承包给了王建国,一亩地一年能有一千多的租金,一家也能有个几千的收入。

    而且隔壁的兴全村发展好,厂子一直在招人,兴林村的人基本上在兴全村工作,一年也能弄五六万。

    不过,看着兴全村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家家都建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他们也很羡慕。

    “书记,听说隔壁村的农产品打出名气后都不够卖,咱村的产品也不错啊,你说能不能让他们带带咱?”他们村的田地都好着呢,每年产出也多,但是农产品就是很普通的农产品,在网上没有名气,人家都不带搭理的。

    于书记掐灭烟头,回道:“我再去问问。”

    钱万正听了于书记的请求后,他说考虑一下,然后找了王建国商量。

    王建国觉得可以,“两个村相互照顾嘛,只要他们能保证产品质量,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