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一七四章(第1/2页)
统辖六部!朱元璋怒喝一声,那不就是宰相吗?到底是后代的哪个垃圾干的!看那朱允炆,也没有让那翰林院,直接统辖六部啊!什么不自信,我自信的很!六部都是他们的了,还有什么他们不敢干?!【所谓的“统辖”并不是直接内阁下辖,而是利用考成法来提高六科地位,以内阁监察六科,以六科监察六部的方式来达成的。】大家擦了擦汗。心想自己还好没有像老朱那样着急。朱棣觉得相比上面的,这个稍微可以接受了些,并且他对这个“考成法”,很感兴趣。提高内阁地位再议,但提高六科地位,不妨试试。【大致就是官员有绩效指标了,每件事情都要设置一个deadle,按死线清查完成情况。所有工作计划表都有三份,一份发给六部+都察院,一份发给六科,一份发给内阁。六部等负责逐月清账,六科督查绩效汇总表格,内阁再监督六科的监察情况。】妙啊!老朱脱口而出。他竟忘了几秒钟之前,自己还勃然大怒的那点事儿,已经转而开始大喊妙哉。这是哪个贤才想出来的好办法?咱看,可以办得很!就该这么办!文臣们、武将们:……这一次没有什么文武之分。他们全部为这恐怖故事而腿软。这种预感是正确的,因为老朱的手指,已经指向了那群很久没有干正事的吃瓜皇子们。他直接对朱橚说:“一年之内,我要看见我那大萝卜,明白吗?”朱橚:?老朱想想,又说:不对,这样也不够明确。每个月,你都要给我那萝卜不断变好,欣欣向荣的改变。朱橚:???接着老朱再转向朱棣。哪用老朱说话了。朱棣都要忍着才不让嘴角翘起来:哎,这监察的重担,合该让儿子担起,爹你放心吧!这一刻,老朱还是很欣慰的。此儿肖我!“都叫死线了,真是形象啊,之前听后辈提起这话,都没有那太多的感想,原来,死线死线,就是到了这条线,就得死了吗?可真是形象啊。“陛下三思啊……”郁新声音都颤抖起来。“铭本放心。老朱安慰他,“我们也不会像兔朝那样酷烈的。我们实在完不成,只要用心了,一定会法外开恩的,最多永充吏役。郁新高兴的哭了起来。【我们前面聊了很多通政司、六科与门下省的联系。已经能够看得明白,六科在监察体系中的重要。不过很显然,皇权也具备着监察权。朱元璋不要太爱偷窥他臣子的小九九。正德时期,出于皇权对宦官群体的信任。大太监刘瑾专权,司礼监代行“监察六科”之权。而考成法则改变了它,也是利用皇权的信任,以内阁代替司礼监。内阁+六科重新具备了完整的中书门下的能力,有决策+行政之权。】朱允炆:什么呀,为什么这万法看来,都似我改革之风。我那通政司和翰林院改革不也有着相似的味道吗?只是没有想出那考成之法.…【本来这种组织架构有机会被编入新版《大明会典》,成为一种固定法条,但最终没有。它仍是不合法的,完全依赖于首辅的个人威信+皇帝的放权。明末的槐宗也搞考成法,他之考成与最初的考成权力构架就不是一码事了,他酷爱微操,更多的在行使皇权之监察,自然而然的内阁在明末考成的重要性就下降了。内阁就暂时聊到这里,后面的吏治改革还会聊到考成法,现在暂且不提。】朱元璋若有所思:这考成法,似乎远不止上面所说的。茹常:..这激进的兵部试尚书也狠狠骂道:差不多得了!朱棣则注意到另一件事:“这考成和吏部选人息息相关,那槐宗参与了这部分监察,就是深深介入了吏部之选人。如此这般,天下败坏了下去,他明明有着不可推卸之责任。多少得担一个识人不明的错。朱樉喝茶:好皇帝各有各的好,坏皇帝各有各的坏,但都很喜欢推卸责任。【中央剩下的官制改革,都是一些礼仪类的、马政类的、更变品阶类。唯一可能还要提一嘴的,就是朱允炆大幅调整了各地藩王属官的品阶。增设了两个正三品的?辅。旧制,王府长史最高正五品,大部分时候,写做‘教导’,实为监视。有时也是犯了事儿的王爷们的替罪羊。正三品比正五品职位高得多,话语权也重,估摸着是想增强对藩王的掌控力。嘛……都削藩了,这个举动就相对累螯了。】湘王撇撇嘴:“侄儿你不是最喜欢削叔叔吗?何必还搞这种冗官呢?你想监视,也没有叔叔给你监视了,正三品呢,好多钱呢。在场除了又被埋入地府的朱允炆外,叔叔们齐声道:是啊,是啊!浪费工资!这点钱,留着少裁几个正经官吧!【相比较而言,朱棣他就很实在,他以各种方式收回了赐给王府的商税。】朱棣:其他皇子们:朱樉冷哼一声:叔肖侄儿,也是很正常的。朱棣:……我必定以各种方式补偿了大家。【朱元璋这人啊,虽然不给儿子实封土地税,但是会把某地的城市商税的钱赐于个别儿子。具体多少钱,和地域有关。】朱元璋撇撇嘴:“现在没有了。”他收回了给儿子的税,却并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并且他还语重心长的对儿子们说:“这未来几百上万亿的东西,你们拿着,不觉得不安吗?”儿子们:?没有啊,不觉得啊,恨不得就现在就拿到呢。老朱欣慰道:“你们果然很不安,不用不安,我帮你们把不安消除了。”儿子们:……【税课司需要派巡拦——类似基层城管一类的人,去人口稠密的征收。税课司的官吏们有些给钱,有些不给钱。不给钱的官吏生活所需由巡拦们提供。巡拦们会在收税过程里拿提成。一般有营业税商品税契税屠宰税酒醋税牙税。这个就和你城管位置好不好,辐射范围广不广,查得严不严有直接联系了。】郁新既不满,又纠结:所以增值税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他挂念了很久,却总没有听到答案。【一开始朱元璋规定,各地多设税课司,每个税课司收固定税额的钱。多的他不要,少的他要催征。为啥会这么奇怪的征,和洪武型财政偏向实物税收也密切相关。你布商交税就给布,这么个流程。洪武18年,才改折收金银、钱钞。这种吃地域、较为死板的收税方式就导致很多地方的税课司它收不到额定税额。洪武13年,朱元璋裁撤了很大一批位置不好的税课司。后来感觉还是僵硬,便在洪武20年规定各地税课司实收,有多少税,交多少税。】老朱点点头:“懂了,死板,真的很死板。还得多多征商人的税,少少征农民的税。”朱棣也思考着:这样说来,税务司不应该裁撤,而应该多多增加。多多给大明创收,但也要谨防他们滥征无度。【实录里朱棣对商税的认知是很割裂的。像有一回,官员建议他针对剌泥国用带来的胡椒和百姓互市这一行为收取商税时。他很做作的说:商税者,国家以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欲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万万矣。看上去像是个根本不懂得工商税重要的白痴。】朱棣:……他很冷静。他看向了杨士奇。他很难分辨,这到底是自己真的这样认为,还是杨士奇等人,认为自己应该这样认为,美化出他那不求金银的孤高模样。【但他又很精明、快狠准的从商税处下手,打响对王爷们削藩的第一炮。洪武35年12月4日,朱棣改封辽王朱植到荆州,下旨对户部说:王府岁用的禄米为定数,额外把荆州的“在城商税”也交予之。12月12日,变卦。下令把辽王的固定工资提高500石,但收回商税,归于地方政府。】朱棣:辽王朱植幽幽道:“八天,他甚至等不了八天。”朱棣笑道:“八天让你凭空增加了500石,这岂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在荆州那种地方,这商税可不一定能收得到啊。【12月27日,用400石工资换了岷王的商税。】岷王很疑惑:为什么我少了100石?他有点委屈:“只差了十五天啊?”朱棣:……朱棣保持微笑:你都被废为庶人了,你还要怎么样?这就是我救你的保护费啊。【永乐4年,齐王谋反,免为庶人,应该收回了商税。】好了!这家伙来了!朱棣精神一振,赶在所有人之前率先吐槽:“齐王!你怎么反了朱允炆,还要来反我!去年你出征时,爹还特意告诫你,勿要与诸将争功。都是你数次出征,处处以武略自傲,所行多为不法,比如洪武二十三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