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全文完】(第2/6页)
知秋神情复杂,反问:“那你?又如何,为何下的不是死药?”
赵泽在膳食中下.药的事情早已败露,但雀儿他们?将食物喂给?老?鼠吃以后?,发现里面只?是蒙汗药,并没有痛下杀手。
再加上对赵泽事先?嘱咐过的宫人的审问,听起来?,他的确没有下死手之心。
赵泽呆了呆,意?识到是自己的一时手软,反而救了自己一命。
他道?:“史守成这回给?我出的策略,听上去并不是非要杀死你?不可。
“我们?本打算假借你?的命令来?号令义军,杀了你?固然可以断绝后?患,但同样?的,我们?手上也没了筹码,我认为留下你?的命,反而能在义军觉察不对劲时,依旧有威胁他们?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我也不是完全没有私心……我们?以前,毕竟算是朋友。
“你?以前与我下棋的时候,说过凡事应留一线,强大的战术,往往并不仅依靠狠绝的武力,还有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这些都是你?教我的。”
谢知秋百味交杂。
赵泽这个人不算很?聪明,这几年的行径可称昏君,冒然出征和布阵图之类的事情给?军队和百姓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方国民不聊生。
可细看这个人,竟然真的不算一个很?残暴的君主。
赵泽虽被去了绳子?,但命运仍然未知,睁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紧张地看着谢知秋。
雀儿也不安地上来?询问:“大人,那接下来?怎么办?皇帝不杀了吗?”
谢知秋亦在心中思量。
不杀赵泽,多少有她个人偿还过往恩情的考虑,但不得不承认,顾太后?的话也在一定程度上说动了她。
方国不是小国寡民的国家,而且绝大多数地区并不像当初被他们?从辛军手中救下来?的北地那样?会天然忠诚于义军,更没有普及过北地那种新的教育。
她和萧寻光都没有非要登基的意?思,原本如果杀了赵泽,的确是打算尽可能延续北地那种政体。
不过,如果留着赵泽,那么“表面上不更换皇帝”,倒的确是一个可以最大程度保持国家稳定的好方法。
只?是,要如何既保留赵泽,又将控制国家的权力从赵泽转移到她自己身?上?
谢知秋闭上眼,过去读过的诸朝历史、百家之言、古今知识,还有她这些为官、经商、指挥军队、治理北地的种种经验,如流水般在脑海中快速呈现,并慢慢织成一张新的网。
终于,她有了一个似乎可以试试的方案。
谢知秋睁开眼,唤来?雀儿,对她细细叮嘱。
第二百二十二章
据《方史》记载, 宁德八年,七月十四夜,恒宗赵泽称病情恶化, 召谢知?秋、史守成?等重臣入宫, 交代后事。
当夜,宫人出入不?断, 且有兵戈之声。
次辰四更, 异动平息, 谢知?秋宣布,恒宗身体并无大碍,但仍需长?期休养, 考虑到皇帝卧床不?便?, 今后所有政令,将由她本人来代为传达。
从?此,皇帝的权力实际上被完全转移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谢知?秋手中, 史称,宁德宫变。
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外乎如?是。
又过半年, 谢知?秋手中出现一份圣谕,宣布恒宗将包括立法权与行政权在内的皇帝主要特权全都转交给政事堂,他自己不?再做任何决策, 此后的所有皇帝,也不?必一定来上朝。
关于宁德宫变, 由于历史记载极为模糊, 又极大地改变了方国的历史进程, 引得后世史学家们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恒宗所谓的疾病是自己装病,也有人认为是谢知?秋暗中给他下.药。
谢知?秋为什么留下赵泽一命, 亦众所纷纭,延伸出数十种说法流派。
不?过后世评价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宁德宫变是一场将方国的君权转移到宰相手中的重大历史变革,并且从?法律意义上彻底改变了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而且在这场政变中,双方的牺牲都减到了最小,更没有发?生社会?性动荡,使得整个国家保持了稳定,为接下来的经济、技术、教育多方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方国迎来了长?达百年的、太平富饶的黄金盛世。
此后无数文人都写诗著文赞美过这个时期,将其视为理想社会?。
不?过,对?于真正的谢知?秋而言,她的忙碌才刚刚开始,还有无数的事情要等着她去?施展拳脚。
*
“爹爹,新科举的告示出了!”
贡院外贴出公告的时候,严静姝倒比父亲还先得到消息,高兴至极。
严静姝今年已过二十五岁,在方国,这个年纪还没成?婚的姑娘不?仅是少见,而且朝廷还要征五倍的高额税,舆论?上也会?十分?苛刻。
如?今谢知?秋权倾朝野,有她在,这个法律估计马上就会?取消,不?过严静姝为了避税,其实前几年已经跑去?道观出了家,现在算是带发?修行,平时也会?长?久待在道观读书。
这样做,其实冒的风险相当大,即使严静姝已经极力保持低调,平日里难免会?听到闲言碎语,昔日与她一同?读书、和她一样崇拜谢知?秋的闺中密友们,早已在父母的安排下嫁作?人妇,虽然她们不?时也会?鼓励她,但环境与话题都有了变化,终免不?了渐行渐远。
面对?未知?的未来,严静姝不?时也会?感到忐忑。
会?不?会?做的决定错了?
会?不?会?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她不?按常规的道路走,未来会?注定悲惨?
会?不?会?就算等了许久,也不?会?有任何结果?
万幸,如?今总算拨云见月、柳暗花明。
不?过,严仲却没有那么乐观,他道:“可是明年这个新科举的考试范围与过往不?同?,儒学经典你肯定没问?题,但还有这个墨学……据说是工技数学一类的,这些,我们可是半点都不?懂。”
谢知?秋目前的说法,是新科举与旧科举错开一年,两线人才并收。
但朝中官员都看得出来,新科举迟早是要完全取代旧科举的,目前说是双线,只是为了缓和考生矛盾,让只学过四书五经的老考生反应不?要过于激烈,也给这些人才留一些机会?。
等将来义学全面铺开,教学完全改制,参加新科举的考生增多、旧科举的考生人数极少时,再将旧科举彻底取消,算是过度。
目前,新科举还是第一次进行,绝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
既不?知?道会?考什么,也不?知?道考完了怎么授官,梁城内还疯传新科举不?限制女性考生,不?少老顽固都对?这种变化有些抵触,而梁城读过书的姑娘大多出身良好,十分?顾惜名声,不?愿意顶风去?考。
不?过,对?严静姝这样的姑娘,这却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她鼓劲道:“我是不?太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