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130-140(第3/18页)


    说?着,他便跑进田埂,去与?其中农作的农民说?话,问道:“这位小哥,那边的坡上现在也能种粮食了吗?我记得以?前那里地势不好,种不了东西的吧。”

    那种地的是?个年轻小伙,赤着膀子在做事,听到青年如此问话,他连声说?“是?是?是?”。

    小伙道:“以?前那上面没水,是?种不了,但几个月前朝廷突然说?要弄什么水利工程,拿咱们这里先试试,修了好些灌溉渠,以?前灌溉不了的农田,现在都能浇灌上,就能种了,足足多了好几十亩好地。

    “听说?今年我们这里收成要是?好,明年开始会修两条主干渠,总长二十里,到时候附近好些村落都会按照标准修新渠。”

    小伙子忙着种地,没跟他说?得太仔细,但青年一听就明白了。

    以?前这附近有很大一部分土地土质本身很好,只是?土壤缺水,会影响农作物收成。

    负责这一带的官吏是?个不错的人,也懂一点?水利,曾想在这里修建河坝、开渠引水,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是?他人微言轻,向上级提议,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也拿不到足以?筹措人力物力的钱,只好一年年往下拖。

    现在看来,这件事情时隔多年,终于?做成。

    若真能按照小伙所说?,在这一带按地势修建两条主渠,再建一些网格状的灌溉渠,受益的农田,会以?数千亩记!当地的农户,想来生活也会有极大的改善。

    青年听了有点?高兴,看来过了几年,梁城的风貌是?有所变化?了。

    *

    不多时,二人来到梁城城门外。

    通过城门时,大概因为两人的箱笼是?自制的,在箱子底下装了木头轮子,平坦的地方竟能直接拖着走,守卫稀奇地看了他们师徒好几眼。

    踏进梁城,青年望见眼前的景象,又愣了愣。

    他以?前并非没有住过梁城,哪怕常年待在临月山上,也知道梁城的繁华。

    但眼下,这份繁华,似乎又与?过去有所不同了。

    街上的商人眼见着多了起来,而且行人的衣裳居然个个簇新,像是?同时换了新装一般。

    不止行人,不少铺面店面没换,却都重新上了漆、安了新匾额,还有不少人推着车在道路上叫卖,看上去颇有朝气。

    青年师徒赶路多时,正好有些累了,就在城门内的茶坊歇脚。

    二人手头并不宽裕,一路省吃俭用到梁城,青年拿出?钱袋,表情便有些羞涩,数了半天才敢进去,本来只想点?点?最便宜的茶水润口,甚至不打算坐了,站站就走,但等他进去,一看价目,反而呆住。

    青年十分惊讶地道:“梁城的物价,竟然下降了?”

    小二在一旁忙忙碌碌地擦着桌子,一听青年的话,笑道:“客官刚从?外地回?来?离开这儿得有半年以?上了吧?”

    青年点?头。

    小二说?起这事很兴奋,一拍大腿说?:“我看这位新帝不错,真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城里这税本来回?回?都涨,收税名目年年增加,您猜今年怎么着?”

    不等青年开口,小二已经自己揭晓谜底:“居然减税了!”

    话完,他又指指外头道:“您瞧,外头是?不是?家家户户都跟新店似的?其实有些店老早破败不堪,店主都想修葺,只是?手上没钱。

    “前些年朝廷收钱厉害,一会儿收什么治安费,一会儿收什么道路维护费的,咱们小本生意,本来也没什么利润,这上头一直加收钱,地租又年年涨,咱们这钱也不会平白无故变出?来,成本增加,为了活下去,可不就得涨价了。但就这样,以?前利润还是?年年变薄。

    “好在今年不同了,税忽然轻了,大家手头钱突然就多了起来。你?别看我们店里降了价,其实因为成本变低,客人又多了,反而比以?往赚得多呢!”

    青年闻言,又是?错愕。

    梁城在天子脚下,朝廷有什么变化?,这里反应是?最快的。

    现在地方上还没什么改变,但朝廷的方向一变,梁城这里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青年道:“登基一年便展现出?如此才能品德,这么看来,这位新君……真是?位难得的仁帝了?”

    小二笑呵呵地称是?,但过了一会儿,他抹了抹桌子,又小声地道:“其实,除了皇帝听得进话,咱们看来啊,最主要的,还是?多亏萧大人。”

    “……萧大人?”

    “萧寻初萧青天啊!客官,就算刚从?外地回?来,您这也太孤陋寡闻了吧?”

    青年怔怔,随即一笑。

    他并非不知道萧寻初这个名字,其实他也晓得,从?两年前的月县开始,这个名字就开始在大江南北流传,逐渐家喻户晓。这位萧大人的事迹,哪怕他远在外地亦有所耳闻,而在来梁城的路上,甚至得知了他查办齐宣正的大案。

    青年只是?听到别人如此夸赞这个“萧寻初”,太高兴了,难掩心中骄傲的情绪,恨不得听别人多夸几句。

    他见物价比往日低了许多,本来囊中羞涩的预算也够了,便点?了壶好点?的茶,带着徒弟坐下喝。

    待拿起杯子,他不由自言自语道:“萧师弟如今,真是?出?息了。”

    *

    说?起这个“萧寻初”,如今可是?梁城举足轻重的人物。

    查办完齐宣正的案子后,“萧寻初”就升任了大理?寺卿,但皇上与?“他”是?好友,不时将?“他”叫进宫里,一同讨论朝中政事。

    方朝毕竟是?人治,官职上有混乱之处,理?论上来说?应该各司其职,但实际上一个官员权力大了以?后,经常会身兼数职,然后这里管管、那里管管。

    像“萧寻初”这样和皇帝关系好的,皇帝经常有事找“他”商量,能影响的事情就更多了。

    “他”本来已经是?三?品大理?寺卿,随着皇上对“他”日益倚重,又将?其任命为参知政事,升迁速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说?是?一飞冲天、平步青云,绝不为过。

    而“萧寻初”到这个位置后,在民间的口碑愈发水涨船高。

    无他,“他”给?百姓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

    往年,朝廷给?百姓征收的税很高,其原因很复杂。

    辛国每年要求方国上贡,且索取的金银年年增加,这笔钱势必要从?方朝的财政中支出?。

    方朝冗官冗兵,财政要支付岁贡,还要养大把?的权贵官员以?及他们的家眷,不少官员自己当官以?后,还把?自己的儿孙亲朋都塞进各种闲职里吃俸禄,官员人数越来越多,可办事效率却不见提升,反而财政支出?越来越大。

    辛国要求加贡,方国不敢反抗,可是?财政多出?一笔,能供皇室和层层官员福利使用的就要少一笔,由奢入俭难,难道要官老爷们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来给?辛国交贡吗?

    既然财政要多拿出?钱,可现有支出?又不能缩减,那当然就只能再从?百姓头上一笔一笔加上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