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全文完】(第6/6页)
一个朝代如果只依赖你一个人的力量,它不?会长远。你若想千秋万代地维持现状,那?么?唯有去找一个让它即使离开你、也能继续运转下去的办法。
“新一代中?也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你不?会世上第一个奇才,也永远不?会是最后一个。
“你在这个位置上二十余年,已经比许多?皇帝在位时间都久了。若连这样都无法令你满足,那?么?究竟要拥有多?少权力,才能令你看到尽头呢?
“既然你的抱负那?么?多?,一生都做不?完,那?么?是否可以找一找,有没有与你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将你未尽之事,延续下去?”
谢知秋握着太后虚弱的手。
她考虑了很久,回答:“我会想一想。”
*
春去秋来,花落无数。
转眼数年过?去。
终于有一天,谢知秋发?现自己开始明白太后当年的意思?。
她没那?么?年轻了,即使不?愿意,精力也在一日一日地下降。
父母辈逐渐离世,当年与她一同叱咤朝堂的人陆续告老归乡,就连年纪比她小的知满、严静姝和雀儿,也开始显出?颓态。
在一次险些铸成大错时,谢知秋开始警觉。
因为,在她做出?错误决定?之后,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责怪她。
而在她做决定?之前,也没有人出?来提醒她。
谢知秋环顾四?周,发?现朝中?不?再?每一个都是她熟悉、她肯定?能信任的人。
有时女儿会不?经意地指出?朝中?问题,谢知秋却?惊觉自己丝毫没有觉察。
或许是她精力不?济,或许是其他人故意瞒着她,或许是她站在高的地方太久,矮处的视野已经不?再?向她展现。
可是到了这个年纪,谢知秋已经没有办法再?像过?去那?样,回到底层去跌宕一番,从头了解这个世界。
……
接下来的几年,谢知秋致力于将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监督体系完全?分隔开来,尽可能阻断不?同职能的官员互相?勾结的可能性。
然后,她开始培养可以继承自己衣钵的人,一点一点分出?自己手中?的权力,不?再?说一不?二,让朝臣习惯讨论,而不?是听命于一人。
六十五岁那?年,谢知秋宣布告老隐退,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交给小她五岁、在朝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威望、谢知秋一手提拔起来的参知政事严静姝。
此时,距离她为相?,已经过?去三十六年。
谢知秋离朝那?日,百姓涌到街道上,想要挽留她的车马。
不?过?谢知秋交权之意已决,将车行得慢了下来,避免撞伤百姓,却?始终没有停下。
此后数年,她住在城东谢家。
朝中?许多?官员,包括新的同平章事严静姝在内,仍旧会拜访她的府邸,询问她各种朝中?问题。
谢知秋人不?在朝中?,可她说的话仍然举足轻重,像一个幕后的君王。
又过?数年,百姓们发?现就算没有谢知秋这个人,朝堂一样正常,逐渐平静下来。
于是在一个清晨,谢知秋与家人离开了梁城,此后,再?也没有人明确地见过?她。
唯有在遥远的塞北,琉璃草遍地盛开的地方,有人曾目睹一对坐着奇怪马车、精神奕奕的年迈夫妻。
据说他们正在云游四?方。
方国人像那?位妻子?那?个年纪,会骑马的女人还不?多?,但她不?但举止谈吐见识远超常人,连马术都十分出?众。
见过?的人都说,那?对夫妻在草地上并肩骑马的模样,宛如一对比翼双飞的天鸟。
……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直到数百年后,才有人通过?谢知秋的后人家族史中?的线索,找到了这个传奇女子?的墓碑。
它是夫妻合葬,安静地立在梁城某地人迹罕见的僻静之处,外表十分朴素,虽有后人祭奠,但似乎从未有外人打扰。
相?传,这里以前叫作临月山,后遭方恒宗赵泽放火焚烧,于是废弃,只是对这对夫妻而言,似乎有不?同的意义。
这数百年来,梁城变化?不?断,已不?复当年样貌。
朝廷有过?繁荣,有过?动荡,有人将国家一手推往更前方,也有人试图□□。
不?过?由于当年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又通过?教?育开启了民智,纵有波折,但奔涌而出?的泉流终究没有再?回头。
不?管世道如何变化?,谢知秋这个名字,始终没有被人忘记。
这个世上很少有人,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而她是其中?一个。
后世评价她说,谢知秋坐镇朝廷时期,方国朝政前所未有的清廉。她架空帝王为相?的三十六年间,政局稳定?,百姓富裕,可谓百年罕见的太平时代。
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建起真正的民主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治转成了法制,通过?一种类似于外君主制内禅让制的政体,搭起了新社会的雏形。
此外,谢知秋重视教?育与科技,通过?对墨家术的推广和对工匠地位的提高,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为此后人文主义精神的广阔觉醒埋下了种子?。
在她离世后,曾有文人为她赋诗,以颂其一生功绩,诗云——
谢女无人识,独弈梅树间。
一朝凤啼出?,惊为人中?仙。
红妆为世臣,提笔破神天。
挥墨惊四?海,句句为民言。
生如千秋雪,死升九霄殿。
利禄不?染心,浊世一清莲-
全?文完-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