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110-120(第12/18页)
但面上不?显。
她盘算了一下,要是?这两?拨贼正好撞上面,甚至有可能?发生过打斗,以至于?双方只能?匆忙逃离,那倒能?解释现场一点遮掩的迹象都没有,还如此凌乱。
谢知秋问:“大理?寺今晚没有巡逻的守卫吗?怎么还要被打更人?看见,才知道?有贼?”
“这……”
那小吏犹豫了一下,才汇报道?:“其实……今晚凑巧由同平章事大人?做主,让守卫的人?都去吃夜宵休息了,所以戒备比较松散。”
“……同平章事大人??”
“对。他现在?应该在?大理?寺狱,寺正大人?可要去见见?”
谢知秋在?这个地方听到齐慕先的名字,显然?十分诧异。
她考虑了一下,道?:“我?过去一趟。”
*
谢知秋屏退他人?,独自走?进大理?寺狱。她方一进来,就?见本该认真值班守夜的几个狱卒正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数着银两?。
他们听到脚步声,一转头看到谢知秋,都像吓了一跳,忙将银两?揣进怀里,纷纷扯出尴尬的微笑,道?:“寺正大人?。”
谢知秋装作没看见颔首,问:“听说同平章事大人?来了?”
“对对对。”
狱卒回答。
一人?貌似为难地道?:“同平章事大人?深夜想念儿?子,临时说想过来看看,希望咱们通融。大人?他一把年纪了,半夜思念独子,想得满脸泪睡不?着,来一趟不?容易,咱们也不?好这么不?讲人?情,是?吧。”
这人?毕竟是?齐慕先,这群看守监狱的小卒,想来不?敢、也没法拒绝。
谢知秋问:“我?能?进去瞧瞧吗?”
狱卒们彼此交换眼神。
但他们知道?谢知秋原本与齐慕先交往甚密,她还敢在?大理?寺卿和少卿都不?敢碰这案子的情况下一个人?挑起大梁,说不?定就?是?齐慕先示意?的,忙说:“当然?,寺正大人?怎么会不?能?进?快请、请。”
谢知秋踏入牢狱中。
实际上,她还有话,在?纠结要不?要和齐慕先谈。
此刻,由于?看过了那封信,谢知秋仍在?心中不?由替杜宁枝悲戚。
要是?齐宣正当时没有喝酒,要是?情况哪里变化一点、没有最终出现这样的局面,要是?这封信能?够交到比齐宣正稍微靠谱一点官员的手中……或许杜宁枝真的能?够救出自己?的妹妹和朋友,非但如此,许多事情……甚至方朝本身都会大有不?同。
杜宁枝只有十三?四岁,若非如此,她本应拥有许多鲜活的可能?性。
只是?,由于?凶手的一时冲动,这美丽的生命戛然?而止,消失在?一片她很陌生的土地上。
说实话,谢知秋内心存在?着愤怒。
但另一方面,她同样还有理?智。
这次和上回不?同,一旦对齐宣正动手,她再想要修复和齐家之间的关系,就?再也不?可能?了。
由于?那封信的存在?,她已经有办法让齐慕先暂时无法像预想的那样搞掉她,可是?齐慕先的地位如此稳固,结下这个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等到疯狂地报复。
这对谢知秋来说,无疑是?非常可怕的风险。
她思来想去,或许双方可以各退一步,她对齐宣正少许抬一抬手,而齐慕先配合她,钓出那封空白信后的大鱼。
正像她的师父甄奕和上司祝少卿教?她的那样,小心驶得万年船,尽量不?要得罪人?。
作为一个成熟的官员,或许这才是?理?智的选择。
只是?……
当她即将走?过最后一个弯、来到齐宣正的牢房时,忽然?,她听到监牢里传来齐宣正暴躁的声音——
“爹!你怎么还没有找到人?来替我??不?过就?是?一桩小案,有这么难吗?”
“胡闹!你可是?弄出了人?命!”
“区区一个伎女而已,死了又怎么样!”
齐宣正喊道?。
“老子花了钱,当然?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她居然?敢挣扎……那不?过是?个人?尽可夫的贱.婊.子,以后不?知道?要被多少人?搞,老子喝醉酒捅了她几下,还算做件好事,替她保住贞操!凭什么因为这种不?守妇道?的下.贱.女人?,我?就?要失去前程?!”
狱墙之后,谢知秋的眼神骤然?幽沉。
*
齐慕先听齐宣正这样抱怨,其实也很烦躁。齐宣正大概是?在?牢里关了太久,开始急躁,连在?他面前的好儿?子都装不?下去了。
看他如此不?懂事,齐慕先内心失望是?难免的,尤其一比秦皓和狸儿?,越看越不?顺眼。
可是?这毕竟是?一根独苗,夫人?刚刚去世,他也答应亡妻会好好照顾儿?子,自己?生的只能?忍着。
齐慕先正想再说几句安抚他,忽然?,他猛一转头,看向旁边的拐角处。
“嘘。”
齐慕先倏忽凝神,站起身来,道?:“好像有人?过来。”
“什么?”
齐慕先没搭理?齐宣正,慢慢走?到拐角之处。
然?而,监牢里外都空荡荡的,已经连人?的衣角都看不?到一片了。
齐慕先眼珠一转,走?出去问正在?数钱的狱卒:“之前有没有人?进来?”
狱卒回答:“寺正萧大人?来过,他没跟大人?您打招呼?”
“——!”
齐慕先心尖一紧,无数思路转过数个来回。
然?后,他当机立断,走?出牢狱,以最快的速度传来自己?的人?,紧急吩咐道?:“立即去将秦皓以及其他谏官都叫起来,不?要等日子了,明日一早,立即集体上书,往死里参萧寻初!”
第一百一十八章
宁德元年, 五月廿五。
清晨,天将亮未亮,无数官员已经聚集在?宫门外, 一部分人是准备上朝, 还有一部分人怀里揣着奏本,做好了死命下?跪磕头、涕泪俱下?的?准备, 是打算闹件大事。
然?而, 他们?从黎明等?到天光大亮, 到了平常早该大开宫门的?时辰,仍没有人来放他们?进去面圣或者上朝。
直到巳时将至,厚重的?朱漆大门才缓缓打开。
只见?天子身边的?大内侍官董寿笑盈盈地站在?宫门前。
这董寿年四十?许, 面白无须, 头戴幞头,身着圆领长袍,双手拢在?袖中, 笑起来像一尊体型匀称的?弥勒佛。
“实?在?抱歉啊,诸位大员。皇上今个临上朝了,才忽觉身体抱恙, 本是不想耽误早朝的?,可太医看了以后说,皇上许是操劳过度, 还是需要静养。”
董寿笑眯眯地对?在?场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