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一八零章(第4/4页)
单的行为遍布大清,搞得官场乌烟瘴气。实际上麻祖的时候,盐商们就在给皇帝当自动提款机了。其危害不言而喻。】“真是乌烟瘴气!老朱不屑道,这清朝的皇帝,天天就想着造园子?不能有点追求了?咱老朱家就没有这品味低下的爱好!园子有什么好造的?朱棣深以为然。造故宫才快乐。【我们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运司纳银”、“余盐买卖”、纲盐法、“票盐法”。看到日益增长的商品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增大。看到最初的宝钞贬值,出现余盐,余盐导致私盐,私盐导向了后来的许许多多。看到白银这只无形之手,在明代历史的每个节点的如此的至关重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从始至终,盐商们都没有摆脱封建统治者的控制。也就不能纯粹的认为,哦,商人参与多了,就资本化了,制度就先进了,百姓就会变好了。】老朱叹了口气,幽幽说了句:’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根本。天下事,当从本理会,不可从事上理会……想不到,朱子语录也可以这么解。搞半天,皇帝放在那里,就成了碍眼的绊脚石了。【最开始,开中法是为了减轻民众的“运输”之苦,到后来,统治者们却只是盯着更快,更多的敛财。明明都知道,自己干的是垄断的活,变着法子和商人周旋,却不肯给生产者让利。既要又要,又当又立,欲壑难填。他们一开始能肆意使用权力去调换支盐的顺序,后来就可以随意的出卖税收的权力。清政府穷途末路之时,盐税这块肉被抵押给了外国。吸血的人竟又换了一茬。开中法真的好吗?我想,张廷玉等旧式文人怀念它,更多的还是怀念儒家理想中的“不与民争利”。怎么个不争呢?无非就是,统治者们的吃相,好那么一点点吧。在旧时代的封建大山之下,确实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好一点点,百姓就好过一点点。】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