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 30-40(第2/16页)

走翰林的路子,不好么?”

    当朝的中书舍人虽然和翰林品阶不相上下,但是中舍人中有那么几个在君王身边伺候笔墨,除去那几个掌事大公公,乃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

    翰林院的编修,虽然是圣上的文学侍从,实际上圣上也就一月讲经一两次,当朝机密诏命,仍旧是中书舍人负责。

    林如海要真当这个差,兴许会落个天子宠臣的名头,并不好听。

    程大人拍拍严肃的老友:“尚书何必如此急切,老夫只是玩笑而已。”

    两人慢慢爬上台阶,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定,开始一日的朝会。

    林如海熟门熟路,到翰林院中应卯。

    他们是头一遭当班,上面没真派下几件事情,这几日只是熟悉各项事务,状元修撰,他作为探花,仍旧是当着前世编修的差使。

    当前整理前几次圣上讲书所言,天子门生,便是如此。

    现在林如海唯一的愿望,就是圣上少讲几回书,他慢慢弄手上的事,只做这一件,不要掺和什么朝廷日常事务,悠悠哉哉混日子。

    旁人见他年纪小,就让他先选,林如海找了一个三面都是典籍的位置,窝在角落里,正好适合他这个编修的职位。

    状元和榜眼自诩年纪都能当林如海的爹,看林如海和看儿子一样。

    林如海是没想到,自己这把年纪,只因为皮囊年轻,竟是无意间成了整个翰林院的儿子!

    翰林院里都是三十好几的人,年龄断层十分严重,大家都对他多有照顾,见林如海翻书写字皆是慢吞吞,以为他对翰林业务生疏。

    还鼓励他慢慢学,若是遇到不懂的,不好向旁人开口,就要多问他们。

    林如海被同科之谊,深深感动了!

    常安来接人时,见大爷脸色似乎比进去的时候好,这一日应该过得还不错。

    林如海刚想上车,见到贾敬出来,上前和他说话。

    贾敬和他们不一样,他原本承袭宁国公的爵位,品阶比翰林高,也不能真叫他去翰林院当差。

    若是贾家能得圣上看中,如贾敬这种既有出身又能中科举的人,照理说应该前途无量。

    但是圣上必然不会让老勋贵如日中天有再起之势,宁国公和荣国公失了兵权,就很难再回去了。

    除非再过几代,宁国府和荣国府走到林家这步,子息又少又单薄,圣上才会给个机会。

    圣上果然只是表彰贾敬一番,赏赐金银,指个管战马的闲差。

    两人闲话几句作别,林如海乘车家去。

    ……

    他在翰林院里混了好几日,圣上这一月讲课的日程没有安排,余下的要紧事都被状元和榜眼包办,林如海只负责打下手。

    除了每日起得早,在翰林院无聊,日子也没得挑,虽然翰林每月俸禄不多,林如海也不指着俸禄过日子,想想自己的散漫。

    有些惭愧。

    林如海已经把上书请辞回乡尽孝的事情提上日程,却被家书硬生生打断节奏。

    贾敏看他读家书的表情,就知不妙:“大爷,家书中说了什么?”

    “你自己看。”

    林如海直接把家书递过去,贾敏看完,也是满脸不解:“家中怎么不让大爷回去?”

    作者有话说:

    哈哈哈哈哈哈哈林如海充分认识到子嗣不能强求。

    同科进士:如海,你感动吗?

    周四上夹子这是周四的更新,稍微提前一点哈!

    🔒32  ? 第三十二章

    ◎“关于那位二嫂”◎

    第三十二章、“关于那位二嫂”

    家中不让自己回去, 林如海不知这是谁给父亲出的主意,又或者这是林家老爷自己的意思。

    拧着眉头道:“父亲的意思是希望我在京中站稳脚跟,若我现在回去, 和同科关系不熟,情谊尚浅。”

    贾敏也跟着发愁, 林家这般急着要他们成婚, 显然是姑苏那边老人家身子不成了。

    现在却不让林如海回乡, 难不成要他在京中当差, 等着姑苏报丧吗?

    圣上注重孝道,就算因为孝道请辞,也不会在官员履历上记过。

    有林家老爷这个意思, 林如海就不能请辞了。

    这份家书又不是什么辛密,兴许姑苏那边还和旁人提起过, 他们一旦请辞回乡, 将来有心人揪着捅出来,林如海就是欺君之罪。

    贾敏本来都开始预备收拾东西了。“这样一来, 大爷若是向圣上请旨,就成了违背父命。”

    林如海沉着脸点头:“是,我们暂时不能回江南。”

    林家的家书必定还会有所隐瞒,现下也只能麻烦苏哲帮忙打探一二。

    家长不让回, 他们就不能回,林如海只好依旧在翰林院里熬日子。

    这几月朝里没什么大事, 没有地方报灾荒,翰林院整体气氛轻松愉悦。

    林如海休沐那天,贾敏拉着他帮忙参详点心单子:“你不是要和同科加深情谊, 旁的我帮不上忙, 只能请几家夫人来家里做客。”

    林如海看去, 这样的小事,贾敏自然不在话下,连忙恭维妻子道:“这还不叫帮忙,才是帮了大忙呢!”

    他细看一回,指着上面两样点心:“这两样材料太过贵重,我如今只是小翰林,还是简薄些。”

    贾敏又看,这两样是她在家中常吃的,一样要用到鸡头米,一样用到去年做好冷藏的蟹酱。

    虽算不得顶珍贵,这个季节也不易得,她便从善如流,将这两样划去。

    一会儿丫鬟抱着几匹缎子进来,贾敏想起来一件事儿,又问林如海:“这两匹蜀锦是要带回江南去吗?”

    林如海看着眼熟,看出来是宫里恩赐的那两匹,随口答道:“宫里赏的,你喜欢?”

    贾敏笑道:“我今儿翻料子,还想着拿它做衣裳,还好嬷嬷提醒是宫里赏的,这些东西也该分开放,免得什么时候弄错了。”

    平常人家,蜀锦不易得,但荣国府不缺。

    林如海捧着茶,少不得要发表一番自己的审美见解:“料子还是其次,这花样太过老气,好端端的穿它作甚?”

    贾敏见他较真,也拉来锦缎,认真与他道:“哪里老气了,这样穿着才稳重。”

    靛青团花蟒纹,可不是老气横秋,林如海摇头不满:“你才多少年纪,正该多穿鲜亮点,以后自然有稳重时候。”

    贾敏愈发故意逗他,娇嗔道:“那我以后请人来做客,担心别家夫人说我轻浮。”

    林如海就更不赞同了,同科进士年纪几何?他年岁几何?

    再看他们家中的奶奶,肯定和贾敏年岁相差很大,不同的年纪如何能穿一样的衣裳。

    贾敏要到六月里才满整十七,就是应该把花儿朵儿都往身上穿的年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