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4、开始搞事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4、开始搞事(第1/2页)

    陆执安听到陆老爹在全京城撒告示的时候都震惊极了——这不就是小传单吗!

    总之,先帝被太子气了个不轻,转头就下了废太子为庶人的旨意。

    但京城百姓在陆老爹的宣扬下都已经清楚这事情的原委是如何,谁也不信诏书上瞎编的话。

    陆老爹离开京城之后也不是一帆风顺,主要是当初的事情闹得太大,人们都在好奇离开京城后的陆老爹会去哪。

    为了能隐藏好自己的身份,他们夫妻两个找到大树村也是废了好一番功夫。

    在大树村定居后不到两个月,陆执安出生。

    因为那一场宫变风波,陆执安在胎中终究是遭到了牵连,刚出生的时候并不健壮,比寻常人家的孩子还要瘦小一些。

    孟梓华也因为生产艰难伤了底子,养了好几年才有了陆风致这个小女儿。

    而在这十年中,陆老爹除了孟梓华两次生产时去了趟京城,请镇国公家寻了靠谱的稳婆来接生,其他时间再也没有出过大树村。

    或许就是他的“安分”为他们一家在后来这十年的争斗中博得了一席安全之地,尤其是在陆风致出生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淡忘了在大树村的前任太子。

    又或者不是淡忘,只是觉得等到自己继位之后再收拾他也来得及。

    却没有想到,后面的夺嫡斗争竟然会如此惨烈,没了太子这个靶子在前面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一群皇子就像是没了目标的疯狗,恨不得见谁都咬。

    为何宫中如今陆老爹的兄弟们只剩下一个不满一岁的病弱男孩儿?

    因为他们为了自己能继承皇位,对小孩子和孕妇都下手!

    陆执安这个仅存的小皇叔之所以病弱,也是因为他的母妃在怀孕时不小心吃了不恰当的食物,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陆执安在听陆老爹讲这段往事的时候,整个人的眉头都拧得死紧。

    便是他所知道的历史上最有名的夺嫡“九子夺嫡”,也不像是陆老爹他们这一代一样能死上十几个皇子。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前面三代单传给了他们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才间接导致了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无论如何,作为始作俑者的先帝,显然是责任最大的一个。

    陆执安的灵魂又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看多了现代社会中那些不做人事的父母之后,他心中并没有那种必须要对父母愚孝的观念,甚至还很反感。

    所以当发现陆老爹对先帝的态度十分明确时,陆执安的心里也是高兴的,他们父子俩又在观念上达成了一致!

    因着先帝做出的破事,一家四口对于先帝的态度都很一致。

    当然,陆执安是明确表过态的,陆风致年纪小,直接被大人代表。

    所以这样一来,朝臣们也能感受到他们明显的感情倾向,而后选择保持沉默。

    大约是先帝在时太不做人了,再加上人走茶凉,满朝上下竟然对他们一家老爱找先帝背锅的事情不置一词。

    陆执安这个时候还没有想到太多,只是觉得省心了。

    但是曾经在朝堂上混过一段时间的陆老爹却看得分明。

    先帝,是真的已经失了臣民之心啊

    太子册封典礼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日期则是选在了先帝驾崩百日后,也算是给了礼部的官员们充足的准备时间。

    今年各地还算太平,除了江南有一个县城小小地闹了一次洪涝灾害以外,出奇的平静,倒是为陆老爹迅速上手朝政打下了不错的底子。

    前朝平稳,陆老爹的目光就落在了陆执安的身上。

    陆执安今年已经十岁,虽说从小就跟着他读书,但毕竟没有学过身为太子所需要的各种课程,这个年纪教起来已经有些晚了,但绝不能更晚下去。

    于是,为太子选太师太傅这件事,就被提上了日程。

    陆执安不是那种一味死板的儒生,这一点在陆老爹对他过去几年的教导中就已经发现了。

    刚启蒙的时候,陆执安还经常因为一些理念不同而和他论起来。

    出乎意料的是,最后竟然还是他赢少输多。

    现在陆老爹肯定是没有时间去手把手教陆执安了,但选的老师不说别的,起码能经得起陆执安这样的折腾才行。

    毕竟当年,要不是陆老爹反复告诉自己这是亲儿子,恐怕也早就教不下去了。

    太傅还好说,太师恐怕就要仔细选一选了,不能是太过死板的人才行。

    陆老爹在心里盘算了一阵,终于有了几个初步的人选。

    陆执安还不知道他爹想着他上学的事,这会儿正在自己的东宫里面折腾新鲜玩意儿。

    一家四口入宫后,陆老爹整顿前朝、孟梓华整顿后宫,率先把握在手的,就是凤仪宫、东宫以及中正殿的实控权。

    毕竟这三处可是他们一家四口未来的主要活动场所,如果没能彻底掌控,不知道会平添多少的麻烦与危险。

    陆执安开始在东宫里折腾,也是在孟梓华告诉他东宫已经安全之后。

    在这期间,东宫里的宫人调来换走的,变了一大半。

    既然孟梓华说了安全,那么就是安全的。

    这一点上,陆执安还是很相信他这位能护着亲爹从禁军之中杀出的亲娘的。

    不过,他说是在折腾,但也不是像寻常小孩一样瞎胡闹,只知道玩乐。

    他是在自己的院子里改造东西。

    这件事的开始主要还是因为当初在入宫之前,陆执安的一个念头——

    他不用考科举了,那么以后的主要精力要用到什么上面呢?

    这个答案其实不需要找,就直接摆在他的面前——百姓。

    改善百姓的生活。

    他是真真正正做过百姓的人,也知道当下这个社会的百姓过得有多苦。

    陆老爹是村里的教书先生,一家人即使不下地务农也能过得不错,但是陆执安满村跑的时候可是亲眼看到过的。

    村里的麦田并不如他曾经在前世随意路过的一处农田丰满,麦穗挂在麦秆上,都压不弯它的腰,产量明显是要低很多。

    想要改良粮种,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出来的成果,当年袁老带着那么多研究生博士生,也研究了许多年才将杂交水稻培育成了那个举世闻名的模样。

    他现在一没人手二没时间的,自然也不能将希望仅仅寄托在这一个途径上。

    无法改良单位面积中的产量,那就只能帮助大家扩大生产规模。

    只要家家户户种的田足够多,在没有遇到灾害的情况下,总是能混个温饱的。

    但这个时候的人力再不值钱,能力也是有限的,家里的田亩就算是翻上一倍,他们累死累活也耕不完啊!

    于是问题的关键就落在了改进农耕工具上。

    好的农耕工具可以帮助农民省时省力,这样一来,空下来的时间和力气,自然能给他们扩大生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