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水浒]潘金莲今天也在自救》 14、初次相亲感觉好(第2/2页)
学徒时便时常跟着师父走南闯北,早已习惯了。”开了个头,李三合的话便顺了许多,“说句唐突的话,姑姑曾写信来提及姑娘,说姑娘无一处不好,我那时心中便存了一丝好奇,希望一见。只是路途遥远,还未等我前去看望姑姑,不想姑娘就来了。”
“李大婶真是过奖了,妾身草芥之身,哪里配得上这样的夸奖。”金莲红唇微弯,如春日的花儿般映得整个屋子都明媚起来,“倒是李相公见识过不少场面,比妾身好的女子定然不知几何。”
本是普通的一句话,李三合听了却忽的有些激动,连说话都结巴起来:“姑娘万不要这样想。在……在下出门这么多年,从未见过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便知这世……世上大抵没有相同的事物。叶子尚且如此,人更不必说了。”
“且在下出门……出门在外,都只与药材商打交道,从不去是非之地应酬,这个姑娘大可放心。嗯……还有,还有就是这人从来各有各的性子,没有哪种好哪种不好的……”
金莲愣愣地看着他在那语无伦次,有时说错了还懊悔得直皱眉头,和个孩子似的急出了一头汗,不由“噗嗤”笑了出来。她这么一笑,李三合更窘迫了,连耳根都泛起了红色。
“李相公不必解释,金莲明白。”
金莲觉得这人真有意思,略说两句就急得跟什么似的,只得拿了个果子掩住唇边的笑意:“妾身只是觉得李相公见多识广,想听听外面的见闻罢了。”
“哦,是……是在下误解姑娘了。”李三合这才不自觉地松了口气,又给自己续了杯茶来缓和气氛,“也难怪姑娘有此一问,在下当初随师父踏出这阳谷县之前,也不曾想过外面的风光会是怎样的……”
许是金莲温婉的声音安抚了他忐忑的心情,许是胸中的见闻真个让他感慨颇多,李三合桌下紧握的手渐渐松了开来,面对着金莲开始侃侃而谈。金莲捧着茶杯,注视着他谈及此事时那发亮的双目,有些意外这李三合的心性。
她本以为出去见过世面不知和多少商人打过交道、去过多少饭馆酒楼甚至青楼楚馆的人面对她最少该是个游刃有余以致于有些油嘴滑舌的人,故而拿三/两言语试探了下,谁知却试出这么个结果。
若不是装的,那这个李三合倒真是有些单纯了。
“姑娘别看我这样像是不成器一般,其实……其实我在外面也不这样。”
仿佛是看穿了金莲的心思,李三合说着说着叹了口气:“想必姑娘也知道,我少时没了父亲,后来母亲也走了,只有个姑姑还远在他乡。便冲这一条,就担个克亲的名声,好人家的姑娘便都退避三舍了。也就姑娘不嫌弃肯与我说上两句话,以后若有什么事用得着我的,姑娘但开口无妨。”
谁知金莲闻言却敛了笑容,正色道:“李相公可莫要说这话。若说身世,我又何尝不是孤苦无依呢?若非大哥,我也就是个飘萍,如今不知身在何处。且李大婶应当在信中与相公说过,我原在清河县的张员外家做过丫鬟。可今日李相公仍肯来此相见,想必是不嫌我身份低微的。相公既不嫌弃我,我又如何会在意那劳什子名声?李相公再这样说,可羞煞我了。”
“不不不,在下绝无说姑娘的意思……在下,在下只是思及过往,有感而发而已……”
李三合觉得自己这张嘴关键时候真是越描越黑,到最后索性闭口不言了。金莲见他这样又忍不住笑了一阵,才将话题岔到别的地方去。
外间的赵大婶听着里头隐隐的笑声,拿手肘碰了碰正送客人出门回来的丈夫:“你说的还真是,这小伙子可真不错。”
“那可不,娘子交代的事我敢不办好吗?”赵单瞧着旁若无人,凑到妻子耳边,“我可是提前跟李家的街坊打听了,都说这小伙子人精神,品性也正,从不沾染什么。要不是咱家闺女已有了婆家,我都想自个儿留下来当女婿了!”
“你盘算得倒好,可见是人家金莲有福气嘞!”
赵大婶嗔了丈夫一眼,面上的笑意更浓了些,又去酒房忙活去了。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