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117. 全息:二凤身穿马嵬坡3 李世民:坏了……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117. 全息:二凤身穿马嵬坡3 李世民:坏了……(第3/4页)

是大唐士兵一天比一天热血,一天比一天能打。

    反叛军:???

    反叛军百思不得其解,守城战不是应该越打越颓靡吗?这群人被大军困在城里,就一点都不担心粮草耗尽?

    大唐将士:呸!就你们这些家伙,都不够太宗打的,还想耗到我军粮草用光?做什么美梦呢!

    大家坚信很快就能打退敌军了。

    这个坚信在他们越打越嗨,导致敌军节节败退之后,更加地坚定起来。

    果然跟着太宗不会输!

    反叛军打不破这个可怕的良性循环,除非他们能精准搞死核心人物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穿着铠甲身先士卒,混在将士们里头看着就像个能打的普通小将。在反叛军看来,他除了超级能打之外没什么特别的。

    这样一个小将,敌人当然不会费尽心思弄死他。连派几个将领过去都被他一枪给刺死了之后,敌方就决定暂避锋芒,不和这人对上了。

    这个错误的选择导致他们一直找不到军队的主心骨,哪怕成功诛杀了统帅也没让军队乱起来。

    反叛军:过分了啊!

    不是统帅的功劳,那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凶啊?

    要不想法子砍了军旗试试?

    行军打仗时军旗十分重要,毕竟那么多人呢,光听将领大喊也不现实。但是抬头看军旗,再根据旗帜的挥舞来判断下一步是进攻还是撤退,这就比较方便了。

    古代很多战争打到一半某一方溃败都是因为军旗被砍了,士兵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又担心是不是将领被杀,自己没了主心骨,于是才四散奔逃。

    长安守卫战时的大唐军旗可没那么好砍,有些军旗干脆就在城楼上挥舞呢,敌军又上不去。

    但再难也得试试。

    反叛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拔了几个靠前的旗子,准备等着这一片的士兵溃散。

    结果士兵看都不看,依然往前冲杀。

    反叛军:不是,你们这群人能不能讲讲道理啊?

    旗子都没了,你还冲杀什么!

    周围士兵:傻缺,太宗就在前头奋勇杀敌呢,看不到旗子还看不到太宗吗?

    是的,倒霉的反叛军极其不幸地砍掉了李世民这一块的军旗。

    士兵们一看太宗还在,那有什么好怕的?没军旗就没军旗,继续跟着太宗冲鸭!

    反叛军在军阵被打崩之前,心态先崩了。

    打仗就讲究个气势,没气势的一方人数再多也得溃逃。反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心灰意冷被打出了长安地界。

    李世民立刻抓准机会大肆宣传:

    “天命在我!天佑大唐!”

    军民们高兴疯了:

    “我们赢了!天佑大唐!!!”

    长安城这边和叛军打得有来有回,不像历史上那么快就沦陷了。所以就给了远一些的军队充足的赶路时间,等到反叛军一撤,正好这些军队也抵达长安城和他们汇合。

    李世民:我去,朕就是随口说说,结果好运真的站在朕这边。

    李世民当机立断:

    “集结军队,追击叛军!把叛军赶出关中!抢回潼关!”

    叛军已经是丧家之犬,有这么多军队前来支援,正好可以一口气追过去,抢回失地。

    只要潼关到手,长安城便再没有破城的危机,之后就能一步步收回其他失地了。

    虽然潼关不好打,但李世民充满信心。

    《秦王破阵乐》真好用,继续继续。长安这点人手靠着它就能打退大军,剩下这么多半路加入的依葫芦画瓢打一波鸡血,拿下潼关肯定不成问题。

    李世民带兵跑了。

    已经不是太子而是皇帝的李亨好不容易等长安城的战乱平息,可以进城去拜见那位太宗,试探对方真假了。

    进城一问,靠,那家伙追击叛军去了!

    李亨:这人不会是知道朕来了,怕露馅先跑了吧?

    老臣看出了李亨的怀疑,很不高兴:

    “太子殿下,不得对太宗陛下无礼!”

    李亨:“……朕已经登基了。”

    老臣:“太子殿下,您怎能越过皇父直接登基呢?先皇已经驾崩,此事先不论了,但您得等太宗回来再商议是否举办登基大典。”

    嘴上说的是商议“要不要办登基大典”,但李亨觉得这群人分明想说的是“要不要承认你的皇帝身份”。

    李亨:…………

    李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原本以为那个太宗是老臣们为了安抚人心故意捧出来的假货,结果现在看老臣自己是真情实感地信了,显然人不是他们安排的。

    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那人是真的太宗,或者那人来头不小演得特别像。

    李亨明智地选择了顺从老臣:

    “那孤便静等太宗回京吧。”

    哪怕对方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是本尊,他就不会公然唱反调。毕竟被骗子骗了只是丢人,冲撞祖宗他的前途就彻底完了。

    李亨左等右等,足足等了两个月,终于等回了李世民。

    跟着他一起回来的还有潼关收复的消息。

    李亨:!!!

    潼关都能打回来,这也太厉害了。

    李亨意识到,从此以后别管这人到底什么来头,他的太宗身份已经坐实了。不是太宗下凡也得是太宗转世,谁也无法质疑他。

    于是见到李世民的时候,李亨机智地主动表示他已经卸下帝位,当回了太子。如果太宗认为他不堪大用的话,也可以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李世民:你这么上道弄得朕很难做啊。

    人家都以退为进说可以废了他了,李世民就没办法真的废了他。

    好在这太子看着比他还大,估计是熬不过他的。等太子死的时候,他估计还活蹦乱跳,到时候立谁当继承人还不是他说了算?

    因为老爹李隆基太能活,已经生生被拖到了四十五的李亨:……

    看一眼李世民。

    李世民从贞观四年过来,现在才三十岁。

    历史上李世民还有至少二十年的阳寿,李亨只剩下六年了呢。

    打发走了比自己还大的太子,李世民回去复盘这几个月的经历了。

    他提笔开始梳理如今的情况。

    第一,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拥有和唐太宗一样厉害的文治和打仗能力。这不是巧合能说得通的,必定是经过了他反贼爹的精心谋划。

    但是他爹不可能恰好生个儿子就完美契合唐太宗的情况,所以他很可能不是他爹亲生的。

    不知道那个反贼势力有多大,竟然能收集一堆婴儿从小进行培养,从中挑了最像太宗的他出来。

    既然爹不是亲爹,那他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