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的九零年代: 第62章 良心企业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好运的九零年代》 第62章 良心企业(第2/3页)

就拿起他一早放在桌上的八宝粥跟舅爷显摆,“喝不喝?沙发后面有个炉子,炉子上有热水,我给你烫两瓶。”

    “不不不。”张奶奶拿去娘家的,舅爷都没舍得拆,留小辈走亲戚。因为舅爷听说八宝粥很贵,赶上牛奶的价格了,“过会儿就吃饭了。”

    张爷爷继续显摆:“我跟你说,这是用泉水做的。好运为了春节特意做的。过了春节就没了。”

    张悦芳闻言转向她爷爷,很想说商家的噱头你也信。话没说出来,张奶奶跟着说:“特好喝。好运每天都会从厂里弄几桶山泉水,留我们烧水做饭。”

    张悦芳赶忙把话咽回去。

    张跃华问:“好运那边还有山泉水?”

    “好运其实一开始也不知道。”张奶奶道:“就是突然有一天,山上冒水了。最先发现的还是食堂做饭的人。”

    张爷爷直接说:“我给你们烫几瓶,你们尝尝就知道了。”

    梁好运是女主人,家里来这么多客人,自然是她准备午饭。张跃民不可能让梁好运一个人忙活,就帮她一起弄。

    张跃民来堂屋拿赵新宇早两天送来的干木耳和干银耳,进来正好听到这句:“爷爷,他们喝什么都一样。”

    “不一样!”张爷爷其实也没喝出这个八宝粥跟他以前喝的有什么不同。但是梁好运说了,美食家说不同,那就不同。

    张跃民:“您倒是说说,有何不同。”

    “好运的这个好喝。”张爷爷道。

    张悦芳忍不住吐槽:“您这不等于没说吗。”

    舅爷的小儿子忍不住说:“这个确实好喝。”

    张悦芳想问,你喝了?忽然想到他就在食品厂上班。

    “你老板做的东西,你肯定说好。再说了,你也不敢说不好。”张悦芳道。

    舅爷的儿子尴尬了。

    张跃民:“你去街角小卖部买两瓶比这个稍稍便宜点的,她就知道一分钱一分货了。”

    舅爷的儿子当即起身。

    张奶奶反倒想起一件事,只顾招呼亲戚吃东西,忘了给小辈压岁钱。

    亲戚来的多,孩子也多。张奶奶准备了一沓红包,每个里面都装两块钱。小孩子有,大孩子里面不上学的都没有。

    手快的小孩把钱掏出来,长辈们一看是两块,就觉得太多了,给一毛两毛是个意思就行了。

    张跃民接道:“正好,拿去买八宝粥。”

    一众孩子眼巴巴看着长辈们。因为之前得了压岁钱都上缴,没有长辈的允许,压岁钱是张奶奶给的,孩子们也不敢拿去花。

    舅爷和姑奶奶家的年轻人都在梁好运厂里上班。张跃民的面子自然得给。姑奶奶就收走几个,给孩子留几个:“这些够了,去吧。”

    一众孩子一窝蜂的全跑出去。

    片刻,买回来一堆零食和两瓶八宝粥。

    张爷爷为了证明梁好运的八宝粥好,当即扔锅里。大概半小时,拿出来给张悦芳喝。

    小孩子忍不住伸手。

    张爷爷递给孩子,又打开一瓶好运牌八宝粥。

    张跃华去厨房拿几个碗,张爷爷把八宝粥倒碗里,小孩子拿着小勺子搅啊搅。

    舅爷皱眉:“不喝搅什么?”

    “这个咋没莲子啊?”小孩子指着他自个买回来的,“上面写着莲子八宝粥啊。”

    舅爷:“被你吃了。”

    “我没吃!”小孩大声说。

    张爷爷笑道:“我比对过,市面上卖的那些,就好运的八宝粥有莲子。好运说,对方为了降低成本,可是工人工资,机器这方面都没法减,只能在原材料上动手。”说着,看张悦芳。

    张悦芳其实光看粘稠度,就看出梁好运用的米相对好一点。

    粥最重要的是米,米好那粥是井水煮的也好喝。

    张悦芳撇一下嘴不接茬,张爷爷立即知道孙女怂了。

    张爷爷继续显摆:“好运说,可能因为她那边工厂少没污染,水质特别好。好运打算以后弄纯净水。过几天还要去南方买机器。”

    “纯净水是啥水?”大姑奶奶问。

    张爷爷摇头:“咱也不懂。反正好运说,东城西城都不适合弄纯净水厂。好运都找人设计好图案和瓶子了。”

    “爷爷,您少说两句吧。”张跃民进来拿肉,听到这些忍不住说:“那东西慢的很,少说得一年。您嘴上没个把门的,要是人家先好运一步弄出来,好运还做不做?”

    张爷爷道:“不是很麻烦?”

    “好运做事认真,慢工出细活。那些无良的商人可不管这些。”张跃民道。

    张爷爷连忙说:“那我不说了。”

    大姑奶奶的儿媳妇问:“是不是还得招工?”

    “招工早呢。”张跃民道:“至少得下半年。”

    大姑奶奶的儿媳妇很是失望。

    张奶奶注意到这点,禁不住问:“你都四十多了,还想上厂里上班啊?你不行,身体跟不上。”

    大姑奶奶的儿媳妇尴尬地笑笑。大姑奶奶道:“不是她,是她娘家侄子想去。”

    张跃民迈出去的脚收回来,“好运过几天去南方,那边世道有点乱,要几个人跟着。回头还打算派两个人在那边学模具,到时候跟模具一起回来。基本生活费厂里出,那边可能还会给一点学徒工学费。要不你回头跟他说说。想去初九一早过来。”

    “在南方学东西?”大姑奶奶的儿媳妇担心,娘家嫂子不舍得。

    张跃民:“虽说离咱们这边远,不过晚上别乱跑也没事。南方大的模具厂都是国营单位,里面有员工宿舍。吃住都在里面。需要什么就让保栓叔帮你们捎过去。他们平均半月去一次。”

    众人想起来,南方对他们而言陌生,对张保栓他们来说熟的很。大姑奶奶隐隐听人说过,张保栓还会说南方话。

    大姑奶奶连忙给儿媳妇使眼色。

    儿媳妇道:“我回头问问。需要两个?”

    “你们家一个,另一个从村里找。”张跃民也不瞒她,“两人一起学,谁学的好谁留下。学的都不好两人都不要,学的都好两人都留下。”

    大姑奶奶笑着说:“肯定好好学。”

    “好运只看结果。”张跃民说完就拿着排骨去厨房。

    大姑奶奶等他进了厨房才问:“跃民这孩子还上学呢?”

    张爷爷点头:“咋了?”

    “可是他咋跟个领导一样?”大姑奶奶皱眉,“你没看到他刚才说话的表情,感觉比好运还像老板。”

    大姑奶奶的小儿子道:“人家现在是研究生。毕业之后都能当副县长,肯定比好运厉害。”

    “副县长?”大姑奶奶惊呼。

    大姑奶奶的大孙子高中生,懂得比她奶奶多:“跃民哥现在这样,搁以前就是在翰林院上班。以前有句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